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0)
- 2023(13703)
- 2022(11618)
- 2021(10930)
- 2020(9437)
- 2019(21182)
- 2018(21189)
- 2017(41781)
- 2016(22602)
- 2015(25066)
- 2014(25003)
- 2013(24514)
- 2012(22490)
- 2011(19997)
- 2010(20078)
- 2009(18799)
- 2008(18694)
- 2007(16546)
- 2006(14537)
- 2005(13273)
- 学科
- 济(85563)
- 经济(85421)
- 管理(74139)
- 业(69030)
- 企(57083)
- 企业(57083)
- 方法(40935)
- 数学(36373)
- 数学方法(35880)
- 财(32156)
- 中国(25828)
- 农(24489)
- 制(23625)
- 务(21249)
- 财务(21195)
- 财务管理(21145)
- 企业财务(20159)
- 业经(18999)
- 银(17154)
- 银行(17136)
- 贸(16294)
- 贸易(16283)
- 行(16233)
- 农业(15967)
- 易(15955)
- 学(15943)
- 体(15530)
- 融(15205)
- 金融(15202)
- 技术(13815)
- 机构
- 大学(315689)
- 学院(313861)
- 济(132071)
- 经济(129355)
- 管理(122681)
- 理学(105358)
- 理学院(104317)
- 管理学(102585)
- 管理学院(101986)
- 研究(99369)
- 中国(78575)
- 财(68987)
- 京(65105)
- 科学(56557)
- 财经(53764)
- 经(48782)
- 所(47986)
- 江(47912)
- 中心(47542)
- 农(46102)
- 业大(42689)
- 研究所(42644)
- 经济学(41803)
- 北京(40606)
- 财经大学(40185)
- 范(38641)
- 师范(38252)
- 经济学院(37784)
- 州(37335)
- 院(36282)
- 基金
- 项目(205914)
- 科学(163915)
- 基金(152541)
- 研究(152461)
- 家(131497)
- 国家(130431)
- 科学基金(113290)
- 社会(99374)
- 社会科(94352)
- 社会科学(94331)
- 基金项目(80098)
- 省(78754)
- 自然(72218)
- 教育(71591)
- 自然科(70578)
- 自然科学(70556)
- 自然科学基金(69287)
- 划(66517)
- 资助(62537)
- 编号(61174)
- 成果(50574)
- 部(47616)
- 重点(45922)
- 创(43161)
- 制(42954)
- 发(42562)
- 课题(41760)
- 国家社会(41749)
- 教育部(41742)
- 人文(40672)
- 期刊
- 济(143118)
- 经济(143118)
- 研究(94687)
- 中国(61486)
- 财(57690)
- 管理(47302)
- 学报(44847)
- 科学(41778)
- 农(41481)
- 大学(35861)
- 学学(33716)
- 融(33244)
- 金融(33244)
- 教育(32096)
- 财经(27648)
- 农业(27372)
- 技术(27362)
- 经(23658)
- 业经(22953)
- 经济研究(22773)
- 问题(19635)
- 理论(16026)
- 财会(15908)
- 贸(15840)
- 版(14921)
- 技术经济(14724)
- 会计(14719)
- 实践(14380)
- 践(14380)
- 统计(14343)
共检索到471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俊杰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弹性用工方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的认识论基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具体的用工形式,不应该被特殊化、边缘化。基于劳务派遣的现实正义,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应该坚持弹性安全理念,兼顾劳动用工的弹性需求和劳动者的权益安全。因此,针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中存在的偏差,我们应该逐渐弱化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过程管制,改革相关制度,使得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弹性安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家桔
从目前实践来看,《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颁布并未真正解决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界定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借鉴域外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可以通过转变法律规制重心,改变界定适用范围方式,明确不符合规定的派遣员工的相关出路和完善配套制度等,完善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适用范围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倪雄飞
劳动法律中有关劳务派遣的条文没能有效规制劳务派遣的发展,劳务派遣规模不但越来越大,而且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也遭受巨大损害。要控制派遣规模的扩张,使劳务派遣重新成为正规雇佣制度的一种补充用工形式,必须严格规制劳务派遣期限,这是有效控制派遣规模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派遣协议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问清泓 宋晓波
逆向劳务派遣是一种逃避法律责任的假派遣,它极大的损害了派遣员工的合法劳动权益。笔者通过分析逆向劳务派遣法律性质,判定逆向派遣的违法性,从限制劳务派遣行业范围、提高劳务派遣机构资质、保障劳务派遣员工平等权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规制逆向派遣行为。
关键词:
逆向劳务派遣 法律性质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帆
劳务派遣的快速发展符合了当今社会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另一方面也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正规雇用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现行的"单一雇主"规制模式的漏洞以及在许多情况下的不合理性非常明显,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并不相符。我国对劳务派遣规制模式的选择,应当借鉴国际社会关于劳务派遣政府规制立法的经验教训,确定公权力在劳务派遣中应该涉及的领域,通过"共同雇主"模式对劳务派遣进行有限的政府干预。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共同雇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凌林 林卉
本文以侵权法中的"共同雇主责任"理论为视角,通过考察德、美、日等国家对劳务派遣关系中"共同雇主责任"的法律规制模式和途径,审视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关系中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雇主责任"分担规制,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雇主责任 共同雇主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长征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与国外相比已经处于超常发展的状态,这也说明,现行立法存在着"规制失灵"问题。为确保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落实劳务派遣的"三性"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和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制定限制和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行业目录,建立派遣用工转正制度,加强工会的作用等。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用工方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劳务派遣被滥用不仅是立法方面的问题,也是执法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规制劳务派遣领域的问题,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出台的配套规定突出强调了行政干预,但行政干预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且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规制劳务派遣领域中的不法现象,不应仅依靠劳动行政部门,必须多管齐下,发挥工会和劳务派遣员工自身的力量,促进新法贯彻落实。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行政干预 劳务派遣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佳
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是我国完善多层次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举措,自劳务派遣制进入《劳动合同法》并予以实施后,劳务派遣在短期内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的现象,迫切需要从劳动法理论建设和法律规制的角度进行规范和完善。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劳务派遣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劳务派遣非理性繁荣的原因,重点对《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适用范围的规定进行评析,并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适用范围 规制 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伟 廖慧珍 林瑶
日本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历经了近三十年的沿革,与之伴随的是劳务派遣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探究劳务派遣规制与更加灵活雇用方式的关联性。首先,评述日本劳动关系传统模式的特点以及传统模式的衰落;其次,分析日本非正式雇佣的兴起;再次,评析劳务派遣的现状及问题,并回顾日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沿革;最后,分析日本企业对法律规制的回应,探究日本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结论是,近期日本劳务派遣规制对企业用工决策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智慧。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加强并没有导致日本企业转而选择正式雇用,或者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义军
我国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对劳务派遣中的员工退回作出规定,用工单位可依《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情形将员工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由此可以与派遣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因被退回员工本人对情形的出现并不存在过错,故派遣单位均无权与被退回的员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应继续对其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员工退回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解除,退回也并不直接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
关键词: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退回机制 劳动合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