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1)
2023(7388)
2022(6318)
2021(5875)
2020(5224)
2019(11741)
2018(12051)
2017(23678)
2016(13315)
2015(15027)
2014(15147)
2013(15125)
2012(14370)
2011(13043)
2010(13243)
2009(12871)
2008(12751)
2007(11732)
2006(10695)
2005(10140)
作者
(38642)
(32489)
(32237)
(31125)
(20613)
(15396)
(14770)
(12480)
(12340)
(11853)
(11137)
(10716)
(10614)
(10564)
(10243)
(10168)
(9564)
(9550)
(9505)
(9445)
(8379)
(7998)
(7795)
(7382)
(7356)
(7315)
(7279)
(7206)
(6572)
(6434)
学科
(51482)
经济(51389)
管理(40814)
(37849)
(28863)
企业(28863)
方法(21012)
数学(18736)
数学方法(18582)
中国(18136)
(17490)
(17105)
(16639)
业经(11506)
(11233)
银行(11215)
(11113)
(10807)
贸易(10800)
(10790)
农业(10703)
(10569)
(9681)
金融(9678)
地方(9306)
体制(9224)
(9186)
财务(9162)
财务管理(9132)
(8751)
机构
大学(192812)
学院(191884)
(82359)
经济(80562)
管理(70826)
研究(66858)
理学(59538)
理学院(58873)
管理学(57986)
管理学院(57632)
中国(53772)
(43998)
(42337)
科学(38036)
(34441)
财经(33476)
(32172)
中心(30990)
研究所(30424)
(30409)
(30200)
北京(27454)
业大(26941)
经济学(25989)
农业(25303)
财经大学(24719)
(23984)
(23976)
(23969)
师范(23734)
基金
项目(118374)
科学(92190)
研究(88095)
基金(85300)
(74059)
国家(73421)
科学基金(61528)
社会(56419)
社会科(53398)
社会科学(53386)
(44972)
基金项目(44919)
教育(40621)
(39044)
自然(38177)
自然科(37209)
自然科学(37195)
自然科学基金(36516)
编号(36124)
资助(35350)
成果(31164)
(27673)
(27265)
重点(26746)
课题(25816)
(25407)
(24149)
教育部(23612)
(23381)
国家社会(23138)
期刊
(97271)
经济(97271)
研究(62950)
中国(44119)
(34031)
(30120)
学报(28368)
管理(27672)
科学(26080)
(23230)
金融(23230)
大学(21805)
学学(20567)
农业(19925)
教育(19704)
财经(17332)
业经(15651)
技术(15452)
经济研究(15411)
(14844)
问题(13787)
(11500)
理论(10533)
国际(9882)
(9778)
实践(9364)
(9364)
现代(9146)
技术经济(8784)
商业(8589)
共检索到30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坤刚  张蒙蒙  金瑾  万海龙  
本文是在安徽省合肥市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仲裁员所作调查基础上,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状况的调研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促进了劳动争议的解决,对劳动关系的和谐作出了贡献。但是,调研中也反映出,仲裁员权威性和社会保险费拖欠争议调解的合法性等问题。因此,为促进调解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扩大一裁终局的范围,确立较高的不及时执行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结果的滞纳金,同时,为解决对社会保险费拖欠调解不理想的现状,应加强对此问题处理办法的研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财  
近日,吉林省蛟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为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在基层,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效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效益,成立了预备仲裁庭,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争议案件,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预备庭先行调解,调解率达到65%以上,使大部分简易劳动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促进了当地劳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恢复30年来,坚持"协商、调解、一裁、两审"制度设计的"初心",旨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劳动争议。回顾过去30年,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鉴于劳动关系协调特别是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未能完全落地等问题,未来应继续从体制、机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发展,应对未来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玉萍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国外,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运作机制:——劳资双方自愿调解——政府参与的调解——紧急调解——法院调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随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静  程延园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如何加强源头治理,在企业内部化解争议,日益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3年数据)",通过441家企业样本和4521名员工样本的调查,从4个维度16项指标全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状况。结果显示:企业内部传统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比例较低且效果欠佳,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滞后,影响力小;工会在沟通调解劳动争议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得到雇佣双方认可;员工希望通过内部制度化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的意愿比较普遍。说明加强企业内部预防调解劳动争议机制建设十分可行和急迫。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军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案件较为普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这类案件在制度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做出了改进,对劳动者予以了倾斜性保护,对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积极适应这一法律,防范用工风险,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全国工商联课题组  王全兴  白莲湘  吴文芳  李坤刚  毛红杏  
工商联作为以非公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为成员的人民团体与商会组织,应在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年来各地的实践中,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仍存在若干的制度障碍。今后,工商联应当借助自身影响力,积极参与立法程序,推动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制度化、法律化;完善工商联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三方机制;从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对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和仲裁的参与,以及对企业劳动争议预防和内部调解的指导和帮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牛泓亮  
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解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而通过建立劳动仲裁案前调解模式,在案前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十分必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笔者认为,先行调解主要指的就是立案前调解,简称案前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劳动争议案前调解是指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前,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孙中震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发生,调解仲裁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我国《调解仲裁法》自规定一裁终局制度以来,在理论和实务界都出现了极大的争议。各地以及中央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同的执行标准。本文分析了一裁终局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境;基于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法宗旨以及维护法治的统一性,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