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1)
- 2023(16952)
- 2022(14288)
- 2021(13401)
- 2020(11553)
- 2019(26555)
- 2018(26165)
- 2017(49784)
- 2016(27030)
- 2015(30606)
- 2014(30110)
- 2013(30015)
- 2012(27630)
- 2011(25069)
- 2010(24857)
- 2009(23160)
- 2008(22860)
- 2007(20264)
- 2006(17582)
- 2005(15712)
- 学科
- 济(110844)
- 经济(110721)
- 管理(75022)
- 业(72751)
- 企(57241)
- 企业(57241)
- 方法(53487)
- 数学(47977)
- 数学方法(47439)
- 中国(33592)
- 农(30640)
- 财(29817)
- 贸(24795)
- 贸易(24783)
- 易(24246)
- 业经(22999)
- 学(22332)
- 制(22149)
- 农业(20258)
- 银(19064)
- 银行(18993)
- 行(18192)
- 务(17839)
- 财务(17790)
- 财务管理(17744)
- 地方(17701)
- 融(17402)
- 金融(17399)
- 企业财务(16802)
- 和(16160)
- 机构
- 大学(394578)
- 学院(390829)
- 济(166812)
- 经济(163771)
- 管理(149254)
- 研究(135820)
- 理学(129337)
- 理学院(127886)
- 管理学(125697)
- 管理学院(124981)
- 中国(104113)
- 科学(83702)
- 京(83447)
- 财(75810)
- 农(71038)
- 所(69465)
- 研究所(63540)
- 中心(62200)
- 业大(61478)
- 财经(61284)
- 农业(56629)
- 经(55895)
- 江(55701)
- 北京(52632)
- 经济学(52312)
- 范(48542)
- 院(48396)
- 师范(47919)
- 经济学院(47417)
- 财经大学(45677)
- 基金
- 项目(263899)
- 科学(207093)
- 基金(194585)
- 研究(185290)
- 家(172995)
- 国家(171645)
- 科学基金(145439)
- 社会(119561)
- 社会科(113486)
- 社会科学(113453)
- 基金项目(102470)
- 省(100161)
- 自然(95641)
- 自然科(93500)
- 自然科学(93466)
- 自然科学基金(91859)
- 划(86549)
- 教育(85074)
- 资助(80365)
- 编号(72826)
- 重点(59984)
- 部(59242)
- 成果(59060)
- 发(55910)
- 创(54694)
- 科研(51819)
- 创新(51336)
- 国家社会(51016)
- 教育部(50369)
- 计划(49732)
- 期刊
- 济(173066)
- 经济(173066)
- 研究(110997)
- 中国(72194)
- 学报(67831)
- 农(63038)
- 科学(60078)
- 财(57647)
- 管理(53506)
- 大学(50478)
- 学学(47745)
- 农业(42799)
- 融(35210)
- 金融(35210)
- 教育(33976)
- 技术(31824)
- 财经(30350)
- 经济研究(29848)
- 业经(27231)
- 经(26084)
- 问题(23826)
- 业(23600)
- 贸(22333)
- 统计(20187)
- 国际(19611)
- 技术经济(19116)
- 版(19068)
- 理论(18558)
- 图书(18071)
- 世界(17955)
共检索到569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姜磊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并运用1996-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分配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巨大就业压力、不断提高的劳均资本和人力资本、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该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和样本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和劳均资本对劳动分配比例的负面影响在低发展水平组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磊 张媛
文章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6-2006年期间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对外出口对不包括三大直辖市的26个省级单位的劳动分配比例产生了正面影响,对外进口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对外出口和对外进口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和就业效应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的估计结果与不包含三大直辖市的26个省级单位的估计结果类似,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没有对劳动分配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对外贸易对所有29个省级单位劳动分配比例的总效应为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建新 黄鹏
文章使用1999~2007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劳动分配比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就外商直接投资来说,在控制了对外贸易和其他变量之后,它对劳动分配比例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FDI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取决于工资竞争效应和技术租金效应的变动。其他变量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因地区而异。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劳动分配比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淑江 张晶
合理确定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比例,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必须做出的一个重要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战略、财政分权程度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占教育总投资的内部分配比例具有不同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高等教育投资占教育投资的比例就越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取赶超发展战略的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比较高,发展战略越是偏离本国的资源比较优势,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就越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磊 王昭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关键词:
就业压力 劳动者报酬 剩余劳动力 失业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工业布局 变异系数 影响因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常晓素
劳动要素收入份额过低是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解析了税收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以中国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发现:资本税的征收会产生劳动替代资本的效应,从而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能够显著地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消费税显著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劳动所得税虽然也降低了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但影响不显著。鉴于此,为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政府在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制时,应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对初次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磊 黄川
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并利用1996~2006年间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劳动报酬比例产生了正面影响。该结果对不同的样本范围和模型设定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比例没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的劳动报酬比例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志民 熊唯伊 张松彪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而金融深化和FDI则有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利用回归结果,对各显著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度达到了43.30%,但是这一贡献度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政府干预和资本—产出比的平均贡献度也分别达到了9.69%和3.24%;而金融深化和FDI的平均贡献度则分别仅为7.35%和6.24%。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经济结构转型 贡献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超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实际平均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两者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可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工会的力量。根据调整后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56.62%下降至2013年的50.86%。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实际人均GDP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负相关,与公有制经济占比和工会的力量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会组织的作用等措施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李亚光
本文在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值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和文献,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值呈现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中,人力资本、最终消费、投资和外资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作用;R&D强度有负向影响作用;外贸、城市化、区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并且不显著。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平 王尤
由于具有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方面的含义,我国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深受地方系统的关注。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我国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主要内生性地取决于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国际收支顺差等省区金融与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既无力也不应干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提高地区存贷比例的最好政策选择是重视并推动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