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0)
2023(6757)
2022(6114)
2021(5709)
2020(5234)
2019(12337)
2018(12713)
2017(25843)
2016(14399)
2015(16757)
2014(17129)
2013(17429)
2012(16622)
2011(15230)
2010(15457)
2009(14754)
2008(14996)
2007(13839)
2006(12034)
2005(10946)
作者
(43324)
(36352)
(35915)
(34647)
(22816)
(17227)
(16755)
(14206)
(13401)
(12904)
(12095)
(12034)
(11470)
(11422)
(11352)
(11309)
(11302)
(10637)
(10605)
(10415)
(9119)
(9044)
(8942)
(8382)
(8232)
(8200)
(8116)
(8079)
(7321)
(7213)
学科
(62191)
经济(62135)
管理(37844)
(36664)
方法(32873)
数学(29814)
数学方法(29577)
(28316)
企业(28316)
中国(17369)
(17100)
(16053)
(14146)
贸易(14140)
(13791)
(13156)
(12052)
(11730)
银行(11704)
(11197)
业经(11107)
(10641)
金融(10638)
地方(10466)
农业(10414)
(9434)
(9344)
财务(9327)
财务管理(9297)
理论(8817)
机构
大学(217316)
学院(216481)
(92816)
经济(90834)
管理(80797)
研究(72207)
理学(68568)
理学院(67835)
管理学(66721)
管理学院(66327)
中国(57980)
(45778)
(45394)
科学(43425)
(37994)
(37057)
财经(35862)
研究所(34152)
中心(33833)
(32372)
(32278)
业大(31775)
农业(29596)
经济学(29516)
北京(29470)
(27040)
经济学院(26999)
师范(26780)
财经大学(26475)
(26413)
基金
项目(133061)
科学(102492)
研究(97364)
基金(94820)
(81917)
国家(81275)
科学基金(67743)
社会(59964)
社会科(56845)
社会科学(56824)
(52106)
基金项目(50082)
教育(45737)
(44109)
自然(42894)
自然科(41796)
自然科学(41780)
编号(41337)
自然科学基金(41002)
资助(40906)
成果(34789)
(30510)
重点(30140)
(28452)
课题(28234)
(26913)
教育部(25973)
科研(25907)
创新(25259)
大学(25125)
期刊
(100165)
经济(100165)
研究(65229)
中国(38340)
(34693)
学报(33182)
(33047)
科学(28998)
管理(27311)
(26010)
金融(26010)
大学(24349)
学学(22987)
农业(21864)
教育(20205)
技术(18503)
财经(17914)
经济研究(16960)
业经(16365)
(15342)
问题(14629)
(13052)
理论(12750)
统计(12465)
实践(11557)
(11557)
(11507)
技术经济(11401)
商业(11375)
国际(10876)
共检索到323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喜  牛学成  
本文首先讨论了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在分析了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特征以后,笔者构建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模型,其中包含了体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实际利率、汇率传导渠道的实际有效汇率以及信贷传导渠道的贷款增长率。在计算出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贷款增长率的动态权重后,我们得到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表明其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先提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交替态势,表明中国的货币状况自2000年以来处于由紧到松再紧的动态走势。本文最后还根据动态权重的大小及其走势分析了中国货币状况呈现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喜  
本文首先讨论了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剖析了其特征。然后笔者构建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模型,其中包含了体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实际利率、汇率传导渠道的实际有效汇率以及信贷传导渠道的贷款增长率。在计算出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贷款增长率的动态权重后,得出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其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先提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交替态势,表明中国的货币状况自2000年以来处于由紧到松再紧的动态走势。本文最后还根据动态权重的大小及其走势分析了中国货币状况呈现该趋势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放  
货币条件指数作为反映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自1994年由加拿大银行首次提出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选取1998年1季度~2011年3季度间共55个季度的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信贷规模缺口作为解释变量,选取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单方程估计法,通过构造总需求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解释变量的权重,得出中国的实际货币条件指数。并通过分析对比中国汇率、利率、信贷规模变动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验证中国实际货币条件指数对实体经济变动的解释能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刚  李放  
货币条件指数作为反映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自1994年由加拿大银行首次提出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选取1998年1季度至2011年3季度间共55个季度的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信贷规模缺口作为解释变量,选取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单方程估计法,通过构造总需求曲线,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解释变量的权重,得出我国的货币条件指数。并通过分析,对比我国汇率、利率、信贷规模变动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验证我国货币条件指数对实体经济变动的解释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斐  
货币政策条件指数(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简称MCI,根据汇率和利率两方面的相对变动情况反映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央行已经把MCI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指示器标量,乃至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我国正面临汇率机制的重大改革,而货币政策条件在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尝试建立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条件指数,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强  
考虑我国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侧重数量型工具的特殊性,文章结合完善货币政策双支柱框架的目标任务,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构建货币条件指数MCI。根据应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手段的不同,构建了5个MCI指数。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在应对经济周期上,货币政策源于产出缺口,但对产出和通胀同时产生影响;而目前在应对金融周期上货币政策还略显被动,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的格兰杰原因,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有待完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治国  施月华  
本文编制的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充分考虑了货币总量中各类资产的货币性职能 ,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辅助工具。基于这一指数的货币资产结构分析表明 ,流动性较差资产过快增长是我国货币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政府为经济工作计划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进行了努力 ,货币资产结构自 1 997年以来渐趋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起东  
货币条件指数(MCI monetary condition index)是由加拿大银行在 1994年率先采用,以应对汇率冲击的货币政策工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增强,一个更加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正在形成,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潜在冲突也有可能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冲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MCI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分析,说明MCl并不能“判断汇率冲击的来源”,相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误导作用,同时,MCI也不能提供比原来更多的信息,因此我们不宜采用MCI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冉  
我国货币给量变化对房价是否有影响?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1998~2008年的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定量分析货币供给量、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变动对房价的动态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锐  
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3.61万亿元,其规模不仅远超欧美等国,而且增速大大超过国内GDP的增速。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M2的大幅放量增长主要由特定的经济成长模式即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贸易模式所引致。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M2的堆积不仅可能酿造出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会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减弱和锁控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撑大实体经济的利润半径和激活内生性消费动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高铁梅  王金明  
目前 ,我国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 ,只有少数的定量分析文章也多为静态分析。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动态的季度变参数模型 ,对 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在不同时点的动态影响进行测算 ,从而描述了我国IS -LM曲线的动态特征 ,进而得出了近两年来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锐  
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3.61万亿元,其规模不仅远超欧美等国,而且大大超过国内GDP的增速。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M2的大幅放量增长主要由特定的经济成长模式即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贸易模式所引致。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M2的堆积不仅可能酿造出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会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减弱和锁控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撑大实体经济的利润半径和激活内生性消费动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锐  
中国高达103.61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不仅远超欧美等国的货币存量,且增速大大超过国内GDP增速。而M2的大幅放量增长主要由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即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贸易模式所引致。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M2的堆积不仅可能酿造出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会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减弱和锁控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撑大实体经济的利润半径和激活内生性消费动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冲  杨洁  丁剑平  
针对现有货币国际化指数构建方法中未区分事实汇率制度和法定汇率制度的问题,文章使用182个经济体1999年1月至2021年10月相关数据,通过货币“隐性锚”模型识别各国事实货币篮子。综合结算、计价和储备三方面指标,计算了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货币国际化指数。主要结论是:第一,考虑到事实汇率制度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高于基于其他指数的计算结果,但并未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排名;第二,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第三个发展周期上升阶段。截至2021年10月,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3.45%,达到近7年来最高点,但依旧低于美元(46.92%)、欧元(27.86%)、英镑(6.42%)和日元(5.15%),位居全球第五位。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在各国货币锚中的地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张帅  庄佳强  
本文根据1996-2009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基于VAR的广义脉冲反应函数方法构建了包含利率、汇率和货币供给量的我国货币状况指数,并考察其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的功能。研究表明货币状况指数不仅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参考,而且能够提供货币政策目标的未来动态信息,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信息指示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