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3)
- 2023(8023)
- 2022(7036)
- 2021(6515)
- 2020(5874)
- 2019(13527)
- 2018(13643)
- 2017(27957)
- 2016(15310)
- 2015(17704)
- 2014(17941)
- 2013(18230)
- 2012(17575)
- 2011(15950)
- 2010(16189)
- 2009(15286)
- 2008(15473)
- 2007(14214)
- 2006(12446)
- 2005(11329)
- 学科
- 济(70559)
- 经济(70496)
- 业(41644)
- 管理(39569)
- 方法(33058)
- 企(30694)
- 企业(30694)
- 数学(29686)
- 数学方法(29484)
- 农(20894)
- 中国(20578)
- 财(16321)
- 制(14927)
- 业经(14386)
- 地方(14032)
- 贸(14023)
- 贸易(14016)
- 农业(13776)
- 学(13698)
- 易(13622)
- 银(12751)
- 银行(12725)
- 行(12172)
- 融(10866)
- 金融(10864)
- 产业(10775)
- 和(10054)
- 技术(9787)
- 税(9218)
- 体(9203)
- 机构
- 大学(232415)
- 学院(231997)
- 济(102114)
- 经济(100059)
- 管理(87460)
- 研究(79564)
- 理学(74569)
- 理学院(73748)
- 管理学(72636)
- 管理学院(72205)
- 中国(61898)
- 京(49356)
- 科学(48010)
- 财(47550)
- 所(41635)
- 农(39883)
- 财经(37873)
- 研究所(37552)
- 中心(36469)
- 江(35309)
- 经(34122)
- 业大(33916)
- 经济学(32550)
- 农业(31685)
- 北京(31622)
- 经济学院(29820)
- 范(29674)
- 师范(29376)
- 院(28103)
- 州(27947)
- 基金
- 项目(145946)
- 科学(113967)
- 研究(106724)
- 基金(105108)
- 家(91168)
- 国家(90455)
- 科学基金(75944)
- 社会(67437)
- 社会科(63981)
- 社会科学(63963)
- 省(56907)
- 基金项目(55958)
- 划(48343)
- 教育(48287)
- 自然(47814)
- 自然科(46587)
- 自然科学(46571)
- 自然科学基金(45751)
- 编号(44065)
- 资助(43680)
- 成果(36217)
- 重点(33335)
- 发(33291)
- 部(33113)
- 课题(30142)
- 创(29892)
- 科研(28141)
- 创新(28058)
- 教育部(28029)
- 国家社会(27614)
- 期刊
- 济(112314)
- 经济(112314)
- 研究(69239)
- 中国(43135)
- 农(35765)
- 财(35598)
- 学报(34732)
- 科学(32589)
- 管理(30050)
- 大学(25798)
- 学学(24445)
- 农业(23787)
- 融(23148)
- 金融(23148)
- 教育(19575)
- 技术(19476)
- 业经(19154)
- 财经(19102)
- 经济研究(18442)
- 经(16532)
- 问题(16409)
- 贸(13275)
- 技术经济(12719)
- 业(12519)
- 商业(12271)
- 理论(12232)
- 统计(11932)
- 实践(10929)
- 践(10929)
- 国际(10870)
共检索到345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大洲 张雄 肖鹏燕
文章选取劳动力需求作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劳动力需求变动的产业、行业特征。从产业角度,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及弹性系数,详细地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动所引发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分析表明在经济上行阶段,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相对于增加值仍最具弹性,而在经济下行阶段,三次产业劳动力需求对增加值弹性没有差异,进而对三次产业岗位需求变动贡献率做了比较。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弹性 贡献率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顾国爱 田大洲 张雄
本文从产业角度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发现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市场中岗位需求最多的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但这种格局尚在变化之中,从三次产业岗位需求变动贡献率的角度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是受经济波动影响最为明显的产业部门,而第二产业是劳动力需求变动较为稳定的部门,从行业角度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发现制造业、初等服务业仍然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行业。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产业 行业 就业贡献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雄 田大洲 田忠 陈天学
主要利用监测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首先分析经济变动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进而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属性特征,包括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特征分析 面板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捷 向翠萍
劳动力市场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也由传统的行政计划配置转变为市场调节配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马涛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生产外包不断扩大,把大量低端中间产品生产的价值链环节转移至中国,充分利用中国丰裕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由此中间产品贸易迅速增加。这种贸易模式,不仅提高了中国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改变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和稳定性。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单独分析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工业总体与分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出口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而其进口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是负的。此外,中间产品贸易加大了中国制造业就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
关键词:
中间产品贸易 劳动力需求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传银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供求结构 求人倍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东阳 龚丽娟
本文以省级层面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时间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优质劳动力流出过程历时数据的分析,分阶段考察了优质劳动力迁移流动变化特征,并指出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具有持续性、规模化外流、区域性集中、初始流出时间异质性的特征。基于此,进一步引申出对与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
优质劳动力 时间特征 人口流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芝翠 王济民
对我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需求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夏芝翠,王济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参见表一)。乡镇企业不仅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更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借用国际经济理论中常用的“IU比”①分析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胜娟
文章利用结构变动度和Theil差异指数对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做波动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产业结构 变动度 动态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乃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兰永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和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山东城镇地区就业现状,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二元化特征显著。利用弹性法和构成法分别预测了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最后提出了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地区 就业 劳动力供求 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志敏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是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总量。劳动力是企业必需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着产业兴衰和产业转化而变动,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本文通过对劳动力需求与产业兴衰和转化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分析,认为科学利用产业的兴衰和转化是增加我国的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建立我国长效就业促进机制的重要基础。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增加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几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产业兴衰 产业转化 就业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林子亮
技术进步带来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偏向,或者说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已是学者们研究甚广的问题。面对21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进步,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征做出了信息技术变化、企业组织变革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存在互补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运用世界银行2005年和2012年的企业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给予此假设在中国企业环境下的实证支持。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组织变革都提高了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比例,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比例,并且信息技术应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在考虑技术内生性、企业异质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论文最后讨论了其可能的深层政策含义与潜在的研究方向。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鸿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代表了重庆市的"大农村",本文集中研究了库区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特征。
关键词:
库区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