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4)
2023(5377)
2022(4623)
2021(4338)
2020(3778)
2019(8652)
2018(8953)
2017(18227)
2016(10107)
2015(11486)
2014(11895)
2013(11970)
2012(11578)
2011(10485)
2010(10808)
2009(10036)
2008(10108)
2007(9504)
2006(8604)
2005(7941)
作者
(29165)
(24035)
(23629)
(22969)
(14903)
(11221)
(11093)
(9223)
(8965)
(8909)
(8060)
(7874)
(7700)
(7662)
(7397)
(7303)
(7135)
(7037)
(6993)
(6771)
(6318)
(5895)
(5832)
(5458)
(5430)
(5400)
(5392)
(5334)
(4778)
(4680)
学科
(45790)
经济(45751)
(28557)
管理(26803)
(21208)
企业(21208)
方法(17836)
中国(16146)
数学(15363)
数学方法(15271)
(14571)
(11846)
(11297)
业经(10910)
地方(9754)
农业(9558)
产业(9471)
(8866)
贸易(8859)
(8763)
银行(8752)
(8629)
(8393)
(8031)
(7458)
结构(7329)
技术(7226)
(7047)
金融(7046)
理论(6846)
机构
学院(151384)
大学(148289)
(66808)
经济(65402)
管理(54739)
研究(48920)
理学(45747)
理学院(45274)
管理学(44637)
管理学院(44366)
中国(39201)
(33213)
(31819)
科学(27107)
财经(25794)
(24767)
(24507)
(23072)
中心(21854)
研究所(21603)
经济学(21566)
北京(20903)
(20224)
(19772)
(19678)
经济学院(19649)
师范(19582)
财经大学(18845)
业大(18122)
(17632)
基金
项目(85716)
研究(68157)
科学(66554)
基金(59345)
(49544)
国家(49097)
社会(42513)
科学基金(41436)
社会科(40329)
社会科学(40321)
(34651)
教育(31519)
基金项目(31177)
编号(29668)
(28096)
成果(25099)
资助(25061)
自然(23587)
自然科(22904)
自然科学(22897)
自然科学基金(22517)
课题(21024)
(20508)
重点(19342)
(19302)
(18149)
(17824)
项目编号(17646)
发展(17341)
(17142)
期刊
(81661)
经济(81661)
研究(50221)
中国(31911)
(25166)
管理(21882)
(18962)
教育(18378)
学报(17962)
科学(17732)
(16438)
金融(16438)
业经(15066)
技术(14418)
大学(14300)
学学(13218)
经济研究(13199)
财经(13197)
农业(12580)
问题(11913)
(11590)
(9461)
商业(9123)
技术经济(8304)
理论(7992)
现代(7904)
经济问题(7722)
国际(7507)
图书(7164)
实践(7075)
共检索到238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丁大建  
一、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的一般理论描述劳动力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劳动力按其所属的产业部门进行划分而形成的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布、构成和比例关系。这里必须首先明确国民经济部门是如何划分的,本文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一)劳动力产业结构的类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丁大建,张云  
本文以相关回归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的形式、特点、以及未来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并与有关的国际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胜娟  
文章利用结构变动度和Theil差异指数对我国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做波动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军  向吉英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障碍除了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外,最现实的问题是与产业转换相配套的关键要素—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着较大的背离。本文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需结构的互动关系入手,考察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背离的一些主要原因,认为我国工业化模式和产业的非正常发展是其中的最重要原因。文章最后探讨了产业转换和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初步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辛冲  石春生  陈湘锋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引发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良性循环:劳动者收入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产业利润低→劳动者收入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联系,深入挖掘了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储备高素质人才的机理;揭示了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力成本能够从扩大内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屠秋钰  童昱清  
21世纪信息爆发的产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经济产出从依靠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溢出性过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服务业和高精尖技术行业,同时又是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依靠人才的内生增长模式。国民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经济稳定紧密相关,但是我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会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使得劳动力价格和自身生产价值的脱钩。文章认为,要发挥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的外部性作用,减少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加强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产业结构的自然变动和主动调整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涉及到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而且与经济周期等其他因素一起引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本文在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探讨了顺应产业结构规律的再就业对策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丹  谷洪波  尹宏文  
本文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德珠  王佰芳  黄允爵  
硅谷和班加罗尔高新产业园区的经验表明,风险性资本符合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金融需求,稳健性贷款符合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金融需求,金融与劳动力在结构上相互匹配能够很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新结构金融学的金融与要素禀赋相匹配原则,运用社会学的排序匹配法,将2005-2018年间我国各省各年的金融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排序相减来构建匹配度指标,进而对匹配度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匹配度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正相关,即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高技能劳动力、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匹配均能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形态演变以及减小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的偏离;(2)金融—劳动力结构差距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成"倒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匹配状态使产业结构升级效率达到最大;(3)作用机制方面,匹配度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与劳动力结构匹配问题的探讨,拓展了产业结构的研究边界,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经验证据和思路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会直接引起社会职业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相应地要求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永红  张彬  郝楠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引致劳动力"极化"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了劳动力"极化"现象的产生,其作用机理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所引致的偏向性技术进步会显著增加对高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整个社会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此外,中国劳动力极化还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呈现高技能偏向型,而西部地区则是非技能型的特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振华  李明文  孙学涛  张广胜  
产业结构的收敛问题一直被学者忽视。本文发展了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产业结构的收敛及决定因素,基于重新整理的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按照δ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框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县域产业结构未呈现出δ收敛趋势,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及资本深化速度是影响产业结构收敛的因素。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杰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胜今  
产业互补性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力结构不仅是产业结构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开展产业合作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