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9)
2023(4581)
2022(3859)
2021(3605)
2020(3245)
2019(7152)
2018(7328)
2017(15552)
2016(8292)
2015(9634)
2014(9651)
2013(9992)
2012(9727)
2011(8766)
2010(8964)
2009(8390)
2008(8364)
2007(7679)
2006(6971)
2005(6333)
作者
(24722)
(20545)
(20325)
(19706)
(12802)
(9513)
(9401)
(7981)
(7577)
(7327)
(6868)
(6727)
(6597)
(6410)
(6378)
(6183)
(6027)
(5955)
(5873)
(5859)
(5291)
(5110)
(5025)
(4691)
(4652)
(4526)
(4515)
(4418)
(3994)
(3981)
学科
(40603)
经济(40566)
(22754)
管理(20167)
方法(17091)
数学(15481)
数学方法(15414)
(15394)
企业(15394)
中国(14438)
(12493)
(9739)
产业(9145)
业经(8961)
(8551)
银行(8545)
农业(8320)
(8268)
地方(8089)
(7911)
贸易(7904)
(7786)
(7707)
(6601)
金融(6601)
(6591)
(6569)
技术(6368)
税收(6222)
(6169)
机构
学院(127456)
大学(127043)
(60512)
经济(59437)
管理(48372)
研究(43955)
理学(40962)
理学院(40550)
管理学(40085)
管理学院(39854)
中国(35745)
(28607)
(27126)
科学(24511)
财经(22740)
(22362)
(20480)
研究所(19938)
经济学(19798)
中心(19787)
(18944)
经济学院(18164)
(17892)
北京(17752)
财经大学(16774)
业大(16050)
(15841)
(15816)
师范(15697)
(15018)
基金
项目(77621)
科学(61585)
研究(58495)
基金(56623)
(48455)
国家(48114)
科学基金(40646)
社会(38399)
社会科(36580)
社会科学(36577)
基金项目(30086)
(29612)
教育(25599)
(25175)
自然(24302)
编号(23754)
自然科(23634)
自然科学(23628)
资助(23441)
自然科学基金(23220)
成果(19407)
(18819)
(17912)
重点(17669)
课题(16366)
(16003)
国家社会(15996)
发展(15651)
(15432)
教育部(15377)
期刊
(67709)
经济(67709)
研究(41377)
中国(24183)
(19246)
管理(18060)
科学(16423)
(16105)
学报(15506)
(14759)
金融(14759)
大学(12147)
业经(12037)
经济研究(11628)
学学(11579)
财经(11518)
农业(10839)
技术(10494)
问题(10302)
(10099)
教育(9296)
(8292)
商业(7532)
理论(7402)
技术经济(7096)
国际(7010)
实践(6557)
(6557)
现代(6498)
经济问题(6459)
共检索到195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顾国爱  田大洲  张雄  
本文从产业角度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发现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市场中岗位需求最多的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但这种格局尚在变化之中,从三次产业岗位需求变动贡献率的角度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是受经济波动影响最为明显的产业部门,而第二产业是劳动力需求变动较为稳定的部门,从行业角度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发现制造业、初等服务业仍然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行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大洲  张雄  肖鹏燕  
文章选取劳动力需求作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劳动力需求变动的产业、行业特征。从产业角度,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及弹性系数,详细地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动所引发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分析表明在经济上行阶段,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相对于增加值仍最具弹性,而在经济下行阶段,三次产业劳动力需求对增加值弹性没有差异,进而对三次产业岗位需求变动贡献率做了比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雄  田大洲  田忠  陈天学  
主要利用监测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首先分析经济变动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进而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属性特征,包括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胜娟  
文章利用结构变动度和Theil差异指数对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做波动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兰永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山东城镇地区就业现状,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二元化特征显著。利用弹性法和构成法分别预测了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最后提出了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志敏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是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总量。劳动力是企业必需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产业兴衰和产业转化而变动,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本文通过对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分析,认为科学利用产业的兴衰和转化是增加我国的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建立我国长效就业促进机制的重要基础。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增加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几项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林子亮  
技术进步带来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偏向,或者说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已是学者们研究甚广的问题。面对21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进步,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征做出了信息技术变化、企业组织变革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存在互补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运用世界银行2005年和2012年的企业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给予此假设在中国企业环境下的实证支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组织变革都提高了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比例,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并且信息技术应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考虑技术内生性、企业异质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论文最后讨论了其可能的深层政策含义与潜在的研究方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金星  
我国乡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就业压力也很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乡镇企业仍应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乡镇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特点,然后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接着分析了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地区差异与形成原因,最后对如何扩展乡镇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提出了四点建议与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孙玉梅  李娜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运行特征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希望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为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指出方向,从而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捷  向翠萍  
劳动力市场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也由传统的行政计划配置转变为市场调节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东昱  
新生代劳动者、农民工以及劳务派遣工在数量和比例上的急增是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本文结合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特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尝试把"分享"、"匹配"、"学习"三项原则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对在实践中如何参与改善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现实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为民,马京奎,于弘文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5 th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the paper conducts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whose normally resident location had changed from 1995 to 20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show that the inter province migration is stronger than within province one, the targets of inter province migration are mainly eastern provinces, the motivation of migration is mainly business,and main migration population is single physical, male and young labor forces.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芸  肖琬君  孟俊华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以及迁移的区位选择。研究表明,城市产业升级会显著提高劳动力迁移就业的概率。这种影响主要集中于受教育水平更低的劳动者,或者是职业技能更低的劳动者。对迁移地的选择而言,迁移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省外城市作为新的就业地,且目的地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高于户口登记地的概率会更高。本文利用城市层面的加总数据研究也证实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迁移的这种影响。进一步地,本文根据流动人口样本进行流入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产业升级并不影响劳动力选择流入地,但地理距离和产业距离会对劳动力决策产生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