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7)
- 2023(8874)
- 2022(7479)
- 2021(6811)
- 2020(5789)
- 2019(12971)
- 2018(12603)
- 2017(25182)
- 2016(13619)
- 2015(15108)
- 2014(14757)
- 2013(14713)
- 2012(13632)
- 2011(12409)
- 2010(12426)
- 2009(11731)
- 2008(11421)
- 2007(10431)
- 2006(9362)
- 2005(8443)
- 学科
- 济(57009)
- 经济(56944)
- 业(39682)
- 管理(38211)
- 企(28110)
- 企业(28110)
- 方法(28007)
- 数学(25865)
- 数学方法(25739)
- 农(19106)
- 中国(17843)
- 财(14181)
- 贸(13753)
- 贸易(13746)
- 易(13442)
- 农业(12860)
- 制(12705)
- 业经(11634)
- 银(11385)
- 银行(11339)
- 行(10913)
- 学(10335)
- 融(10138)
- 金融(10138)
- 技术(8337)
- 务(8207)
- 财务(8199)
- 环境(8186)
- 财务管理(8181)
- 体(7856)
- 机构
- 大学(207360)
- 学院(204744)
- 济(91100)
- 经济(89583)
- 管理(79747)
- 理学(69429)
- 研究(69228)
- 理学院(68713)
- 管理学(67753)
- 管理学院(67390)
- 中国(54411)
- 京(42800)
- 农(42093)
- 财(41932)
- 科学(41550)
- 所(35757)
- 业大(34580)
- 财经(34300)
- 农业(33712)
- 研究所(32341)
- 中心(31315)
- 经(31310)
- 江(29062)
- 经济学(29026)
- 北京(26681)
- 经济学院(26578)
- 财经大学(25764)
- 院(24077)
- 范(23824)
- 师范(23447)
- 基金
- 项目(136213)
- 科学(107398)
- 基金(102340)
- 研究(93211)
- 家(91681)
- 国家(90960)
- 科学基金(77035)
- 社会(62723)
- 社会科(59661)
- 社会科学(59644)
- 基金项目(54560)
- 省(51064)
- 自然(50891)
- 自然科(49798)
- 自然科学(49780)
- 自然科学基金(48950)
- 划(44070)
- 教育(42398)
- 资助(41644)
- 编号(36096)
- 部(31164)
- 重点(30361)
- 发(28531)
- 成果(28217)
- 创(28191)
- 国家社会(27073)
- 科研(26828)
- 教育部(26607)
- 创新(26526)
- 计划(25741)
共检索到298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孟凡强 吴江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影响因素及户籍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应,越晚开始工作的工人群体,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越大,但整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仍然过低,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进城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低于城镇工人;工人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合同签订有正向影响;企业特征对劳动合同的签订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劳动合同 户籍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皓杰
本研究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与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劳动合同法显著提升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2)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合同签订可能性方面,所有制分割现象部分弱化,国企与私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外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仍然显著高于私企职工;产业分割现象弱化,第二与第三产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龚海婷 侯明喜 姜凯
分析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个体特征、企业特征及权益维护等状况对于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劳动合同 现状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敏丹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角度,考察了签订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覆盖之间的关系,发现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覆盖率明显高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但即使在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群体中,各类社会保险的参保率都未达到全覆盖;签订劳动合同能够缩减本地人与外地人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差异;签订劳动合同能显著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参保概率,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签订劳动合同对社会保险覆盖的促进作用依合同类型、期限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签订劳动合同能够改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和性别歧视。这表明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其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一、可以制订农民工简易合同文本《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现实中常常发生农民工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石郑 刘华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结合禀赋效应理论,探讨教育与收入对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结果表明:(1)教育与收入显著影响劳动合同签订概率。总体上,受教育年限越长,收入水平越高,劳动合同签订概率越高。教育与收入对不同类型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教育与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劳动合同签订,而且通过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对签订行为产生影响,收入的中介效应对总效应贡献率为11.72%。(3)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和就业特征均会影响劳动合同签订。从教育和收入角度提升流动人口劳动合同覆盖面的路径有:一是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严控义务教育辍学率,提高受教育年限;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方针,坚持"六稳""六保"不动摇,着力提高收入水平。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劳动合同 教育 收入 就业特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雅光 刘坚 王慧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劳动者就业处于不利地位,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增强法律意识,必须以书面形式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严格审查合同内容,妥善保存自己的合同文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合同 风险防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高松茂
文章通过静态模型、比较静态和动态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工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工资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