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5)
- 2023(8343)
- 2022(6987)
- 2021(6562)
- 2020(5611)
- 2019(12458)
- 2018(12772)
- 2017(24162)
- 2016(12817)
- 2015(14623)
- 2014(14311)
- 2013(14147)
- 2012(13513)
- 2011(12234)
- 2010(12976)
- 2009(12197)
- 2008(12059)
- 2007(11369)
- 2006(10513)
- 2005(9535)
- 学科
- 济(48238)
- 经济(48183)
- 管理(41478)
- 业(40220)
- 企(33203)
- 企业(33203)
- 中国(20720)
- 技术(17850)
- 方法(16568)
- 农(15699)
- 制(14437)
- 财(13550)
- 数学(13469)
- 数学方法(13325)
- 银(13178)
- 银行(13171)
- 行(12742)
- 业经(12602)
- 技术管理(12267)
- 融(11883)
- 金融(11883)
- 地方(11379)
- 贸(11310)
- 贸易(11297)
- 易(11055)
- 农业(9938)
- 理论(8650)
- 体(8591)
- 策(8552)
- 教育(8465)
- 机构
- 大学(175869)
- 学院(175519)
- 济(76094)
- 经济(74339)
- 管理(68076)
- 研究(60556)
- 理学(55843)
- 理学院(55283)
- 管理学(54670)
- 管理学院(54307)
- 中国(51170)
- 财(40250)
- 京(38393)
- 科学(31564)
- 江(30123)
- 中心(29217)
- 财经(29166)
- 所(29026)
- 经(26219)
- 北京(25614)
- 研究所(25068)
- 州(24320)
- 范(23405)
- 师范(23248)
- 经济学(22435)
- 院(22282)
- 农(22078)
- 财经大学(21269)
- 经济学院(20121)
- 业大(19633)
- 基金
- 项目(101226)
- 研究(83428)
- 科学(80194)
- 基金(70006)
- 家(58449)
- 国家(57862)
- 社会(52199)
- 科学基金(49765)
- 社会科(49419)
- 社会科学(49410)
- 省(40879)
- 教育(38737)
- 基金项目(36323)
- 编号(35258)
- 划(33795)
- 成果(31302)
- 自然(27849)
- 创(27456)
- 资助(27366)
- 自然科(27208)
- 自然科学(27198)
- 自然科学基金(26737)
- 课题(26049)
- 创新(24567)
- 发(23087)
- 部(22706)
- 重点(22560)
- 项目编号(21947)
- 年(21686)
- 性(21430)
共检索到306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积极谋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发挥其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际科创中心的形成、更替与转移,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制度创新、经济长波等多种因素历史性演变的共同结果。结合技术革命进程和全球科创中心演进、代表性全球科创中心发展的路径特征,全面把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发展的关键要素,并立足我国发展情境以及新时代国家战略要求,结合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提出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举措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速。现代化建设也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解"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难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提升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将成为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晓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速。现代化建设也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解"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难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提升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将成为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小和 邹江 汪办兴
当前,上海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于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波动性和非均衡性相对显著,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未充分发挥。票据市场还存在着法律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票据市场区域分割、缺少有形票据市场等制约因素。对此,本文提出,应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建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完善票据市场加快发展的法规政策框架;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商业汇票业务发展;顺应上海金融业转型方向,促进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创新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票据 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德玲
创新型企业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全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必须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实施企业制度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创新人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品牌创新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等。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应勇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两年多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创
[期刊] 征信
[作者]
秦绪红
加快推进信用文化建设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信用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探析信用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及表现形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体系 思考与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艳辉 伊彤 陈海燕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本文对区域创新、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通过定量分析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表现,明确了三地各自的相对优势和不足,从释放创新潜力、提升整体效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三地提出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菲 李军凯 方力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玉
研究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从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侧资源整合问题,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供给侧成本分析及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困局剖析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难点,给出整合农业科技创新关联产业的资源,疏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渠道和强化金融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支持等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供给侧 农业产业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鹏辉
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传统金融行业。拥抱金融科技可以从三个方面深入思考:首先,全社会应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接纳金融科技;其次,需要从应用场景、底层技术、经营主体三个维度去讨论金融科技;再次,金融科技也须注重防范风险。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可借金融科技中心之力,实现弯道超车。
关键词:
上海 金融科技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许明辉
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区"第二名,仅次于南山区,成功展示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宝安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宝安正处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创新裂变方式覆盖全域所有科技企业、产业园区、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创新发展生态模式。近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宝安区科创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力推进宝安科技强区建设。近三年来,宝安区国高企业数量以38. 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由1 493家增长至2018年底的3941家,连续两年总量位居全省区县第一;组建院士工作站10家,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园区总数达到6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个,占全市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三分之一:连续五届宝创赛报名人数全市第一。深圳市十大基础创新平台之一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宝安。宝安的科创事业正成为深圳城市创新能级跃升的关键支撑力量,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和创新动能。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宝安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冶,齐中英
技术创新国际化是一种趋势,国内企业要从对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认识、瞄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的国际市场导向等方面努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国际化。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全球化 国际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延礼
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出台《意见》,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曾在中资保险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起全 张峭 刘冬梅 毛学峰 巨文忠 毕亮亮 刘畅 郭强 傅晋华
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