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1)
- 2023(12195)
- 2022(10157)
- 2021(9321)
- 2020(8107)
- 2019(17822)
- 2018(17931)
- 2017(35667)
- 2016(19289)
- 2015(21979)
- 2014(22005)
- 2013(22106)
- 2012(20427)
- 2011(18118)
- 2010(18750)
- 2009(18379)
- 2008(18648)
- 2007(17309)
- 2006(15928)
- 2005(15102)
- 学科
- 业(92322)
- 济(88536)
- 经济(88384)
- 企(84433)
- 企业(84433)
- 管理(80770)
- 方法(33953)
- 业经(32176)
- 财(32169)
- 农(29378)
- 制(25745)
- 数学(25114)
- 数学方法(24862)
- 中国(24207)
- 务(22404)
- 财务(22361)
- 财务管理(22322)
- 企业财务(21104)
- 农业(19942)
- 技术(19872)
- 体(17994)
- 策(16850)
- 银(16434)
- 银行(16427)
- 划(16388)
- 和(15818)
- 贸(15765)
- 贸易(15754)
- 行(15729)
- 地方(15569)
- 机构
- 学院(288732)
- 大学(282166)
- 济(128528)
- 经济(126011)
- 管理(117548)
- 理学(98749)
- 理学院(97905)
- 管理学(96855)
- 管理学院(96304)
- 研究(88904)
- 中国(75150)
- 财(67122)
- 京(59156)
- 财经(51035)
- 江(47431)
- 科学(46587)
- 经(45737)
- 所(43532)
- 中心(41891)
- 农(40588)
- 经济学(38697)
- 北京(37972)
- 研究所(37571)
- 州(37447)
- 财经大学(37135)
- 经济学院(34876)
- 业大(34823)
- 商学(33596)
- 商学院(33324)
- 范(32885)
- 基金
- 项目(169496)
- 科学(136211)
- 研究(132858)
- 基金(123477)
- 家(102684)
- 国家(101690)
- 科学基金(90191)
- 社会(87292)
- 社会科(82845)
- 社会科学(82827)
- 省(67582)
- 基金项目(64396)
- 教育(59924)
- 编号(54464)
- 自然(54237)
- 划(54112)
- 自然科(52952)
- 自然科学(52940)
- 自然科学基金(52086)
- 资助(50308)
- 成果(45247)
- 制(39074)
- 创(38812)
- 部(38511)
- 课题(37616)
- 发(37496)
- 业(37147)
- 重点(37061)
- 国家社会(35483)
- 创新(35292)
- 期刊
- 济(157877)
- 经济(157877)
- 研究(94367)
- 中国(59457)
- 财(56817)
- 管理(51972)
- 农(40211)
- 融(34701)
- 金融(34701)
- 科学(32976)
- 学报(30818)
- 业经(28886)
- 教育(28409)
- 技术(27974)
- 农业(26743)
- 财经(26610)
- 大学(25916)
- 学学(24184)
- 经济研究(24066)
- 经(23087)
- 问题(21235)
- 技术经济(17227)
- 贸(17071)
- 商业(15696)
- 现代(15517)
- 财会(15487)
- 业(15417)
- 经济管理(14230)
- 会计(14119)
- 国际(14105)
共检索到462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春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产业价值链理论,是一种企业寻求确定和改善其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定位和转型、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相互关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企业经营全球化成为主旋律,产业和市场范围及领域进一步扩大的态势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产业的定位、调整和转型。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处于全球产业增值链末端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呈现出市场份额日益增长而利润不断下降的"大而不强"的态势。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产业布局和形态是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削弱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必...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战略转型 国际化经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宇 陈宇曦 王征远
数智化时代,以价值共创为导向的制造业企业,其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变为涵盖整个价值链的面向需求的场景化服务。正视这种转变引起的产业链重构,分析在产品与服务的集成方式的转变下产业链各环节循环依赖式的互动逻辑,构建产业链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的作用关系,弥补现有研究对产业链整合理论认识的局限。基于对中国40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加以实证分析,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与对话。研究发现,知识型循环依赖、结构型循环依赖、关系型循环依赖这3种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的作用关系均呈现倒U型。知识型循环依赖的两个维度——知识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依赖在结构型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关系型循环依赖与价值共创间均发挥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探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围绕价值链重构设计产业链进而形成创新链的依据以及风险规避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安菊
深陷发展困境的中国制造企业,只有尽快实现创新转型,才能跳出产能过剩的漩涡;只有尽快升级主业,深耕下游产业链,颠覆创新传统商业模式,才能摆脱低端产能过剩的"泥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春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怀政
国际生产体制已进入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链的重构,跨国公司将逐步把我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实现全球一体化的生产、销售和研发。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为契机,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然后通过配套生产、OEM、合同制造、战略联盟等方式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向“小而精”、“专而强”方向发展。同时要适度进行产业链节点的横向扩张和纵向延伸,从而实现产业链升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潘燕华 董恬恬
不同于以往企业间共享产成品进行库存转运应对市场需求,存在竞合关系的总装企业协同彼此间的制造资源满足接单生产需求,提高接单竞争能力。文章从船舶产业链上选取两个独立对称的总装企业,利用转运的思想研究了在产业链上协同制造资源对总装企业利润的影响。通过构建制造资源协同下总装企业利润模型并求解Nash均衡,得出总装企业的最优决策,分析了资源协同价格与最优持有量及利润的关系,并解释了协同价格对利润的影响路径。理论分析显示,总装企业间稳定的资源协同关系可帮助总装企业在资源持有量、利润以及处理过剩资源等方面获得优势;资源协同价格与最优持有量同向变化,与利润反向变化。最后以一个算例说明上述结论。文章对船舶制造企业如何参与制造资源协同,化解产能过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向阳 程慷
我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业链正面临重大冲击和挑战。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且在波动中上升,但在突发冲击下安全水平会下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安全水平总体较低的关键原因是产业链稳定性不足。我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各行业产业链安全程度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大幅度降低,造成不安全情况的原因具有异质性。对此,我国应补齐技术短板,增强产业链自主性;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产业链稳定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强产业链可持续性;加强差异化建设,增强产业链完整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仲林 李政 付龑钰
为了辨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保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本文构建了一种阐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均衡状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产出弹性,对经济机理进行模拟分析;并基于制造业产业链网络系统建立SVAR模型,以识别产业链韧性的关键环节;另外依据2000-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弹性和韧性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至下游环节,其产出弹性大于上游至中游环节,即中游至下游环节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关键,且产业链各环节产出弹性的协同提升会产生“放大器”效应;(2)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至中游环节,其韧性更强。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攻关制造业产业链中游至下游的低韧性环节,是保障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为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结构和提高产业链安全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对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叶振宇 庄宗武
随着产业链现代化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来释放产业链红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以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和投入产出关系界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并探讨其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能够显著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该结论在考虑样本范围、企业成长指标测度、产业链龙头企业界定,以及利用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构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企业成本和企业生产率在其中起着明显的中间机制作用。而且,产业集聚环境强化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均有利于本地企业成长,并且后者的作用更强;产业链龙头企业对营商环境较好城市的企业、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销导向型和内销—出口兼顾型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对于借助地方化优势更好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大带小”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启示,同时也为现阶段扎实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产业链龙头企业 企业成长 集聚外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叶振宇 庄宗武
随着产业链现代化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优势来释放产业链红利,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以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和投入产出关系界定产业链龙头企业,并探讨其对本地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能够显著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该结论在考虑样本范围、企业成长指标测度、产业链龙头企业界定,以及利用中华老字号企业数量构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企业成本和企业生产率在其中起着明显的中间机制作用。而且,产业集聚环境强化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本地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均有利于本地企业成长,并且后者的作用更强;产业链龙头企业对营商环境较好城市的企业、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销导向型和内销—出口兼顾型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对于借助地方化优势更好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大带小”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启示,同时也为现阶段扎实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产业链龙头企业 企业成长 集聚外部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齐平 宋威辉
文章基于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以测算的企业国内价值链长度与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度两个微观指标,表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其次,按照已公示链主企业的标记、已公示链主企业的排序、一般性门槛指标的构建、全国链主企业的识别四个步骤,定量识别链主企业。再次,通过构建链主企业数量矩阵、制造业投入产出系数矩阵和链主企业资产比重矩阵,定量测度链主企业影响力。最后,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厘清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链主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成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能够强化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波特外部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更具推动力。文章提出了定量识别链主企业与定量测度链主企业影响力的方法,拓展了链主企业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边界,这对发挥链主企业影响力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
链主企业 制造业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翔 陈耸
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是浙江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发展遭遇困境,企业转型升级的呼声日益高涨。首先,文章从价值链的视角阐述浙江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的困境;其次,分析这些企业身陷困境的原因所在;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 价值链 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谭征
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是我国今后产业发展的常态性存在。本文通过对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融资问题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融资呈现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市场运行环境不够稳定、设备融资租赁发展缓慢、制度性环境约束、企业信用信息不够透明、企业财务监管不到位。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加大对转型升级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身融资条件则成为解决制造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制造业 转型升级 融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谭征
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是我国今后产业发展的常态性存在。本文通过对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融资问题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融资呈现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市场运行环境不够稳定、设备融资租赁发展缓慢、制度性环境约束、企业信用信息不够透明、企业财务监管不到位。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加大对转型升级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身融资条件则成为解决制造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制造业 转型升级 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