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5)
- 2023(9945)
- 2022(8252)
- 2021(7503)
- 2020(6614)
- 2019(14474)
- 2018(14690)
- 2017(28970)
- 2016(15805)
- 2015(17716)
- 2014(17852)
- 2013(17933)
- 2012(16567)
- 2011(14699)
- 2010(15366)
- 2009(15276)
- 2008(15512)
- 2007(14446)
- 2006(13348)
- 2005(12691)
- 学科
- 业(80176)
- 企(73358)
- 企业(73358)
- 济(69678)
- 经济(69542)
- 管理(68941)
- 财(28791)
- 方法(28238)
- 业经(26698)
- 农(25453)
- 制(22629)
- 务(20513)
- 财务(20490)
- 数学(20469)
- 财务管理(20459)
- 数学方法(20318)
- 中国(19395)
- 企业财务(19369)
- 农业(17678)
- 技术(16572)
- 体(16022)
- 策(14804)
- 划(14308)
- 体制(13990)
- 和(13625)
- 银(13579)
- 银行(13572)
- 行(13014)
- 理论(12868)
- 贸(12776)
- 机构
- 学院(238081)
- 大学(234347)
- 济(105231)
- 经济(103147)
- 管理(96735)
- 理学(81446)
- 理学院(80757)
- 管理学(79961)
- 管理学院(79514)
- 研究(72470)
- 中国(62145)
- 财(57202)
- 京(48961)
- 财经(43589)
- 经(39204)
- 江(39154)
- 科学(37636)
- 所(35427)
- 农(35134)
- 中心(34048)
- 财经大学(31821)
- 经济学(31802)
- 北京(31333)
- 州(30575)
- 研究所(30549)
- 业大(29221)
- 经济学院(28708)
- 商学(28272)
- 商学院(28040)
- 农业(27125)
- 基金
- 项目(138499)
- 科学(111220)
- 研究(108269)
- 基金(101792)
- 家(84859)
- 国家(84011)
- 科学基金(74398)
- 社会(71308)
- 社会科(67569)
- 社会科学(67554)
- 省(54203)
- 基金项目(53254)
- 教育(49119)
- 自然(45039)
- 编号(44313)
- 自然科(43966)
- 自然科学(43954)
- 划(43644)
- 自然科学基金(43260)
- 资助(41187)
- 成果(37166)
- 制(33432)
- 业(32879)
- 部(32144)
- 创(32071)
- 课题(30298)
- 重点(30122)
- 发(29549)
- 国家社会(29157)
- 性(29137)
- 期刊
- 济(129257)
- 经济(129257)
- 研究(78293)
- 中国(49195)
- 财(48847)
- 管理(43066)
- 农(34830)
- 融(29062)
- 金融(29062)
- 科学(27693)
- 学报(26426)
- 业经(23306)
- 农业(23219)
- 教育(22877)
- 财经(22868)
- 大学(22270)
- 技术(21861)
- 学学(20795)
- 经(19675)
- 经济研究(19561)
- 问题(17358)
- 贸(14261)
- 技术经济(14123)
- 业(13529)
- 财会(13500)
- 现代(12949)
- 商业(12618)
- 会计(12227)
- 理论(12045)
- 国际(11947)
共检索到38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介棒
近年来,我国出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这对于尚未实现整体向高端制造业升级的我国工业经济而言,无疑将加大产业空心化风险。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力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和优势。一、部分低端制造业从我国向东盟转移的成因分析1.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抵消了劳动生产率高于东盟国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羽菲
美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背景下,为积极应对随之而来的诸多挑战,2018年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先地位战略》,建立了联邦制度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框架。基于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该报告针对生涯与技术教育提出了吸引并培养未来的制造业劳动力、更新和扩大生涯与技术教育途径、促进行业认可的学徒制计划、将熟练工人与目标行业相匹配的战略构景,以高技能人才战略积极推进技能强国进程。依托系统优化生涯与技术教育体系、基于校企协作项目加快产学研合作升级、完善行业认可学徒制的劳动力发展模型、提升生涯与技术教育吸引力和制造业公众形象等施为路向让美国制造业劳动力重新焕发活力,推动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终极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经济学家》杂志是由我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川新出期字第546号文和四川省新闻出版局(1988)川新出期第16号文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直接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淮滨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第一出口创汇产业,多年来保持着较多的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建设注入更多的外汇资金、增强偿还外债能力以及纺织工业自身振兴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总体情况 1985年至1993年,我国纺织品出口自始至终大于进口,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在此期间,纺织品顺差总额由36.9亿美元增至163.97亿美元,9年约增长3.5倍,年均增长率达20.4%。其中,1985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永文
极为不寻常、不平凡的2008年已经匆匆走过。这一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冲击和挑战,但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在应对各种冲击和挑战中,我国政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经济发展承受各种危机的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一定能够渡过难关,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会保持较好局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福垣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在国内国外日益强烈,国内各地也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的定位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培新
1991年7月我们到香港,先后访问了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及其经济研究部、汇丰银行、美洲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嘉华银行等,对“怎样才能在1997年以后继续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一、香港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港英政府在70年代后期,采取了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决策,而80年代又适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香港吸收外资,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终于发展成为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斌
一、提高企业核心能力是我国开放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开始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活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英 马海燕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国优势和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我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大规模产出、门类齐全的"世界制造基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使得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追寻持续改善的产品品质也就成为了企业满足和超过顾客期望的有效途径。同时,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的今天,人工成本压力骤增,再加之土地成本的不断攀升、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众多制造企业相续陷入了微利时代的僵局下,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追求低成本、高品质产品对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通过改善品质管理来不断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益、提升品质是企业降低成本、不断满足顾客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关键词:
制造企业 产品品质 品质管理 企业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荣辅 宋占禹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个性化、竞争的日趋激烈 ,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首先明确了信息化的概念 ,然后在分析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 组织变革 流程再造 培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园
本文从精益生产方式基本理念入手,通过对传统生产方式及成本管理局限性的分析,得出在我国制造业中推行精益生产和现代成本管理的优势所在。因为从广度上看,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已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将精益思想应用于现代成本管理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月欣
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环境成本大,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增加。由于环境成本没有内化于产品价格之中,每年大量制造业产品净出口意味着财富向外转移。为此,文章建议我国内化环境成本、加强制造业新型化改造、加速产业升级、鼓励一些制造业向低产业梯度国家转移。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环境成本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黄鲁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发展战略——即制造业创新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括我国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措施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 发展 创新 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