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0)
- 2023(13242)
- 2022(10909)
- 2021(10127)
- 2020(8110)
- 2019(18849)
- 2018(18358)
- 2017(34849)
- 2016(18698)
- 2015(20651)
- 2014(20801)
- 2013(20489)
- 2012(19600)
- 2011(17883)
- 2010(18367)
- 2009(17245)
- 2008(17048)
- 2007(15470)
- 2006(14140)
- 2005(13231)
- 学科
- 济(82137)
- 经济(82036)
- 管理(56265)
- 业(55698)
- 企(44736)
- 企业(44736)
- 中国(29404)
- 方法(28239)
- 农(24594)
- 贸(23686)
- 贸易(23665)
- 数学(23508)
- 数学方法(23281)
- 地方(23232)
- 易(22940)
- 业经(20426)
- 技术(19718)
- 制(19642)
- 财(19135)
- 银(16548)
- 银行(16529)
- 行(16089)
- 农业(15963)
- 融(15426)
- 金融(15425)
- 学(13940)
- 技术管理(13535)
- 体(13162)
- 发(13102)
- 地方经济(12606)
- 机构
- 学院(272993)
- 大学(270736)
- 济(119345)
- 经济(116934)
- 管理(101492)
- 研究(96372)
- 理学(85722)
- 理学院(84742)
- 管理学(83562)
- 管理学院(83022)
- 中国(74614)
- 京(57859)
- 财(56979)
- 科学(54593)
- 所(48104)
- 财经(43761)
- 江(43237)
- 中心(42965)
- 研究所(42786)
- 农(40687)
- 经(39472)
- 北京(37672)
- 范(37476)
- 师范(37131)
- 经济学(36676)
- 院(35532)
- 业大(35354)
- 州(34912)
- 经济学院(33050)
- 财经大学(32035)
- 基金
- 项目(169929)
- 科学(134283)
- 研究(131290)
- 基金(120000)
- 家(103015)
- 国家(102094)
- 科学基金(87004)
- 社会(84218)
- 社会科(79944)
- 社会科学(79931)
- 省(68277)
- 基金项目(62793)
- 教育(60588)
- 划(56567)
- 编号(53750)
- 自然(51581)
- 自然科(50358)
- 自然科学(50345)
- 自然科学基金(49479)
- 资助(47845)
- 成果(45227)
- 发(42841)
- 创(40370)
- 课题(39374)
- 重点(38985)
- 部(37832)
- 创新(36882)
- 发展(35089)
- 展(34502)
- 国家社会(34482)
- 期刊
- 济(142997)
- 经济(142997)
- 研究(90937)
- 中国(62564)
- 管理(41970)
- 财(41161)
- 农(39086)
- 教育(37050)
- 学报(35876)
- 科学(35656)
- 融(31098)
- 金融(31098)
- 大学(28623)
- 农业(26748)
- 学学(26586)
- 业经(25237)
- 技术(25114)
- 经济研究(23516)
- 财经(21728)
- 问题(20220)
- 贸(19559)
- 经(18879)
- 国际(17016)
- 技术经济(14525)
- 商业(14420)
- 业(14193)
- 科技(14168)
- 世界(13391)
- 坛(13070)
- 论坛(13070)
共检索到438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婧
当前我国贸易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加工贸易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和功能。加工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从规模、产品和地区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内涵拓展、模式创新、附加值跃升、区域协调、监管质效等五个核心维度阐述我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其次,分析了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一系列推动我国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加工贸易 高质量发展 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卫晓君 赵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聚焦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稳健、深入的数字经济推进路径,有助于中国更好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发现,中国数字贸易在政策、规模、新业态与内容服务方面均展现出良好潜力,但在国际市场、政策环境、基础保障与企业竞争力等领域仍面临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数字贸易发展速度、出口结构、产业竞争与企业转型提出新要求。因此,应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贡献数字贸易规则“中国方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贸易“独角兽”企业;加快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融合,培植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开展数字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沈玉良 沈克华
服务加工贸易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重要服务贸易内容,本文在探讨服务加工贸易的内容和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服务加工贸易的优劣势,提出我国发展服务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一、服务加工贸易一般认为,服务的不可储存性特点使服务贸易难以开展,要进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浩华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选择,即主要采用比较优势战略或主要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前采用后一种路径更能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可持续发展 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颖熙 彭梦圆 刘怡君
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回顾我国医疗服务贸易开放和发展的历史,主要经历了"局部开放、探索开放、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医疗服务贸易发展进入以创新为引领的全新发展阶段,服务贸易开放力度更大、开放领域更广。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是我国医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础。我国医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依托资源优势,寻求创新发展;依托产业基础,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依托开放前沿,谋求协同发展"四个方面协同推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颖慧 杨贵军
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2014~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平衡面板数据,建立了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够显著正向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产业结构优化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有效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建立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等层面提出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勇 张小路 刘志迎
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安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在梳理智能制造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体系、基础支撑、发展成效、平台搭建和示范带动五个方面考察了安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支撑要素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安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为优化顶层设计、抢占发展先机,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战略保障,完善支撑要素、提升竞争水平,构建产业生态、释放发展动能。
关键词:
智能制造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崔卫杰
国家对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FTZ发展的历史维度看,自贸试验区需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需要;从服务新发展格局维度看,要通过推动高端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架起“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桥梁,同时,以制度创新率先打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举措,畅通“双循环”;从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维度看,需要针对全球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趋势新特点,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从自贸试验区工作推进维度看,要高度重视存在的制度创新的J曲线效应、对制度创新认识不足、推进制度创新不得法、制度创新的风险防控等问题,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强化正向激励、加快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把握制度创新特点、注重突破性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前瞻性政策制度设计,注重风险防控,统筹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型贸易形态。新发展格局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驱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其中内循环助力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外循环助力驱动制度创新与数字服务开放合作,共同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水平日益优化,政策引导不断创新,但总的来看,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顺应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数字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保护、增强国际服务贸易规则话语权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景光正 谭洪波
随着国际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多个维度上的不断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结构优化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新特点,梳理了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激发创新活力、提高贸易附加能力;提高外汇避险能力、增大贸易供应链韧性;提供信用保险、促进贸易提质增效;增强时空集聚、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通过逻辑梳理发现,我国还面临金融发展不平衡、信用保险水平较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现实挑战。为发挥金融结构优化推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应改善金融融资结构,强化外汇风险管理,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开发新型金融产品。
关键词:
金融结构 融资结构 国际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英 谢运 吴明星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加工贸易 垂直型 水平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宏兵 张少华
当前,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背景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主要合作领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有助于促进创新发展,加快贸易动能转换,并能有效弥合世界数字鸿沟,降低贸易成本;数字贸易合作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变革贸易方式等路径扩展贸易边界,增强贸易竞争新优势;数字治理合作对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全球数字鸿沟、基础设施薄弱、地缘政治摩擦与数字治理碎片化等现实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人才培育投入,发挥“数字丝绸之路”引领作用,加强区域性数字合作,全方位推动贸易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合作机制与方式,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探索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运胜 朱佳纯 康雯雯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在商品结构优化、贸易伙伴多元化和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竞争力弱、贸易利益被高估及贸易摩擦频发等突出问题,需要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和制度保障等领域塑造新动能,并选择优化对外合作方式、均衡对外贸易结构、改善国内营商环境和培育贸易新业态等发展路径,通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春明 钟晓欢 邹惠媛
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与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如何通过工业智能化助推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亟待考察。事实上,智能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出口产品数量与质量,扩大进口与服务贸易规模,而且符合全球低碳发展及公平贸易的趋势,对于释放集成创新活力、增强国际供应链韧性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挤占效应、智能化技术跨国应用壁垒横亘、短期工业智能改造成本高企等现实因素,制约了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此,我国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精准落地,妥善对接域内外相关标准,培育智能改革工业聚集区,助力中小企业智能生产转型,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吸引优质外资投向先进设备,进而打通工业智能化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堵点。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贸易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