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7)
- 2023(13008)
- 2022(11567)
- 2021(10633)
- 2020(9165)
- 2019(21268)
- 2018(21185)
- 2017(42211)
- 2016(22662)
- 2015(25820)
- 2014(25761)
- 2013(25788)
- 2012(23998)
- 2011(21830)
- 2010(21911)
- 2009(20231)
- 2008(19715)
- 2007(17463)
- 2006(15537)
- 2005(13703)
- 学科
- 济(95584)
- 经济(95476)
- 管理(64236)
- 业(63976)
- 企(51197)
- 企业(51197)
- 方法(47515)
- 数学(41387)
- 数学方法(41032)
- 中国(26852)
- 农(25821)
- 财(23221)
- 业经(20352)
- 贸(20348)
- 贸易(20341)
- 易(19773)
- 学(18325)
- 地方(17913)
- 制(17889)
- 农业(17468)
- 银(15731)
- 银行(15686)
- 融(15590)
- 金融(15589)
- 理论(15299)
- 行(15011)
- 和(14791)
- 技术(14476)
- 环境(14070)
- 务(13979)
- 机构
- 大学(335606)
- 学院(331899)
- 济(138713)
- 经济(135901)
- 管理(133591)
- 理学(116097)
- 理学院(114861)
- 管理学(113140)
- 管理学院(112536)
- 研究(110152)
- 中国(82326)
- 京(71361)
- 科学(65665)
- 财(63674)
- 所(54911)
- 财经(51872)
- 农(51197)
- 研究所(49834)
- 中心(49072)
- 业大(48678)
- 经(47217)
- 江(46578)
- 北京(45437)
- 范(42923)
- 师范(42568)
- 经济学(42214)
- 农业(40358)
- 院(39820)
- 财经大学(38733)
- 经济学院(38398)
- 基金
- 项目(223100)
- 科学(175680)
- 研究(164390)
- 基金(162871)
- 家(140948)
- 国家(139815)
- 科学基金(120238)
- 社会(104005)
- 社会科(98724)
- 社会科学(98699)
- 基金项目(86844)
- 省(85334)
- 自然(77688)
- 自然科(75852)
- 自然科学(75834)
- 教育(75518)
- 自然科学基金(74496)
- 划(72304)
- 资助(68038)
- 编号(67221)
- 成果(55103)
- 部(50369)
- 重点(49401)
- 发(47104)
- 创(45909)
- 课题(45640)
- 教育部(43497)
- 创新(42787)
- 人文(42633)
- 国家社会(42525)
- 期刊
- 济(147863)
- 经济(147863)
- 研究(100298)
- 中国(58600)
- 学报(50245)
- 管理(48314)
- 科学(46152)
- 农(45385)
- 财(44577)
- 大学(38327)
- 学学(35954)
- 教育(34934)
- 农业(31731)
- 融(30370)
- 金融(30370)
- 技术(27463)
- 财经(25212)
- 经济研究(24102)
- 业经(23574)
- 经(21461)
- 问题(20175)
- 贸(17873)
- 理论(17667)
- 图书(17101)
- 技术经济(16576)
- 国际(16097)
- 实践(16088)
- 践(16088)
- 业(16016)
- 商业(15437)
共检索到481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宏青 颜凌芳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劳动力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支撑的,但是发生在2004、2005年的"民工荒"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传统优势的深思。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事实,也是经济发展所允许的良性上升,劳动成本优势不会立刻消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要素还会有规模、局部质量上的优势。但是劳动效率上的劣势却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
劳动力要素 竞争优势 规模 成本 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钢 廖建辉 梁泳梅
2009年10月及201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China Economist》杂志、环球资源联合对中国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形势及中长期趋势的判断。2010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语香 刘京华
基于MS、TC指数和RTA指数来构建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从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RULC)角度,考察中国木材加工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优势状况,并利用2SLS方法测度RULC对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对贸易合作伙伴国、发达国家竞争对手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在波动中扩大;第二,对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赵军华
研究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源自何处?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源泉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本文选择中国工业产业作为分析的着眼点,从实证角度分析研究,得出了重要结论:中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服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而竞争优势各要素对中国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贡献。 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是成功地利用了比较优势理论,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集中力量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上,实证的结果显示出其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与竞争优势有关的各要素。因此,今后中国政策的制定应该侧重于培...
关键词:
竞争优势 中国工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繁强 杨斌
由于劳动者技能与企业生产系统柔性之间存在高度互补关系,因而制度化的技能形成模式对一国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劳动者技能形成模式可分为基于工作岗位的ILM方式和基于社会职业的OLM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自对应的劳动力市场。由于稳定的生产系统要求"人—机"高度匹配,因此,劳动者技能及劳动力市场的差异性将导致生产系统柔性差别,进而影响各国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因循以上分析思路,本文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以及技能形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技能形成 劳动力市场 生产系统柔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郝晨健 董广茂
文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影响软件外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因素体系:基础能力、经营能力、核心能力和外部环境。实证表明:基础能力因素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存在的前提,文化融合能力、核心人才和企业融资因素与企业竞争力水平强相关;对外营销渠道和服务交付速度是制约企业经营能力的具体因素;核心能力比较欠缺,知识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这是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处于"双低"软件服务外包起步阶段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软件外包 国际竞争力 结构方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郭伦 高雪
采用2000—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等贸易数据和农产品生产性数据,基于波特钻石模型,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价格效应强于其产生的要素替代效应和产品替代效应,从而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负影响,并且这种负向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最小;科研投入可以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而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这种负向影响。基于此,采取有效措施升级转换单一劳动力要素决定的低成本优势为"综合要素"决定的新竞争优势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科研投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润堂 张华
本文从现代市场观念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捷径,最后简要评述了实现这种转变的几项战略措施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少谦
本文综述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研究成果,提出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以我国1986-2005年(SITC)分类数据为例,拓展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EViews4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说明解释变量显著性和序列相关程度,将指数扩展分析提升到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和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费娇艳
本文首先评估和比较世界服务贸易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然后分析了这几个国家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自我发展探究。本文主要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各国服贸竞争力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服务贸易虽然增长显著,但却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两大竞争力指数上都与服务贸易强国存在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为了提升中国服贸出口竞争力,应该完善管理体制、拓宽国家市场、有效整合资源、开拓新贸易模式并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
关键词:
中国 服务贸易 竞争优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应对WTO挑战的最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本文对大学核心竞争力与高教国际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基本要素及主要特点做了剖析;对打造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高教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和政策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初大智 齐中英
国内外现有文献提出了很多影响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推动因素,本文在从区域的角度对竞争优势的概念和优势转化的阶段做出了界定的基础之上,实证检验了这些推动因素与我国区域优势转化各个阶段的相关性。其中那些不存在相关关系的因素正是阻碍我国区域优势进一步转化的障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