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169)
2022(3657)
2021(3570)
2020(3087)
2019(7184)
2018(7182)
2017(15423)
2016(8417)
2015(9900)
2014(10086)
2013(10434)
2012(9980)
2011(9047)
2010(9503)
2009(9424)
2008(9600)
2007(8983)
2006(8390)
2005(8221)
2004(7368)
作者
(25615)
(21073)
(20645)
(20178)
(13238)
(9891)
(9581)
(7952)
(7890)
(7781)
(7069)
(7036)
(6743)
(6609)
(6480)
(6476)
(6172)
(6107)
(6080)
(5861)
(5463)
(5072)
(5070)
(4788)
(4689)
(4685)
(4685)
(4682)
(4265)
(4046)
学科
(38180)
经济(38130)
(25465)
管理(24443)
(18236)
企业(18236)
方法(16530)
中国(15049)
数学(15034)
数学方法(14872)
(12843)
(11937)
(10999)
(9697)
银行(9694)
(9331)
(9087)
贸易(9080)
(8745)
(8367)
金融(8367)
农业(7959)
业经(7101)
(6881)
(6612)
制度(6371)
(6371)
(6186)
财务(6166)
财务管理(6149)
机构
大学(134474)
学院(132743)
(61871)
经济(60525)
管理(49791)
研究(45175)
理学(40724)
理学院(40314)
中国(39799)
管理学(39793)
管理学院(39525)
(33743)
(29088)
财经(25785)
(23480)
(23159)
科学(22377)
(20948)
中心(20809)
经济学(20012)
北京(19910)
研究所(19895)
财经大学(19043)
经济学院(18042)
(17710)
(17029)
(16388)
师范(16293)
(15465)
业大(14722)
基金
项目(69516)
科学(54440)
研究(54258)
基金(50804)
(42503)
国家(42143)
科学基金(35460)
社会(34953)
社会科(33077)
社会科学(33065)
基金项目(25783)
教育(25270)
(24910)
编号(22808)
资助(22723)
(21534)
自然(20955)
成果(20688)
自然科(20450)
自然科学(20443)
自然科学基金(20079)
(17087)
课题(15816)
教育部(15131)
重点(15073)
(15037)
(14645)
人文(14558)
社科(14256)
国家社会(14103)
期刊
(76474)
经济(76474)
研究(48911)
中国(28692)
(25494)
(21698)
金融(21698)
管理(20448)
(16939)
学报(15213)
科学(15116)
财经(14322)
教育(13012)
大学(12435)
业经(12409)
(12308)
经济研究(12012)
学学(11487)
问题(11356)
农业(10791)
技术(10696)
(10541)
理论(9045)
国际(9007)
实践(7929)
(7929)
商业(7150)
技术经济(7034)
经济问题(6793)
统计(6659)
共检索到224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孝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失业人员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失业既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发展企业改革以及社会稳定的影响是显面易见的。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了都制订并实施了各种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些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社会就业的压力仍然巨大,仅仅依靠政府强制力的推动,不可能从根本上缓减社会就业的压力。应该说,再就业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其中,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与劳动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将是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向、完善社会就业体制的重要环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江帆  
《劳动力市场配置论》评介培育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关系到生产要素市场的成长进程,以及用现代市场方法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问题。张炳申教授的新著《劳动力市场配置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对此进行了系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思明  
优化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陈思明铁路运输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目前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状态,又加剧了这种瓶颈制约。因此,优化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铁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当前我国铁路劳动力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兰英  张珊金  
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完善劳动力市场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从我国目前人力资源配置的状况出发,来探索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中找出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从而为优化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波  谭华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再配置。将该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摩擦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农业和非农两部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国就业的周期特征。其核心机制在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两个部门的顺周期再配置。而且劳动力市场摩擦会放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对于非农部门的经济冲击反应,从而加剧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的波动性。但总就业仍然表现出波动较小、与GDP相关性较弱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小梅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就业意指利用稀缺的劳动资源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商品以及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一般地,人们对于失业的存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着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对于不属于失业范围(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的劳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永林  
一、引言 由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不确定性市场中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在典型的拍卖问题中,W·Samuelson和K·Chatterjte研究了在信息不完全下效用可转移情况的双方叫价交易模型。J·Myerson等研究了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拍卖交易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问题。而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了涉及到不确定性的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淑荣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资源将由行政计划配置为主转移到以市场配置为主的轨道上来.对于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一切经济资源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配置,必然会提出如下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会不会发生两极分化?本文拟就上述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雷  刘斌  
文章使用手工收集和整理的2001-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分支机构的数据,考察了地区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与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保护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是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表现为上市公司更可能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低的地区设置分支机构;(2)与上市公司注册地相比,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越明显,上市公司到该地区设置分支机构的可能性越大;(3)加强劳动保护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上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性质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为了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本的可能性较大,劳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晨  陈娟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并非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统一完整,而是处于分割的状态。如果以企业与市场的接触点为边界,那么我们可以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两大块。由于企业能够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有效地降低劳动力替换成本,并获取充分的有关劳动力质量的信息,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对于企业实现更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小兰  
劳动力配置与就业战略●曾小兰[四川航空公司成都610012]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一)着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一个整体,劳动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这是一种可变的资源。各类人力资源的可变程度是随着人们的开发程度而变化的。开发工作做得越好,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君玉  
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是形成合理的劳动力资源结构的条件。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程度,即就业人口状况,劳动力人口的科学文化及技能的培训状况,劳动力人口在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中的分配及其合理程度,以及劳动力人口的职业结构、社会流动状况等等方面。本文由于资料的限制,仅就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状况、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进行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现状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高,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