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8)
- 2023(16101)
- 2022(13348)
- 2021(12058)
- 2020(10153)
- 2019(23424)
- 2018(23616)
- 2017(45771)
- 2016(24961)
- 2015(28601)
- 2014(29033)
- 2013(28912)
- 2012(27198)
- 2011(24986)
- 2010(25876)
- 2009(24360)
- 2008(24147)
- 2007(21825)
- 2006(19768)
- 2005(18444)
- 学科
- 济(127875)
- 经济(127758)
- 管理(66893)
- 业(63826)
- 企(48960)
- 企业(48960)
- 方法(48416)
- 数学(42932)
- 数学方法(42293)
- 中国(37445)
- 农(32306)
- 地方(31264)
- 业经(26135)
- 财(24842)
- 学(23841)
- 制(22517)
- 农业(21527)
- 贸(20885)
- 贸易(20869)
- 易(20111)
- 银(20022)
- 银行(19986)
- 行(19277)
- 融(19117)
- 金融(19115)
- 地方经济(17437)
- 发(17334)
- 环境(17217)
- 理论(17089)
- 和(16608)
- 机构
- 学院(374600)
- 大学(373546)
- 济(163212)
- 经济(159645)
- 管理(138152)
- 研究(134078)
- 理学(116789)
- 理学院(115369)
- 管理学(113148)
- 管理学院(112441)
- 中国(103036)
- 京(81385)
- 科学(80586)
- 财(74642)
- 所(69341)
- 研究所(62302)
- 农(61855)
- 中心(60182)
- 江(58531)
- 财经(58181)
- 北京(52524)
- 业大(52445)
- 经(52423)
- 经济学(51028)
- 范(50653)
- 师范(50181)
- 农业(48203)
- 院(47652)
- 州(46933)
- 经济学院(45642)
- 基金
- 项目(233186)
- 科学(182601)
- 研究(171127)
- 基金(166815)
- 家(144604)
- 国家(143422)
- 科学基金(121853)
- 社会(108822)
- 社会科(103156)
- 社会科学(103128)
- 省(91969)
- 基金项目(86991)
- 教育(78754)
- 划(77064)
- 自然(76576)
- 自然科(74738)
- 自然科学(74719)
- 自然科学基金(73340)
- 编号(70229)
- 资助(69697)
- 成果(58388)
- 发(55208)
- 重点(53183)
- 部(51177)
- 课题(49815)
- 创(47414)
- 国家社会(44718)
- 发展(44625)
- 创新(44534)
- 展(43943)
- 期刊
- 济(193142)
- 经济(193142)
- 研究(119303)
- 中国(78303)
- 农(57495)
- 财(56430)
- 学报(54839)
- 管理(52519)
- 科学(52035)
- 大学(41570)
- 教育(40902)
- 融(39396)
- 金融(39396)
- 学学(38972)
- 农业(38469)
- 技术(34817)
- 经济研究(31842)
- 业经(30703)
- 财经(29440)
- 问题(26718)
- 经(25416)
- 统计(21388)
- 技术经济(20723)
- 业(20540)
- 贸(20447)
- 策(18906)
- 商业(18394)
- 国际(17908)
- 理论(17856)
- 现代(17584)
共检索到586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李荣
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5~2012年经济数据为依据,构建投资、消费、净出口导向的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指数,并以此将副省级城市划分为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3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化指数测量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规模化的非均衡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极化水平呈现倒Z型和倒V型的非均衡变化特征,但发达区城市规模差距缩小,效率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缩小城市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 规模化 三驾马车 非均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李荣
在国际城市经济转型多元化和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化背景下,本文以城市经济结构竞争力"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要素集聚力、效率转换力、效益提升力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经济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和K均值聚类法对15个副省级城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结构非均衡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副省级城市已进入六层分化的非均衡异动阶段,经济结构呈现出三力同步非均衡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持续驱动的城市经济转型战略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冀新
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化的背景下,利用1995—2011年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11项经济指标的数据,测算了其经济规模化发展指数,并运用泰尔指标和ER极化指数测量了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效应。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整体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水平具有波浪式变化特征,2010年极化效应开始加剧;发达区8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规模化的极化水平呈倒W型减弱趋势。指出:二、三产业协同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助于弱化城市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极化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关键词:
不均衡 极化 GEM TW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松涛 刘光中 贺昌政
本文采用人均GDP等 9个经济变量因子 ,分析了我国 1 5个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副省级城市 城市化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健 洪六喜 付祝红
本文将我国副省级城市作为考察对象,通过一系列子指标,系统性构建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动力机制、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重要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比较我国副省级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在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综合发展能力最为突出的几个城市如深圳、厦门、广州、南京和沈阳,尽管最终依据相关评价指标可以指出其较突出的发展模式特点,但其实际发展更表现出了多面性特点。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综合发展能力居中或靠后的城市,其发展的某些方面绝对突出的特点则更加明显。
关键词:
我国 城市化 发展模式 副省级城市 比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关键词:
GDP千亿元级城市 现实格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关键词:
GDP千亿元级城市 目标价值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冯伟
在对城市发展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副省级城市发展模式的类型,并结合我国副省级城市的发展特点,归纳了五种城市发展模式,即政策引领型、市场建设型、文化主导型、资本驱动型与工业发展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每一种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发展都与其所具有的发展元素相关;每一种发展模式会随着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变化而动态演变;这些模式具有借鉴性,可以为其它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震 刘雪梦
新时代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乃至强国战略的实现将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高代表性原则,通过构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主客观赋权法和聚类分析结合,对2016年我国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与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开放性和共享性水平亟待提升; 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被归为4个梯队,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各梯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以上结论对于我国制定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和完善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面对21世纪前20年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展的时间约束,面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中长期目标追求,客观分析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化的现实格局、目标价值、历史趋势,以求区域中心城市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扩展规模,努力追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联动效应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劲动力。
关键词:
GDP千亿元级城市 历史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娟文,王启仿
简述了副省级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提出了由 36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应用因子分析法 ,对我国副省级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能力分级 ,并提出了各级城市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见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荣生 吴崇宇
本文以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非均衡计量模型,采用我国33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2000—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有效供求的真实情况。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2004年以来出现的新一轮房价飙升,使得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供求失衡现象。为了扭转上述现象,本文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合理规划等。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非均衡计量模型 房价收入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文超
文章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黄河流域313个县域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8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绝对程度在拉大,相对程度在不断缩小,同时呈现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而且空间集聚的程度在不断强化。从空间集聚的形态看,"高-高"型县域主要集聚在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少数分布在山东;"低-低"型县域主要集聚在黄河上游的西部地区;"低-高"型的塌陷型和"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相对较少。2018年,"高-高"型县域有局部扩散的现象,"低-低"型县域出现了向西扩散和向山西转移的趋势,"高-低"型的极化型县域数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县域经济 时空演化 ESDA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关键词:
不均衡 极化 GEM TW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