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2)
- 2023(18219)
- 2022(15543)
- 2021(14510)
- 2020(12330)
- 2019(28339)
- 2018(28168)
- 2017(54846)
- 2016(29373)
- 2015(33154)
- 2014(32867)
- 2013(32497)
- 2012(29829)
- 2011(26665)
- 2010(26747)
- 2009(24684)
- 2008(24486)
- 2007(21611)
- 2006(19204)
- 2005(17042)
- 学科
- 济(124374)
- 经济(124235)
- 业(105988)
- 管理(97593)
- 企(93751)
- 企业(93751)
- 方法(57960)
- 数学(47356)
- 数学方法(46775)
- 财(38183)
- 农(37240)
- 业经(35269)
- 中国(31894)
- 贸(31041)
- 贸易(31027)
- 易(30213)
- 务(25881)
- 财务(25806)
- 财务管理(25761)
- 农业(25279)
- 制(24772)
- 企业财务(24350)
- 地方(22785)
- 技术(22710)
- 理论(22086)
- 和(21107)
- 学(20763)
- 划(19690)
- 策(19601)
- 银(18431)
- 机构
- 学院(424123)
- 大学(421057)
- 济(177512)
- 经济(173967)
- 管理(173420)
- 理学(149653)
- 理学院(148163)
- 管理学(145892)
- 管理学院(145100)
- 研究(133695)
- 中国(102989)
- 京(88327)
- 财(83215)
- 科学(78515)
- 财经(66778)
- 所(65095)
- 农(64250)
- 江(61908)
- 经(60644)
- 中心(60502)
- 业大(59527)
- 研究所(58577)
- 北京(55426)
- 经济学(53036)
- 范(52385)
- 师范(51961)
- 农业(50160)
- 州(49866)
- 财经大学(49520)
- 院(49178)
- 基金
- 项目(280931)
- 科学(222338)
- 研究(209689)
- 基金(205010)
- 家(176098)
- 国家(174560)
- 科学基金(151975)
- 社会(133275)
- 社会科(126445)
- 社会科学(126414)
- 省(108897)
- 基金项目(108467)
- 自然(97514)
- 教育(96171)
- 自然科(95267)
- 自然科学(95244)
- 自然科学基金(93561)
- 划(90488)
- 编号(86360)
- 资助(84610)
- 成果(69253)
- 部(62856)
- 重点(61886)
- 发(59870)
- 创(59761)
- 课题(58132)
- 创新(55248)
- 国家社会(54663)
- 教育部(54607)
- 人文(53891)
- 期刊
- 济(195335)
- 经济(195335)
- 研究(125293)
- 中国(73718)
- 管理(67969)
- 财(65689)
- 农(59092)
- 学报(58597)
- 科学(56225)
- 大学(46115)
- 学学(43534)
- 教育(42316)
- 农业(41224)
- 技术(39140)
- 融(36908)
- 金融(36908)
- 业经(34277)
- 财经(32771)
- 经济研究(30771)
- 经(28087)
- 问题(26724)
- 贸(25144)
- 业(23212)
- 技术经济(22799)
- 国际(20890)
- 商业(20737)
- 现代(20670)
- 理论(20138)
- 图书(19444)
- 科技(18954)
共检索到623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婷玉 崔日明 姚娜
加工贸易企业的低价出口策略给我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顺差,但从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来看,我国采取低价出口策略只能获得短暂的表面的数字差额,而真正的受益者是美国。随着低价优势的逐步丧失、低价竞争带来的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必须探索有效的途径,切实转变出口产品低价竞争的模式。
关键词:
低价策略 加工贸易 利益分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逯宇铎 戴美虹
基于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融资约束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出口企业选择加工贸易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表明,生产率较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从事出口;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对应后的数据、利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ivprobit模型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生产率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加工贸易。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提高加工贸易强度。
关键词:
出口企业 加工贸易 生产率 融资约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杰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传统加工贸易生产方式面临生存挑战,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规律出发,从把握广东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趋势、加工贸易生产方式本质再认识、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战略路径选择等方面入手,厘清当下存在的不少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把握科学转型的实质,结合广东实际,探索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关键词:
加工贸易企业 转型升级 战略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丽娟 赵佳颖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铁瑛 何欢浪
文章基于中国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及面临产业"空心化"挑战的背景,研究了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识别出其对加工贸易转型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城市服务业发展提升了企业出口概率,也促进了企业出口量的扩张,并且通过"分工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出口,通过"工资溢价效应"抑制了企业的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1)持续出口企业、存在时间较长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企业的出口受惠于城市服务业发展,但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的出口却会因城市服务业发展而受损;(2)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受到城市服务业发
关键词:
服务业发展 加工贸易转型 企业出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颜群 胡浩然
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以2007年商务部等部门实施的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为研究案例,分析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显著提高了承接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水平,且主要促进了中西部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行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的加工贸易企业出口。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第一,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概率,但主要通过促进在位企业出口扩张进而实现当地出口增长;第二,在位企业配置效应对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作出重要贡献,构成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的重要途径;第三,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主要提升了大规模在位企业的出口水平和产品创造率,对小规模在位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大规模在位企业承接了相对更多的加工贸易转移订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明洁 姜静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外需萎缩导致出口下降,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加大了出口难度,新兴经济体国家汇率降低以及各种资源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超 谢一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等形式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企业出口模式差异对出口汇率传导的影响。我们发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在汇率弹性上存在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量的汇率弹性小于一般贸易企业。在进口税收方面,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中间要素比例大于一般贸易企业,享受更多的进口要素税收减免,进口边际成本低于一般贸易企业。因此,在应对汇率冲击时,加工贸易企业相比一般贸易企业会更多地调整出口价格,更少地调整出口量。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企业出口 汇率弹性 加工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超 谢一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等形式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分工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研究中国企业出口模式差异对出口汇率传导的影响。我们发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在汇率弹性上存在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大于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量的汇率弹性小于一般贸易企业。在进口税收方面,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中间要素比例大于一般贸易企业,享受更多的进口要素税收减免,进口边际成本低于一般贸易企业。因此,在应对汇率冲击时,加工贸易企业相比一般贸易企业会更多地调整出口价格,更少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企业出口 汇率弹性 加工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友群
加工贸易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 ,已占半壁江山 ,随之而来的批评也日渐增多 ,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的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 ,对国内产业带动力弱 ,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等方面。加工贸易在我国长期存在具有必然性 ,为了提高加工贸易的水平及争取合理的利益分配 ,提出向中间产品延伸、向营销环节延伸等五种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营销战略 名牌战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付春
出口涉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选择出口加工贸易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税收筹划视角,结合财税政策解析,系统探讨了各种可能情形下企业出口加工贸易方式的抉择。研究结果表明:衡量企业税负时,须综合考量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及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影响。加工复出口收入、免税进口料件、征退税率之差及国内耗用材料等都会导致不同的税负,且影响企业税负的因素随出口加工情形不同而变化,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税收筹划。研究结论为企业厘清税收筹划路径实现价值最大化及征税部门的监管政策导向提供了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浩然
使用2000—2006年海关和工业企业数据,从企业出口水平角度对2003年以来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并且分析了政策影响企业出口水平的微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转型升级政策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从微观层面发现,企业生产率和出口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出口水平的重要渠道,政策通过降低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2)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的进入、退出概率和降低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出口水平,市场调节机制的结果与不同经营主体企业的动态调整过程有关。(3)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效应和转变贸易方式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但是提升幅度没有超过企业进入和退出带来的降低幅度。研究认为,转型升级政策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出口水平,内在原因在于企业面临调整成本,进而降低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与企业动态变化的市场调节机制密切相关。政策促进了贸易方式的转化,这说明转型升级政策优化了贸易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建萍 辛大楞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通过对Melitz和Redding(2015)分析框架的拓展,揭示了"出口生产率悖论"条件下一国的贸易利益。即使出口企业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贸易开放也显著提高了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和一国总贸易利益,但是在"Melitz情形"下的总贸易利益大于"悖论情形"。我们通过对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数据,检验了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显著悖论行业内企业是否出口的决策可能成为抑制中国贸易利益持续提升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贵
我国本土加工贸易企业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转型升级的意愿,它们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是否转型升级以及如何转型升级,取决于它们对转型升级的风险、成本和收益的预期、评估和权衡。如果转型升级后新增收益大于新增的成本和风险损失额的总和,即净收益大于零,它们才具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且预期的净收益越多,转型升级的意愿越强烈。因此,要加快本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要着力降低转型升级的风险和成本,企业则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和成本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转型升级方式。
关键词: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风险 成本 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