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9)
- 2023(7955)
- 2022(6760)
- 2021(6210)
- 2020(5336)
- 2019(11862)
- 2018(12274)
- 2017(23936)
- 2016(13368)
- 2015(15149)
- 2014(15498)
- 2013(15117)
- 2012(14111)
- 2011(12750)
- 2010(13020)
- 2009(12628)
- 2008(12475)
- 2007(11647)
- 2006(10465)
- 2005(9851)
- 学科
- 济(49098)
- 经济(49004)
- 管理(42757)
- 业(38479)
- 企(30493)
- 企业(30493)
- 方法(19828)
- 中国(18159)
- 制(17678)
- 财(17529)
- 数学(17292)
- 数学方法(17161)
- 农(15895)
- 体(12599)
- 银(11897)
- 银行(11871)
- 行(11363)
- 业经(11298)
- 务(10284)
- 财务(10251)
- 财务管理(10225)
- 贸(10163)
- 贸易(10157)
- 融(10079)
- 金融(10072)
- 易(9969)
- 农业(9716)
- 企业财务(9657)
- 体制(9513)
- 学(9494)
- 机构
- 大学(194190)
- 学院(193977)
- 济(81526)
- 经济(79695)
- 管理(70293)
- 研究(64969)
- 理学(59130)
- 理学院(58521)
- 管理学(57610)
- 管理学院(57253)
- 中国(51937)
- 财(44550)
- 京(41608)
- 科学(36546)
- 财经(33968)
- 所(32978)
- 江(30673)
- 经(30535)
- 农(30255)
- 中心(29401)
- 研究所(28959)
- 北京(26612)
- 经济学(26074)
- 业大(26055)
- 财经大学(24951)
- 州(23923)
- 范(23869)
- 农业(23725)
- 师范(23577)
- 经济学院(23499)
- 基金
- 项目(118063)
- 科学(92221)
- 研究(89899)
- 基金(84635)
- 家(72711)
- 国家(72101)
- 科学基金(60863)
- 社会(57266)
- 社会科(54225)
- 社会科学(54216)
- 省(45813)
- 基金项目(43882)
- 教育(42170)
- 划(38582)
- 编号(37700)
- 自然(36706)
- 自然科(35796)
- 自然科学(35786)
- 自然科学基金(35133)
- 资助(35037)
- 成果(32943)
- 制(27615)
- 部(27346)
- 课题(26925)
- 重点(26540)
- 发(24834)
- 创(24244)
- 性(24070)
- 教育部(23677)
- 国家社会(23666)
共检索到306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桂中
劳动争议(或称劳资纠纷)处理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劳资关系的协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已经滞后于目前劳动争议的新变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借鉴国外处理劳动争议的合理做法,结合我国国情,试提出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体制 仲裁 目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开畅
我国实践逐渐形成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调一裁两审”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特别是仲裁和法院的关系(以下简称“裁审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对现行体制批评的焦点。学界和实务部门在最近几年纷纷撰写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然而实行至今,这一程序却因为其体制繁杂、期限冗长的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涂伟
目前,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地区分布上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认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无论国家层面的法律还是地方层面的法规和规章都对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和处理程序没有太多的突破。这导致我国劳动法律存在对不同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路径模糊,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忽视劳资自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方面对这两个弊端进行必要的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王全兴 黎建飞 孙德强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王全兴 黎建飞 孙德强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因内容较多分两期刊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