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1)
2023(18373)
2022(15712)
2021(14445)
2020(12166)
2019(27599)
2018(27400)
2017(52905)
2016(28709)
2015(32055)
2014(31953)
2013(31899)
2012(29895)
2011(27444)
2010(27602)
2009(25681)
2008(25051)
2007(22386)
2006(20212)
2005(18243)
作者
(87114)
(72368)
(72155)
(68379)
(45968)
(34625)
(32547)
(28326)
(27498)
(25913)
(24762)
(24390)
(23264)
(23019)
(22339)
(22268)
(21450)
(21340)
(20840)
(20674)
(18203)
(18043)
(17463)
(16463)
(16410)
(16113)
(16055)
(15829)
(14650)
(14192)
学科
(134233)
经济(134092)
管理(80557)
(78105)
(61186)
企业(61186)
方法(54133)
数学(47335)
数学方法(46945)
中国(37380)
(34578)
地方(30668)
(29448)
业经(27747)
(27501)
农业(23793)
(23622)
(23464)
贸易(23449)
(22654)
(20721)
银行(20651)
(20274)
金融(20273)
(19884)
环境(19675)
技术(18779)
(18397)
理论(17842)
地方经济(17541)
机构
大学(425078)
学院(421941)
(179804)
经济(176199)
管理(161920)
研究(150137)
理学(139345)
理学院(137764)
管理学(135564)
管理学院(134822)
中国(111856)
科学(91796)
(91463)
(81492)
(77115)
(74000)
研究所(69978)
中心(65955)
财经(65133)
业大(64620)
(62066)
(59195)
北京(58590)
农业(58163)
经济学(55467)
(55354)
师范(54743)
(53821)
(50051)
经济学院(49829)
基金
项目(280253)
科学(219133)
基金(203098)
研究(201478)
(178668)
国家(177179)
科学基金(150254)
社会(128585)
社会科(121941)
社会科学(121909)
(108557)
基金项目(107701)
自然(97503)
自然科(95175)
自然科学(95150)
自然科学基金(93482)
(92071)
教育(91569)
资助(83982)
编号(80544)
成果(65628)
(63061)
重点(63031)
(61968)
(57695)
课题(56071)
创新(53945)
科研(53447)
国家社会(53077)
教育部(52849)
期刊
(204123)
经济(204123)
研究(130291)
中国(82383)
学报(70348)
(67307)
科学(62935)
管理(60327)
(58960)
大学(52478)
学学(49699)
农业(46122)
教育(43162)
(40577)
金融(40577)
技术(35121)
经济研究(33599)
财经(32846)
业经(32414)
(28201)
问题(26864)
(23417)
技术经济(21816)
(21249)
科技(20229)
理论(20168)
图书(19863)
商业(19796)
现代(18918)
(18808)
共检索到635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智勇  苏宗沛  
构造了"劳动力负荷"相关因子模型,并通过相关数量分析研究,认为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劳动力的释放,然而老年负荷和儿童负荷的影响作用不一样。收入增加因素、劳动力供给因素、公共财政机制等多种因素使得东亚人口劳动力的负荷运转有所减缓;但以后的劳动力负荷是未知数,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造成冲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诺什·库努维拉  C·S·温卡塔拉图阿姆  
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南亚和东南亚的情况沙诺什·库努维拉C·S·温卡塔拉图阿姆(著)刘宇(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独具特色。尽管该地区的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近一半,但它的一些国家仍然是80年代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虽然其他一些国家要落后得多。196...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茂清  
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88.4%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迅速增长,华人资本日益雄厚。据估计,目前东南亚华人资本总额达1500亿美元,约占海外华人总资本的70%。其中泰国、菲律宾、印尼的华人资本约占到上市资本的半数以上。马来西亚华人占全国人口1/3,而他们的经济实力则远远超出这一比例。1990年的官方统计显示,大马华裔拥有的全国上市公司股权总值近493亿马元(约合195亿美元),占总数的近一半。目前吉隆坡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平利  
文章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统计年鉴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会组建情况等宏观因素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趋于缓和,集体争议案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城镇化、失业率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紧张,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鸿阶  
东南亚金融危机具有潜伏期长、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它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鉴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比较牢固,各国政府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措施,国际社会又给予积极支持,国际经济环境比较有利,东南亚各国经济将会重新出现好转,其发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秋生  张侠  
本文认为,在东南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美国直接投资在特定时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美国直接投资是东南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是其国内储蓄的重要来源;它推动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有助于东南亚国家实现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通过技术转移促进了东南亚国家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这使东南亚国家迅速地克服了战后初期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困难,在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下,提高了产业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增加了国民生产总量,逐步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薛继亮  杜凤莲  
本文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度了非公经济的马尔萨斯指数、边际技术替代率、产出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弹性系数和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我国非公经济发展有动力以劳动来替代资本,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公经济的就业速度明显快于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速度和能力。保证非公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需要宽松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充分优化的发展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健益  丛日玉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阳琦兰  
在新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形成更为良好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格局为目标,进而削弱贸易保护主义负面影响,使得中国和参与其中的国家能够突破种种矛盾与障碍,通过贸易便利化、公平化等实现共同受益。但是现实情况却会对这一倡议实施造成诸多影响,由高歌、廖万红和林莉芳联合编写、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一书,对东南亚地区相关合作与对话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具体介绍了东盟十国经贸发展状况以及与中国经贸合作状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珺  
劳动力由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的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这已为许多经济学家的理论分析所证明,然而,如何实证性地衡量劳动力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呢?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推动力的程度是否有所变化呢?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胡贤辉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采用农户家庭主要农业劳动力年龄指标,并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仅为71.63%,效率损失严重;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趋势;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以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需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其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单位耕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