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7)
2023(16633)
2022(13746)
2021(12681)
2020(10669)
2019(24501)
2018(24425)
2017(47411)
2016(25599)
2015(29427)
2014(29745)
2013(29211)
2012(27022)
2011(24509)
2010(24804)
2009(23162)
2008(22951)
2007(20807)
2006(18432)
2005(16963)
作者
(74806)
(62460)
(62251)
(59782)
(39731)
(29851)
(28592)
(24336)
(23686)
(22598)
(21246)
(21044)
(20007)
(19784)
(19522)
(19246)
(18689)
(18457)
(18210)
(18056)
(15675)
(15314)
(15201)
(14356)
(14235)
(14067)
(13845)
(13811)
(12687)
(12274)
学科
(124128)
经济(124011)
管理(73239)
(69407)
(55108)
企业(55108)
方法(50812)
数学(44966)
数学方法(44449)
中国(33084)
(31418)
(28001)
地方(25528)
业经(25058)
(22766)
(22632)
(21438)
贸易(21425)
(20758)
农业(20746)
(18685)
银行(18652)
(18084)
金融(18081)
(17827)
理论(17292)
(17175)
财务(17109)
财务管理(17057)
(16573)
机构
学院(378649)
大学(377930)
(165458)
经济(162069)
管理(143275)
研究(126436)
理学(122042)
理学院(120723)
管理学(118606)
管理学院(117885)
中国(98416)
(79317)
(76642)
科学(74061)
(63696)
财经(60920)
中心(58640)
(58613)
(58259)
研究所(57003)
(55077)
经济学(52395)
业大(52299)
北京(50216)
(48359)
师范(47881)
经济学院(46987)
(45978)
农业(45716)
(45053)
基金
项目(239653)
科学(188445)
研究(176790)
基金(173664)
(149880)
国家(148652)
科学基金(127775)
社会(112947)
社会科(107034)
社会科学(107005)
(93575)
基金项目(90917)
教育(82555)
自然(80988)
自然科(79116)
自然科学(79093)
(78052)
自然科学基金(77641)
编号(72811)
资助(72067)
成果(59510)
重点(53919)
(53519)
(52205)
课题(50144)
(49092)
国家社会(46860)
教育部(46347)
创新(46025)
科研(45725)
期刊
(189524)
经济(189524)
研究(114661)
中国(73994)
(60711)
学报(55011)
管理(54518)
(53291)
科学(50622)
大学(42486)
学学(39851)
教育(38587)
(38144)
金融(38144)
技术(35712)
农业(35501)
财经(31548)
经济研究(30884)
业经(29716)
(27235)
问题(25311)
(21184)
技术经济(20404)
统计(19948)
理论(18926)
(18392)
国际(18362)
商业(18308)
图书(17763)
(17438)
共检索到576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娟  
本文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下,从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去商品化的双维视角,从劳动力流动制度、就业制度、工资决定制度及社会福利供给水平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探索劳动力市场的演变机制。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的演变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与政府的相互作用使劳动力市场在每个阶段的劳动力商品化和去商品化程度呈现差异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是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改革推进的。展望未来,劳动力市场演变将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推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振  蔡万焕  王生升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具有价值增殖机能的价值形态的经济,它必然表现为资本价值,而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唯一能引起资本价值增殖的因素。要历史地看待劳动力作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的关系。劳动力作为商品的规定性在于:劳动力产权的明晰化,劳动力的流动性,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黄建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具有资本商品的属性。本文从理论上说明劳动力资本商品化的内涵、内在根据与现实意义,粗线条地勾画了实现劳动力资本商品化所要求的条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锋  
关于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的探讨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李锋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决定,突破了过去的传统理论,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制度改革要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劳动力资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怡乐  孟捷  
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取决于资本积累体制中与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各类制度安排,去商品化的制度赋予了工人抵御市场风险和展开议价行为的能力,可以预期,此类制度安排是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代表性影响指标,构造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综合变动指数,并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化进行比照,考察了二者在大约三十年间的变动趋势和对应关系。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与劳动者报酬间(GDP中的劳动份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资份额)的负相关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秋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既是资本积累体制演变下劳动力商品化和降商品化的周期摆动过程,也是劳资矛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以来,劳动力就业的"临时性"和雇佣制度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全球化下的"新"发展。其实,所谓"新"的现象不过是资本主义积累体制演变的结果,是资本、国家和劳工力量失衡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复兴,是马克思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灵活、弹性的劳工就业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波兰尼式的"劳工抗争",其只是对既有生计模式的反抗,这种反抗模式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周期性变化而来回摆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劳资之间的关系,但终归不可能消除这一矛盾,更需要马克思式的"工人阶级联合统一的斗争",才能对资本主义的弹性积累体制予以有力的遏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锋  
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新特点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李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商品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商品化理论,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商品化的新变化,成为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红萍  
本文试图通过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来考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变迁。在传统农村社会,互助换工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同时还对社区认同、互惠规范以及社区参与等社区社会资本的要素进行着生产和再生产,从而促进了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村庄内部劳动力商品化改变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方式,直接导致社区社会资本各要素的流失,出现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社会内部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秋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既是资本积累体制演变下劳动力商品化和降商品化的周期摆动过程,也是劳资矛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以来,劳动力就业的"临时性"和雇佣制度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全球化下的"新"发展。其实,所谓"新"的现象不过是资本主义积累体制演变的结果,是资本、国家和劳工力量失衡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复兴,是马克思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灵活、弹性的劳工就业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波兰尼式的"劳工抗争",其只是对既有生计模式的反抗,这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凤义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以及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重要讲话精神,政治经济学界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问题。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界以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建设为内容,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曾悦梅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劳动力商品化是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重要内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分析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历史过程和多种状况,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启发。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字经济和建立在数字平台基础上的零工经济与零工劳动现象蓬勃发展。在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中,资本控制劳动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本质。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范围,加剧了劳动力商品化的不稳定性,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本增殖和资本积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科学认识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欣燕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从中短期与长期来看,智能机器人对未来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中短期来看,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其产品还没有对人力形成广泛挤压时,将对就业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长期来看,机器人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业人数的增减上,而且体现在就业结构的变化上。数量影响体现在增加三种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而结构变化方面,智能机器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广泛使用将造成就业结构的极化现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理论界和实业界似已将股份制作为一种主要的思路。从理论上分析,这一思路是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假设前提出发,循着劳动者个人与产权相结合的分析角度设计的。我认为,股份制对于企业集资、融资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及利益关系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硬化企业的外部约束和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具有一定的效应。但如将其作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主要思路,则与我国的经济关系及利益关系性质不尽适应,难以取得大的实际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帆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事实,但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存在着依次递减、多种落差的结构特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契合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导源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演变进程。依据这种理解,逻辑一致地提出后续改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相应理论和政策含义:重视非农化笼统表述背后的结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阐释非农化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视角改进非农化进程;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关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