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6)
2023(18470)
2022(15505)
2021(14377)
2020(12023)
2019(27544)
2018(27361)
2017(53142)
2016(29537)
2015(32951)
2014(33011)
2013(32288)
2012(30055)
2011(27096)
2010(26980)
2009(24978)
2008(24419)
2007(21774)
2006(19497)
2005(17352)
作者
(87557)
(72588)
(72311)
(69070)
(46454)
(34888)
(32923)
(28530)
(27773)
(26103)
(24622)
(24611)
(23316)
(23034)
(22497)
(22486)
(22068)
(21606)
(21086)
(21007)
(18343)
(18029)
(17768)
(16588)
(16476)
(16312)
(16214)
(16192)
(14689)
(14381)
学科
(114003)
经济(113874)
管理(82070)
(80171)
(63285)
企业(63285)
方法(49145)
数学(42839)
数学方法(42353)
(35616)
中国(34358)
(29567)
业经(26535)
(25443)
地方(25188)
农业(23971)
(22829)
(22193)
贸易(22182)
(21548)
(19031)
银行(18960)
理论(18217)
(18093)
环境(17980)
(17979)
财务(17901)
财务管理(17871)
技术(17743)
(17555)
机构
大学(419637)
学院(419207)
(165704)
经济(162042)
管理(160959)
研究(145065)
理学(138991)
理学院(137368)
管理学(134929)
管理学院(134181)
中国(107668)
科学(92459)
(90490)
(77072)
(76924)
(74857)
研究所(68463)
业大(66984)
(65640)
中心(65008)
财经(61315)
农业(60852)
北京(56704)
(56182)
(55638)
师范(55532)
(52549)
(50615)
经济学(49446)
财经大学(45345)
基金
项目(285135)
科学(222020)
研究(204934)
基金(204456)
(180544)
国家(179013)
科学基金(151512)
社会(127825)
社会科(120921)
社会科学(120887)
(112210)
基金项目(108710)
自然(99843)
自然科(97431)
自然科学(97399)
自然科学基金(95628)
(94962)
教育(93969)
编号(84027)
资助(83905)
成果(68393)
重点(64420)
(62146)
(61553)
(58681)
课题(58517)
创新(54785)
科研(54466)
计划(52364)
教育部(52345)
期刊
(183083)
经济(183083)
研究(123311)
中国(79930)
学报(72875)
(70149)
科学(64098)
管理(57769)
(56524)
大学(53861)
学学(50718)
农业(47948)
教育(46415)
(38967)
金融(38967)
技术(34308)
业经(31270)
财经(29540)
经济研究(29238)
(25273)
问题(24921)
(24388)
图书(21807)
科技(20665)
(20427)
理论(19473)
技术经济(19452)
(19141)
资源(19090)
现代(19001)
共检索到61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志强  
以江西为例,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发现江西中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劳动力资本化程度最高,一线普工的劳动力资本化程度最低。实证结果表明,设立研发团队、市场准入障碍对中高层次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本化有着正向影响,但对一线普工的劳动力资本化有着反向影响,融资困难对中高层次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本化有着反向影响。此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也会对劳动力资本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爽  张艳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简玉兰  
随着土地的减少,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金臣  
实现我国农村广大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良方妙药。文章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现实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区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及劳动力因素,从推进"三化"发展、改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玉文  肖文胜  
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断提高的同时,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我国出现的行业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健全,更多的是因为垄断、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甚至寻租造成的。行业收入分配问题,既影响到整个行业效益的提高,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应在建立健全行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打破垄断建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行业职工的劳动报酬等方面,逐步完善行业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国兰  郭苑  周吉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江西国际产能合作区域、合作领域与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但国际产能合作环境仍存在风险,跨境项目融资问题长期困扰,境外投资的要素尚显不足。对此,应围绕基础设施、农业、能源资源开发、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六大领域,采取集群式、跨国并购、产业链等"走出去"方式,大力推进境外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园建设,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和配套服务环境,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势产能的转移、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资源能源的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成超  唐德祥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和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流动距离、预期收益、人力资本比率对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应,并由此得出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岚  李祝玲  李波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但由于客观环境、农民自身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仍面临诸多矛盾。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如何通过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二者的有机互动,是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中亟需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从劳动力市场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为此,要打破城乡分割就业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城乡就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力华  刘后根  林斌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慧  李东  
本文以江苏省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建立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当苏北地区环境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正时,即对劳动力的流入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自然环境的吸引力大于社会环境的吸引力;当苏北地区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为负时,即经济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苏北地区劳动力的流出,而且个人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当苏北地区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对该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共同作用结果为负时,其结果表现为该地区劳动力的净流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将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获得高于其在家务农的收入。文章结合湖北省孝感市的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解决好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实现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