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0)
- 2023(5960)
- 2022(5184)
- 2021(4618)
- 2020(4156)
- 2019(9277)
- 2018(9498)
- 2017(19359)
- 2016(10330)
- 2015(11985)
- 2014(12179)
- 2013(12464)
- 2012(12230)
- 2011(11351)
- 2010(11768)
- 2009(11573)
- 2008(11316)
- 2007(10488)
- 2006(9806)
- 2005(9138)
- 学科
- 济(70231)
- 经济(70180)
- 管理(30635)
- 业(28198)
- 方法(23604)
- 数学(21291)
- 数学方法(21216)
- 企(20687)
- 企业(20687)
- 中国(18480)
- 地方(16433)
- 农(13987)
- 财(12465)
- 地方经济(12252)
- 制(11649)
- 业经(11452)
- 学(11079)
- 贸(10828)
- 贸易(10821)
- 易(10441)
- 银(9574)
- 银行(9563)
- 农业(9508)
- 行(9267)
- 融(8931)
- 金融(8930)
- 体(8405)
- 环境(8215)
- 和(7687)
- 经济学(7495)
- 机构
- 大学(169287)
- 学院(168272)
- 济(86021)
- 经济(84403)
- 研究(61323)
- 管理(61048)
- 理学(51495)
- 理学院(50907)
- 管理学(50241)
- 管理学院(49939)
- 中国(47488)
- 财(39403)
- 京(35548)
- 科学(32739)
- 所(31905)
- 财经(31164)
- 经济学(28597)
- 研究所(28369)
- 经(28041)
- 中心(25929)
- 经济学院(25483)
- 江(25197)
- 北京(23569)
- 农(23029)
- 财经大学(22814)
- 院(21116)
- 范(20893)
- 师范(20750)
- 州(20049)
- 业大(19866)
- 基金
- 项目(95595)
- 科学(74697)
- 研究(72055)
- 基金(69363)
- 家(59021)
- 国家(58509)
- 科学基金(49019)
- 社会(48260)
- 社会科(45740)
- 社会科学(45730)
- 基金项目(35867)
- 省(35771)
- 教育(32409)
- 划(29979)
- 资助(29746)
- 编号(28590)
- 自然(28454)
- 自然科(27721)
- 自然科学(27711)
- 自然科学基金(27234)
- 成果(24637)
- 部(22419)
- 发(22302)
- 重点(21388)
- 课题(20357)
- 国家社会(20150)
- 教育部(19550)
- 人文(19120)
- 发展(18954)
- 性(18856)
- 期刊
- 济(105978)
- 经济(105978)
- 研究(58331)
- 中国(31784)
- 财(29321)
- 管理(24586)
- 学报(21179)
- 农(21030)
- 科学(20574)
- 融(18712)
- 金融(18712)
- 经济研究(18505)
- 财经(17039)
- 大学(16377)
- 学学(15579)
- 业经(14867)
- 经(14847)
- 问题(14350)
- 技术(14305)
- 农业(14127)
- 教育(12591)
- 贸(12173)
- 国际(10690)
- 技术经济(10665)
- 商业(9488)
- 统计(9403)
- 世界(9203)
- 经济问题(8871)
- 理论(8653)
- 经济管理(8570)
共检索到269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白景明 王志刚 徐玉德 王建新 王晨明
本文主要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对中美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增速的放缓、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等多种因素的出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会继续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出口会面临严峻挑战。短期内,中国的相对低劳动成本优势仍然会保持,所以尽管美国经济发生衰退,对中国进口和投资会减少,这会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但不会太多。
关键词:
劳动成本 劳动生产率 中美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洁萍 夏恩君
本文以城镇劳动力为研究对象,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劳动力的自评健康与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正向相关,表现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自评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余层级。但是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群体以外的群体之间,自评健康没有显示统计上的差异。检验不同性别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关系,男性与女性规律较一致,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检验不同年龄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仅表现为41-50岁年龄组随着地位的上升,自评健康状况变好;检验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东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地位上升,自评健康状况上升;东部地区与总体规律一致,表现为最下层级弱于其余层级;中部与...
关键词:
城镇劳动力 社会经济地位 自评健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姚林如 杨海军 罗明
本文针对现实经济中资本与劳动力匹配可能出现的5种情形,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推导了厂商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资本与劳动力理想配比值形式,并以此为对照标准分析了经济中资本与劳动力的现实匹配和理想匹配的差距对要素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了资本与劳动力近似理想配比值和现实配比值的结果,据此结果对我国的资本与劳动力匹配状况进行了初步解释。
关键词:
现实匹配 理想匹配 要素成本 配比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润东
本文对我国“九五”后期以来城乡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竞争-互补”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目标上存在的差异,论述了经济转轨阶段的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与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行政体制密切相关联的。从增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性、促进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目标出发,国家在宏观配套政策方面应着重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
城乡劳动力 就业 政府职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兴华 熊菊喜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连清 周文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流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在劳动力异地转移过程中,流动的劳动力同时实现了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农村人口的非户籍迁移是主流,形成"候鸟式"劳动力迁移模式;东部对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尚未形成明显的选择性移民倾向。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域流向 主要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小明
文章采用Moran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对1997—2010年间中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各省域间劳动力分布的空间差异不断加大,东、中、西部劳动就业人数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因此,各省域应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本地区的劳动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 工业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凡妹
文章以美国"当代人口调查(CPS)"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近50年来美国黑人、白人劳动力群体在教育水平和职业结构上的变动状况,探讨了美国"肯定性行动"政策变迁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964~2011年,黑人、白人群体的整体结构性差异显著缩小,证明政策的变迁具有合理性。然而,政策变迁之后,两群体在教育水平和职业层级的高层上的差距呈现出固化状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各民族的结构性差异,结果发现,近年来虽然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在职业层级较高的职业中,呈现出与美国族群相似的特征,即少数群体与多数群体的差异并未显著缩小,同时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宏 王冲 牛文庆
通过对矿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矿业城市的城乡就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幅度增长;第三产业较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增长速度快,而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减少,出现严重失业;国有企业、制造行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大,非公有制企业、服务行业就业比重增长较快。经济转型初期,矿业城市国有企业的破产、资产重组等减员增效,结构性失业严重,而非公有制等经济单位吸纳失业人员有限,导致失业人员大量增加。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劳动力 就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从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人口和就业人口等基本概念出发,讨论劳动力就业状况综合统计指标的结构分解、标准化测量、生命表构建方法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年度劳动就业调查数据,对中国就业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18年劳动参与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以上。总和受教育年限增加的同时,就业的年龄模式也有很大变化,其结果是总和经济活动年限、平均预期工作时间持续缩短。2015年全国16岁人口平均预期工作年限为31.86年,比2000年缩短6.2年,平均预期工作时间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例由2000年的64.33%下降到2015年的48.31%。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供给规模持续下降,但青年劳动力,特别是18~24岁人口就业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开展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工作1997年12月28日劳动部发出通知(劳办发〔1997〕117号),要求各地劳动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北京市开展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工作的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通知指出:一、提高对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春良 史晋川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参与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文献。收入差距扩大,非法市场工资率上升,犯罪的机会成本下降,激励犯罪分子在非法活动中配置更多时间,也让更多人符合进入犯罪市场的"门槛条件",犯罪率上升。经验研究方面,早期研究大多基于发达国家的截面数据,控制变量较少,结论的稳健性倍受质疑;近年来的研究开始重视发展中国家样本,得出较为稳健的收入差距与犯罪的关系,但结论并不一致。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劳动力市场 犯罪率 保留工资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各国经济国际化的进展,继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流,国际“人(劳动力)流”的兴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已成为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集聚中心之一。中日两国一依带水、同属东亚文化圈,但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形成了很大的水平差异。自中国大陆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由中国大陆迁向日本的人口流,已成为日本入迁国际人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本外国人登录统计,1993年底,在日中国人登录人数已达21万,约占外国人登录人数的16%,居在日外国人的第二位。这些入迁日本的中国人——即在日中国人,虽然迁日目的各不相同,但作为劳动力人口绝大部分都要打工赚钱,就业谋生。这是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所以产生、得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雅玲
从拉美的债务状况看南北经济关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谭雅玲进人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步走向好转。尤其发展中国家以其各自的模式和特点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形势普遍好于发达国家。虽然非洲地区经济较为脆弱,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转变。其主要原因是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