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2)
2023(13693)
2022(11422)
2021(10427)
2020(8940)
2019(19788)
2018(19664)
2017(38237)
2016(20873)
2015(23091)
2014(22847)
2013(22887)
2012(21142)
2011(18961)
2010(19248)
2009(18576)
2008(18684)
2007(17070)
2006(15456)
2005(14145)
作者
(63673)
(52964)
(52892)
(49926)
(33481)
(25255)
(23807)
(20559)
(19863)
(18982)
(18101)
(17503)
(17000)
(16918)
(16539)
(15918)
(15853)
(15639)
(15350)
(15088)
(13336)
(13077)
(12928)
(11915)
(11890)
(11888)
(11862)
(11802)
(10473)
(10396)
学科
(88968)
(87865)
经济(87717)
(79100)
企业(79100)
管理(78146)
方法(37930)
(32017)
(30436)
业经(29711)
数学(29488)
数学方法(29266)
(24323)
中国(23183)
(22231)
财务(22210)
财务管理(22177)
农业(21068)
企业财务(21045)
技术(18408)
(17730)
贸易(17722)
(17311)
(17304)
(16213)
(15940)
(15710)
银行(15655)
(15565)
(14955)
机构
学院(312588)
大学(309094)
(132949)
经济(130478)
管理(121774)
理学(104592)
研究(104069)
理学院(103508)
管理学(102106)
管理学院(101547)
中国(82677)
(66158)
(65010)
科学(62677)
(60833)
(54114)
财经(51681)
业大(48905)
研究所(48565)
农业(48280)
(48114)
(46834)
中心(46795)
北京(40758)
经济学(40264)
财经大学(38080)
(37205)
(37020)
经济学院(36508)
(35288)
基金
项目(201038)
科学(158770)
基金(147946)
研究(143266)
(130248)
国家(129083)
科学基金(110555)
社会(93300)
社会科(88470)
社会科学(88448)
基金项目(78663)
(78538)
自然(72338)
自然科(70643)
自然科学(70621)
自然科学基金(69473)
(65941)
教育(64410)
资助(59552)
编号(55870)
重点(45470)
(44874)
(44867)
成果(44796)
(44148)
(42841)
创新(41234)
(41219)
国家社会(38844)
科研(38704)
期刊
(152205)
经济(152205)
研究(91903)
中国(60090)
(56705)
(54314)
学报(50665)
管理(50186)
科学(46895)
大学(38307)
农业(38164)
学学(36743)
(32022)
金融(32022)
业经(26950)
财经(26599)
技术(25234)
教育(24479)
经济研究(24187)
(22890)
(22172)
问题(20553)
(17128)
技术经济(17003)
商业(15757)
现代(15478)
国际(15140)
(15093)
世界(14851)
财会(14670)
共检索到472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春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集中度大多有价提高,但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集中度还较低。外资对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当前产业调整和振兴之机,应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使民族资本在提高制造业集中度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并积极防范外资在促进制造业集中度提高的同时带来的产业安全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树龙  李启航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1年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处于短暂上升阶段,之后处在相对稳定状态,2004年以后集中度在波动中明显下降,但2004年以后短暂下降并不能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中度的整体上升态势。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密集度、广告销售比率显著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降低了市场集中度,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葛顺奇  李圆圆  
本文首先采取实证方法,分析了FDI对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与市场集中度不存在相关关系。其次采用统计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是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水平较低,绝大部分行业呈现下降趋势。文章最后部分对FDI与市场集中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莉  白人朴  
针对我国拖拉机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生产集中并存的问题,运用产业组织相关理论,利用2004和2005全年,以及2006年1—9月份的销量和产量数据对拖拉机制造业整体和分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研究。通过测算集中度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因托比指数(E.I)、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G.I),判定拖拉机制造业整体与分支行业的市场结构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拖拉机制造业前4家企业的集中度系数由43.82增至66.09,HHI由0.1773增至0.1907,E.I逐年减少,洛伦兹曲线偏离绝对平均线程度愈加明显,G.I维持在0.7左右,由此判定我国拖拉机制造业整体市场结构属于垄断型,企业规模差距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本文通过2004—200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176个4位数产业的CR4和CR8数据,考察了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情况,并据此界定了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类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2004—2007年的市场集中度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根据贝恩及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标准,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为中、高寡占型市场结构;从其7个子行业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分别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和高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其他5个子行业都属于中(下)寡占型市场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  罗能生  谢里  张谦  
依据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文章在Sleuwaegen和Dehandschulter(1986)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衡量市场集中度的Herfindahl-Hischman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2001~2006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Herfindahl-Hischman指数数值偏小且普遍呈下降趋势,高技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偏低,产业组织结构也较为分散,由此结合市场结构数值判断标准,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向最优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娜  陈斐  达庆利  
利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数据,利用HOOVER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系数测度此期间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聚集程度。结果显示: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呈倒U形变动趋势,该趋势可从新经济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解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影响效应大的正因素依次是对外开放程度、沿海省市和企业数量,负因素是地方保护程度,表明以政府政策为主的制度性软环境建设对促进人力资源集聚更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  王霞  
研究目标:测度和分析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首先根据产业份额的绝对变动,对制造业空间转移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初步探析;其次借助制造业区位熵的相对变动,测度分行业空间转移的特征;最后综合考虑生产要素、区位要素和全球化因素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各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向中部地区的转移最为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从东部向东北、中部地区转移,同时还存在区域内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主要集中在区域内,区域间的转移并不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交通条件是产业空间转移的重要推动力,而其他因素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劳动力要素和市场规模是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的重要因素;资本要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因素均能带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研究创新: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空间依赖性的条件下,对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问题展开立体式研究。研究价值:从宏观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位当前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与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由分散竞争走向寡头垄断。此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一直居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又出现了新的集中趋势。市场竞争和政府反垄断政策是影响美国制造业市场集中的两大基本力量。经济全球化、企业兼并和技术创新等也是影响和推动美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宁越敏  李英豪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选取制造业19个行业,以省份作为区域单元,采用绝对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两个指标,构建了1980-2011年25年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和三种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变动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变化趋势表现为分散-集中-分散三个阶段;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势出现分化,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除化纤制造呈现出分散-集中走势外,其他产业分散和集中趋势不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杜颖娟  陶志刚  仝月婷  
本文研究我国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及变动趋势 ,也就是探讨为什么某些产业集中在部分地区、而其他产业则比较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地区 ,同时考察我国制造业的地区集中度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在考虑产业的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时 ,重点考察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我们关于产业地区集中度变动趋势的研究发现推翻了AlwynYoung的著名文章的结论。运用对数据集的动态估计方法 ,我们发现在利税率较高以及国有化程度较高的产业 ,地方保护更趋严重 ,产业的地区集中度也相应较低。除了地方保护之外 ,我们也考虑了规模经济以及产业群聚效应对集中度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宏  陈峻  
以2008—201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客户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显著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如果企业有着较为集中的客户群,其现金持有水平也较高。进一步分析显示,相对于专业化经营、披露客户详细信息和客户信用风险较低的企业,客户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在多元化经营、不披露客户详细信息和客户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真  李娜娜  李琳  
一、引言理论界对于股权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探讨已久,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股权的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上有不同观点。西方学者Berle和Means认为股权集中型公司相对于股权分散型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Demsetz认为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优于股权集中型公司;国内学者张红军运用实证方法论证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之间显著正相关,而刘国亮、王加胜的研究认为股权的分散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