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4)
- 2023(7198)
- 2022(6143)
- 2021(5727)
- 2020(5003)
- 2019(11273)
- 2018(11505)
- 2017(22832)
- 2016(12684)
- 2015(14417)
- 2014(14486)
- 2013(14476)
- 2012(13734)
- 2011(12481)
- 2010(12954)
- 2009(12497)
- 2008(12598)
- 2007(11535)
- 2006(10577)
- 2005(9920)
- 学科
- 济(50499)
- 经济(50401)
- 管理(40867)
- 业(37539)
- 企(29632)
- 企业(29632)
- 方法(21883)
- 数学(19296)
- 数学方法(19089)
- 中国(17324)
- 制(16944)
- 财(16488)
- 农(15444)
- 银(11340)
- 银行(11317)
- 业经(11255)
- 体(11031)
- 行(10877)
- 贸(10866)
- 贸易(10860)
- 易(10661)
- 学(9903)
- 融(9733)
- 金融(9730)
- 农业(9660)
- 体制(9301)
- 务(9220)
- 财务(9197)
- 财务管理(9169)
- 企业财务(8682)
- 机构
- 大学(194371)
- 学院(191066)
- 济(82734)
- 经济(81057)
- 管理(70722)
- 研究(65556)
- 理学(60057)
- 理学院(59361)
- 管理学(58411)
- 管理学院(58049)
- 中国(52021)
- 财(44519)
- 京(41235)
- 科学(37300)
- 财经(34313)
- 所(33653)
- 经(30971)
- 研究所(29860)
- 江(29601)
- 农(29222)
- 中心(28854)
- 经济学(26865)
- 北京(26462)
- 财经大学(25467)
- 业大(25328)
- 范(24350)
- 经济学院(24195)
- 师范(24106)
- 院(23494)
- 州(22937)
- 基金
- 项目(117289)
- 科学(92825)
- 研究(86921)
- 基金(86785)
- 家(75141)
- 国家(74562)
- 科学基金(63081)
- 社会(56889)
- 社会科(53893)
- 社会科学(53879)
- 基金项目(45474)
- 省(43703)
- 教育(40555)
- 自然(39190)
- 自然科(38237)
- 自然科学(38223)
- 划(37787)
- 自然科学基金(37548)
- 资助(35798)
- 编号(34973)
- 成果(30712)
- 部(27869)
- 制(27254)
- 重点(26670)
- 课题(24683)
- 发(24469)
- 教育部(24190)
- 创(23932)
- 国家社会(23869)
- 性(23187)
共检索到298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福海 柯罗妮娜
基于实质正义的要求,劳动法确立了劳动合同法定变更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形出现时必须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劳动者相应地享有请求权。但是我国劳动合同法定变更制度存在变更准则及救济效率缺失等问题。因此,立法上有必要将法定变更纠纷纳入终局裁决的受案范围;司法上则应当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解释,并建立起一套审查标准。
关键词:
劳动合同 法定变更 制度完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问清泓
服务期是现代劳动合同中的重要制度,我国《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能够约定服务期的一个条件,即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此规定约定性太强,法定性不足,放大了服务期的单向性,应当设置服务期的期限限制,明确专业技术培训的范围,增加约定服务期的条件,在劳动合同期满而服务期未满时有效均衡双方利益。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服务期 服务期条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善长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对于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雇制度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以解雇事由为主,同时涉及解雇程序、解雇救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法律的规定存在不少粗糙与缺漏的地方,可能为用人单位滥用解雇权埋下隐患。而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相关立法经验颇值得我们学习,惟有在借鉴优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对解雇制度进行精当的构思与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解雇制度中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关键词:
单方解雇 解雇事由 解雇制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宝强
《劳动合同法》是一种共享品,弥补了《劳动法》的制度漏洞,它以优化配置资源和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符合李特尔"三重标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分配合作收益的统一。该法促使就业情况反映真实的经济绩效,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制度规范。一部分人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规避和抵制,不少都是利益作怪。实施中要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信誉档案,发挥工会作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产业升级 既得利益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军
违约金作为处理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是劳动合同实践中最敏感、最复杂、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新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从法律层面上统一了违约金制度,结束了地方立法中对此"各自为政"的局面。本文通过对几个案例的分析,全面剖析了《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分析了在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服务期、竞业限制等情形下如何正确应用违约金制度。
关键词:
劳动合同 违约金 实践 应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述荣
被派遣劳动者是否享有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学界多回避,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根据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被派遣劳动者无预告解除权。立法者作出如此规定有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考量,但这种考量的正当性基础值得质疑。反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关于劳动者劳动合同预告解除权的规定同样值得检讨,一刀切的作法并不妥当,应以工资高低来区分劳动者强弱,并区分不同劳动者适用不同的预告解除规则。
关键词:
预告解除权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午
我国现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劳动者预告解除规定太过僵化,预告期未区分不同种类的劳动合同,未区分不同岗位、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工作年限的劳动者;劳动者即时解除实体和程序规定诸多不明等。建议对预告期、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等规定予以完善;明晰《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表述;将劳动合同无效情况另作规定。
关键词:
劳动者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有制订规章制度的义务,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当然,也是管理劳动行为的手段。这一规定与《劳动法》第4条的规定完全一致,且《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规章制度从制订程序、修改程序到生效要件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使得规章制度与严重违纪的解除密切相关,所以,不论从企业管理实践,还是司法审判实践,企业劳动规章制度都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邱婕
如果检索《劳动合同法》全文,并不会找到"解雇"这两个字,显然这不是一个法条概念,但在学者的研究中,"解雇保护"是劳动法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解雇意味着劳动关系的终结,意味着劳动者"饭碗"的丧失,这是一个事关劳动者就业权乃至生存权的议题,也事关社会的整体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以,在劳动法学中"解雇"制度逐渐被发展为一个保护劳动者的体系。一、解雇保护的概念界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景芳
《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者的保护范围;制约了劳动合同的短期化,鼓励企业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试用期、违约金和竞业限制的规定更加细化和明确;规范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广义劳动关系主体各方在守法前提下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巴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唐付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