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4)
- 2023(12125)
- 2022(10418)
- 2021(9703)
- 2020(8228)
- 2019(18921)
- 2018(18676)
- 2017(36975)
- 2016(20436)
- 2015(22772)
- 2014(22733)
- 2013(22501)
- 2012(21286)
- 2011(19359)
- 2010(19517)
- 2009(18584)
- 2008(18543)
- 2007(17002)
- 2006(15082)
- 2005(13462)
- 学科
- 济(81945)
- 经济(81852)
- 管理(58291)
- 业(57993)
- 企(44129)
- 企业(44129)
- 方法(37787)
- 数学(33937)
- 数学方法(33613)
- 农(26301)
- 中国(24547)
- 财(23555)
- 贸(18975)
- 贸易(18969)
- 易(18514)
- 制(17924)
- 农业(17434)
- 业经(17203)
- 学(17042)
- 地方(15339)
- 银(14939)
- 银行(14881)
- 行(14202)
- 务(13515)
- 财务(13487)
- 财务管理(13452)
- 融(13098)
- 金融(13094)
- 策(12831)
- 企业财务(12703)
- 机构
- 大学(301406)
- 学院(301231)
- 济(127327)
- 经济(124750)
- 管理(114501)
- 研究(103372)
- 理学(98821)
- 理学院(97702)
- 管理学(96145)
- 管理学院(95585)
- 中国(78374)
- 科学(64203)
- 京(62761)
- 财(60289)
- 农(58347)
- 所(54100)
- 研究所(49154)
- 业大(48233)
- 财经(47646)
- 中心(47179)
- 农业(46593)
- 江(45360)
- 经(43132)
- 经济学(39455)
- 北京(39414)
- 范(37887)
- 师范(37404)
- 院(36433)
- 经济学院(35955)
- 州(35757)
- 基金
- 项目(196769)
- 科学(153545)
- 基金(142842)
- 研究(139471)
- 家(126305)
- 国家(125219)
- 科学基金(105272)
- 社会(88931)
- 社会科(84343)
- 社会科学(84315)
- 省(76718)
- 基金项目(75656)
- 自然(68875)
- 自然科(67239)
- 自然科学(67212)
- 自然科学基金(66039)
- 划(65658)
- 教育(63811)
- 资助(58653)
- 编号(56185)
- 成果(46230)
- 重点(44488)
- 部(43956)
- 发(42827)
- 创(40618)
- 课题(38672)
- 科研(38357)
- 创新(38065)
- 教育部(37129)
- 计划(37113)
- 期刊
- 济(137833)
- 经济(137833)
- 研究(87109)
- 中国(55089)
- 农(52510)
- 学报(51660)
- 科学(45551)
- 财(45303)
- 管理(39428)
- 大学(37811)
- 学学(36024)
- 农业(34946)
- 融(29963)
- 金融(29963)
- 教育(26375)
- 财经(23686)
- 业经(23533)
- 技术(23160)
- 经济研究(23145)
- 经(20327)
- 问题(19217)
- 业(17991)
- 贸(16732)
- 商业(15065)
- 技术经济(15036)
- 版(14985)
- 理论(14742)
- 国际(14064)
- 统计(13956)
- 科技(13568)
共检索到441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建平 邓翔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家庭迁移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地区因素和劳动力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对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在稳态系统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这一外生冲击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我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本文估算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劳动力迁移率的作用,绝大部分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表明我国劳动力迁移率的确与收入差距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关联。
关键词:
迁移决策 户籍制度 集聚 外部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慧婷 谢芳婷 朱述斌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国强 潘秀丽
相对剥夺影响劳动力迁移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理论、实证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表明收入、住房、社会资源等相对匮乏的个体(或家庭)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剥夺感是促进其迁移的重要原因,学者们从单期和多期角度论述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实证研究中,通过科学的选择维度、合理地定义相对剥夺、选择恰当的计量模型来验证相对剥夺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是影响迁移的重要解释变量;政策方面指出如果想要改变某地的迁移行为,不仅要考虑个体(或家庭)的绝对收入水平,还要考虑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未来应在群内和群间剥夺的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芸 邹杨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的基础上,选取2001-2012年度的8个代表性指标,对现实农村人口迁移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载体和生活成本是阻碍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两大原因;农业发展对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在吸纳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因此,一个有序的、分层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应重点关注产业、区位与文化教育梯度。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人口迁移量 梯度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传裕
工资水平差异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运输成本越大,产品的替代弹性越大,消费者在工业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劳动力越倾向于在空间均匀分布,否则,劳动力更倾向于迁入工资水平高的地区,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
关键词:
核心——边缘模型 劳动力迁移 动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智雷
本文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生活状况和城乡收入预期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在城就业状况和长期保障状况对迁移劳动力城乡收入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劳动力的城乡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特征、在外就业经历、将来打算和长期保障状况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迁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在2005年后对其农村收入预期有着更大的效用。接受过技能培训、挣钱后希望留城发展或者作为雇主的迁移劳动力对留城最低收入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在城就业时间的延长以及非农务工经验的积累,农村迁移劳动力会根据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曹羽茂 李晓丰
劳动力迁移已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对四川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试图更好地解释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和约束机制。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特征及成年男性构成比例对劳动力长途迁移及长期迁移产生较大影响;短途迁移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呈负相关;家庭和村级网络在促进迁移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们在降低迁移人员成本方面互为补充手段。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迁移网络 长途迁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流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兰 高齐圣 刘瑞超
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带有异质性的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是否迁移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劳动力迁移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收入等级差异,对于收入较低以及年龄处于41~60之间的个体的社会阶层影响较大。
关键词:
社会阶层固化 劳动力迁移 个体异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守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省内迁移与跨省迁移进行聚类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迁入省的经济特征与人口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进行假设,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与迁入省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外依存度、城镇失业率、区域总人口和文盲率等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勇
国际劳工迁移是国际政治经济和人口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由于劳动力的相对短缺 ,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积极从国外引进本国所需要的劳动力。本文在对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劳工迁移的现状分析后 ,发现当今国际劳工迁移呈现出众多特点。为避免国际劳工迁移给本国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对国际移民政策进行了调整 ,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大力开发国内劳动力市场 ,积极采用新技术 ,将劳动密集性产业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布置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邻国 ,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等。
关键词:
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劳工迁移 国际移民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 张红宇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红娅 杨晶 李子奈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