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0)
2023(11107)
2022(9615)
2021(9033)
2020(8052)
2019(18766)
2018(18896)
2017(38033)
2016(20446)
2015(23356)
2014(23504)
2013(23462)
2012(21678)
2011(19396)
2010(19321)
2009(18020)
2008(17837)
2007(16027)
2006(13789)
2005(12298)
作者
(57788)
(48402)
(48050)
(46202)
(30520)
(23232)
(22350)
(19064)
(18157)
(17274)
(16202)
(16160)
(15206)
(15175)
(15021)
(14824)
(14744)
(14316)
(14044)
(13868)
(11844)
(11805)
(11787)
(11086)
(10982)
(10872)
(10655)
(10577)
(9754)
(9592)
学科
(86423)
经济(86330)
(60566)
管理(58920)
(47723)
企业(47723)
方法(44974)
数学(40697)
数学方法(40249)
(27539)
(24698)
中国(23878)
(17905)
贸易(17900)
(17474)
(17177)
业经(16621)
(16532)
农业(16513)
财务(16482)
财务管理(16445)
企业财务(15613)
(14963)
(14907)
银行(14875)
地方(14329)
(14144)
(13536)
金融(13533)
(12467)
机构
大学(295598)
学院(295145)
(128432)
经济(125963)
管理(117205)
理学(101312)
理学院(100324)
管理学(98715)
管理学院(98168)
研究(93814)
中国(73550)
(60987)
(60527)
科学(54960)
财经(48677)
(46774)
(46138)
中心(44829)
(44163)
(42539)
业大(42228)
研究所(42227)
经济学(40565)
北京(38343)
经济学院(36983)
农业(36464)
财经大学(36253)
(35918)
师范(35559)
(33657)
基金
项目(193753)
科学(152965)
基金(142596)
研究(141434)
(122926)
国家(121937)
科学基金(105189)
社会(90708)
社会科(86113)
社会科学(86089)
基金项目(75488)
(74635)
自然(67792)
自然科(66211)
自然科学(66192)
教育(65786)
自然科学基金(65015)
(63050)
资助(59844)
编号(57800)
成果(46668)
(44422)
重点(43299)
(41137)
(40070)
教育部(38486)
课题(38483)
科研(37849)
国家社会(37724)
创新(37551)
期刊
(133354)
经济(133354)
研究(84084)
中国(50439)
(47526)
学报(41910)
管理(41317)
(40571)
科学(39207)
大学(32301)
学学(30585)
(29313)
金融(29313)
农业(27270)
技术(26079)
教育(24800)
财经(24158)
经济研究(22231)
业经(21924)
(20668)
问题(18829)
统计(16219)
(15904)
理论(15544)
技术经济(15324)
商业(14471)
(14203)
(14118)
实践(13990)
(13990)
共检索到424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谚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谚晨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并且处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的水平,文章分别用资金流量表方法和收入法计算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相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还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不仅影响我国消费低迷,往往还伴随着收入差距过大。文章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由于劳资分配失衡,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所致,并从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个角度来分析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的现象,结果表明在投入阶段资本增速较快,对劳动发生了挤占与替代;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长期超过平均劳动者报酬增长速度;在产出方面,计算了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系数,结果表明企业部门存在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超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实际平均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两者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可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工会的力量。根据调整后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56.62%下降至2013年的50.86%。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实际人均GDP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负相关,与公有制经济占比和工会的力量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会组织的作用等措施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明海  
文章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再估算,区分名义和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并探讨这种区分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考虑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估算值比现有文献中的名义估算值低6~14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更大、下降持续期更长,表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恶化比预期更为严峻,也更符合普通劳动者对收入分配的直观感受。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出现U形拐点既可能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短期效应,也可能是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引起的长期趋势。因此文章认为,应当改变传统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偏向劳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发展有利于劳动要素的现代服务业,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春华   曾繁毅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力挤出效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通过其就业创造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人工智能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投入,将和普通物质资本的深化一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人工智能使用规模小的国家,人工智能使用增加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通过影响劳资关系变动而影响到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因此,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尤其要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提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蔼婷  
准确测算劳动收入份额是揭示中国国民收入功能分配格局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广泛存在的未被观测经济视角,提出了一种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新方法——"两系统平行测算法"。基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重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上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并未大幅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规律并非一味地下降而是呈现典型的"倒U型"走势。系统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是正向的GDP系统内效应和正向的NOE系统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则是相对微弱的NOE系统间正效应无法抑制相对强大的GDP系统内负效应的结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葛扬  
本文采用基于理论方法构建的数据,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1978-2018年的变动情况,着重考察其自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原因,并分解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以探索增长的动力和行业来源。从动力来源角度,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来自实际劳动报酬的上升,其次是TFP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抑制作用在增强。从行业角度来看,2008-2018年,农业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大部分工业部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增长贡献被一部分工业部门带来的增长损失抵消掉,服务业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在2008-2018年进一步上升的主要行业来源。努力提升劳动力回报和TFP应是政府制定旨在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褚玲  张全红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和人力资本均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认为要扭转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根本途径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来加快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本凤  周敏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吉超  
中国基尼系数上升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影响的正负性,还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来证明。文章建立了劳动收入份额与个人收入分配标准差变异系数的理论模型,结果证明两者具有相关关系。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2000—2015年基尼系数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通过ADF检验,说明劳动收入份额与个人收入分配负相关,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降低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蓝嘉俊  
本文从经济逻辑揭示,地区性别失衡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性别比失衡会导致本地竞争性储蓄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资本集约度,在资本-劳动存在替代关系下,性别比失衡会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2007年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了上述论点:地区性别失衡显著降低了所在地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即便控制婚姻流动、少数民族样本以及婚前年龄区间不同划分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企业资本集约度的确在地区性别比和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此外,不同投资来源的企业,因其对本地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其劳动收入份额受地区性别比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东波  
本文借助于开放经济中的后凯恩斯对立要求模型,构建以劳资议价为特征的劳动收入占比决定方程,进而系统考察全球化等因素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结果显示,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扩张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水平,据此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FDI却不利于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这主要源于地区间为FDI而竞争,导致劳资议价发生了有利于资本的扭转;经济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仍处于下行区间,进而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贬值、财政支出扩张以及资本深化等均有助于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