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0)
2023(4839)
2022(4238)
2021(4202)
2020(3630)
2019(8063)
2018(8487)
2017(17076)
2016(9471)
2015(10984)
2014(11128)
2013(11027)
2012(10574)
2011(9525)
2010(9842)
2009(9323)
2008(9426)
2007(8778)
2006(8040)
2005(7498)
作者
(26441)
(21721)
(21225)
(20766)
(13635)
(10201)
(9963)
(8211)
(8143)
(8079)
(7154)
(7110)
(6961)
(6849)
(6708)
(6612)
(6427)
(6419)
(6267)
(6219)
(5594)
(5225)
(5213)
(5008)
(4967)
(4951)
(4863)
(4802)
(4312)
(4216)
学科
(34718)
经济(34668)
管理(26978)
(26856)
(20322)
企业(20322)
方法(16171)
数学(14428)
数学方法(14304)
中国(13884)
(12777)
(12001)
(10717)
(8469)
银行(8457)
(8340)
财务(8326)
财务管理(8298)
(8030)
企业财务(7922)
(7875)
贸易(7870)
(7745)
农业(7614)
业经(6787)
(6657)
金融(6656)
(6639)
(6015)
(5981)
机构
学院(136978)
大学(135743)
(56444)
经济(55104)
管理(48995)
研究(41861)
理学(40595)
理学院(40190)
管理学(39532)
管理学院(39278)
中国(36441)
(32332)
(28729)
财经(24686)
科学(22509)
(22196)
(21793)
(21375)
中心(19600)
北京(19090)
研究所(18235)
财经大学(18172)
经济学(18048)
(17904)
(17828)
(17513)
师范(17361)
经济学院(16423)
业大(15708)
(14727)
基金
项目(74205)
研究(59474)
科学(56986)
基金(52156)
(43201)
国家(42773)
社会(36433)
科学基金(35985)
社会科(34341)
社会科学(34331)
教育(28647)
(28559)
编号(26956)
基金项目(26822)
成果(23849)
(23772)
资助(22845)
自然(21011)
自然科(20411)
自然科学(20405)
自然科学基金(20046)
课题(18177)
(17424)
(16713)
项目编号(16423)
重点(16199)
(15439)
教育部(15421)
(15145)
(15134)
期刊
(67777)
经济(67777)
研究(45769)
中国(30630)
(26139)
管理(18974)
(18523)
金融(18523)
教育(18253)
学报(16769)
(16746)
科学(15238)
大学(13372)
财经(12628)
学学(12233)
业经(12079)
技术(11968)
经济研究(10836)
(10816)
农业(10642)
问题(9741)
(8642)
图书(8308)
理论(8286)
实践(7507)
(7507)
商业(7348)
国际(7207)
财会(6824)
现代(6548)
共检索到220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峰  
现行企业破产法对于劳动债权人参与破产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模糊,不利于劳动债权人合法权利的充分保护。应当从赋予劳动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的权利、完善劳动债权的申报程序、债权人会议规则和债权人委员会规则等方面,加强劳动债权人的破产程序参与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世军   陈起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在出现破产情形时,其往往存在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死掉”,另一种则是进行企业重整进而使企业“活过来”。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看,当企业经营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形时,宣告企业死亡往往是最先被考虑的选择,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破产制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破产清算这一层面。而随着清算制度的过度使用,清算制度的弊端日趋明显,如何解决企业困境,让企业起死回生被纳入考虑范围,破产重整制度也因此开始慢慢地衍生出来。破产重整制度在给予企业希望和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其中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在破产重整程序中,债权人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成为一大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颜延  解应贵  
本文分析了在企业破产的不同阶段,税务机关应如何实现国家税收债权的保护,认为在破产程序启动前,税务机关应当积极行使破产申请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部分长期停产、停业的欠税企业破产;在破产过程中,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应税行为征税,并请求人民法院将有关税款作为破产费用,从破产财产中随时拨付清偿,对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在破产程序终结后,税务机关还可以对负有责任的出资人、担保人行使追索权,或者请求人民法院补充分配新发现的破产人财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颜延  解应贵  
本文分析了在企业破产的不同阶段,税务机关应如何实现国家税收债权的保护,认为在破产程序启动前,税务机关应当积极行使破产申请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部分长期停产、停业的欠税企业破产;在破产过程中,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应税行为征税,并请求人民法院将有关税款作为破产费用,从破产财产中随时拨付清偿,对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在破产程序终结后,税务机关还可以对负有责任的出资人、担保人行使追索权,或者请求人民法院补充分配新发现的破产人财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兰艳泽  
笔者从债权人参与债务公司治理的前提条件的分析入手,试图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基本框架分别运用了规范和经验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目前大债权人———银行介入公司治理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银行尚不具备介入公司治理的条件的结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冀  
本文从债务重组中债转股与其他措施的对比分析,提炼债转股区别于传统债务重组的特殊法律属性,再将之纳入破产程序中进行考察,分析得出转股对象的选择,转股的价格和条件的约定,双向约束机制的设立和股权退出机制的安排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可同时实现转股目的和金融功能恢复,亦同时论证和架设承载上述安排的基础性信息披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冀  
本文从债务重组中债转股与其他措施的对比分析,提炼债转股区别于传统债务重组的特殊法律属性,再将之纳入破产程序中进行考察,分析得出转股对象的选择,转股的价格和条件的约定,双向约束机制的设立和股权退出机制的安排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可同时实现转股目的和金融功能恢复,亦同时论证和架设承载上述安排的基础性信息披露。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勇  谢树志  
在不属于债务重组的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交易中,债权人如何对所收到的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假设为实物资产,下同)进行会计处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明确。本文认为:债权人应当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初始计量,并基于非现金资产的实际用途,按给定判断路径将非现金资产分别确认为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流动资产应当比照存货进行后续计量(减值测试),但在终止确认(假如为处置)其他流动资产时,不能作为存货终止确认处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左北平  
在当前国内破产案件的司法实践中,金融类债权的处置和保护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金融债权种类繁多,构成复杂,广义上讲具有金融性质的债权包括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债权、信托及基金等投资机构的债权等,以及可能衍生的抵押、担保、明股实债等多样的权利性质。如何在破产程序中公平处置和依法保护金融类债权已成为实务和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就破产程序中金融债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赛民  苗文  
委托贷款中,受托人协助进行贷后管理,收取手续费;委托人在贷后管理中负主要责任,并承担贷款风险。认定委托人为委托贷款中的债权人,既符合法学原理,也有法律依据;既是实践的要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日贵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破产重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结合我国在此方面的现实状态,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西方国家在此方面的立法和其他方面的做法,分析了公司破产制度和重整程序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龚丁虹  杨珊  唐建  
本文针对债务重组业务债权人会计处理,立足于现有研究和相应会计准则国际比较,根据债权人出现贷方差额的三种情况,举例论述债务重组现行会计处理,从经济业务实质等角度揭示现行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龚丁虹  杨珊  唐建  
本文针对债务重组业务债权人会计处理,立足于现有研究和相应会计准则国际比较,根据债权人出现贷方差额的三种情况,举例论述债务重组现行会计处理,从经济业务实质等角度揭示现行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雅萍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属于金融法、担保法和知识产权法交叉调整的融资方式,其法律风险源于跨部门法的规范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一权二质"将侵害质权人(债权人)对出质人(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怀有的一种期待——在债权实现清偿之前债务人或第三人不得将知识产权中出质的财产权再次出质给他人。因此,书面质押合同成立之后到出质登记完成之前非即时取得质权的情形下,债权人的期待权需要获得担保法上安全和秩序价值之特殊保护。债权人期待权的法律价值是决定融资效率的最根本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继晔  
根据LLSV的法律起源理论,普通法国家由于对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法律保护更为完善,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水平比大陆民法国家更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持续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法律体系也开始不断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的相继颁布和修改,使得我国逐步加强了对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法律保护。虽然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还不十分完善,但对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制度条件,也为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部分验证着法律起源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