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9)
2023(12311)
2022(10178)
2021(9133)
2020(7855)
2019(17371)
2018(17508)
2017(34767)
2016(19081)
2015(21045)
2014(21335)
2013(21528)
2012(20059)
2011(17948)
2010(18318)
2009(17445)
2008(17835)
2007(16531)
2006(14978)
2005(14067)
作者
(55324)
(46115)
(45826)
(43786)
(29512)
(21772)
(20749)
(17633)
(17265)
(16831)
(15874)
(15352)
(15124)
(14839)
(14479)
(14051)
(13579)
(13472)
(13394)
(13153)
(11702)
(11329)
(11169)
(10629)
(10541)
(10348)
(10312)
(10247)
(9152)
(9044)
学科
(85730)
(82849)
经济(82714)
管理(78232)
(77985)
企业(77985)
方法(35057)
(31750)
业经(28151)
(26822)
数学(26545)
数学方法(26350)
(25178)
(22533)
财务(22505)
财务管理(22467)
中国(22429)
企业财务(21317)
农业(18665)
技术(18150)
(17460)
(17102)
银行(17086)
(16984)
(16365)
环境(16325)
(16189)
(15778)
理论(15224)
体制(15184)
机构
学院(287995)
大学(285398)
(124557)
经济(122140)
管理(112889)
理学(95501)
理学院(94607)
管理学(93508)
管理学院(92979)
研究(91009)
中国(74991)
(66296)
(59431)
财经(51306)
科学(51226)
(46359)
(45960)
(45438)
(45414)
中心(41181)
研究所(40453)
经济学(38660)
业大(38032)
财经大学(37772)
北京(37710)
(35722)
农业(35405)
经济学院(34895)
(33509)
师范(33214)
基金
项目(174268)
科学(139353)
研究(131139)
基金(128890)
(110143)
国家(109154)
科学基金(95147)
社会(86188)
社会科(81787)
社会科学(81769)
(67868)
基金项目(67652)
自然(59473)
教育(59397)
自然科(58064)
自然科学(58048)
自然科学基金(57106)
(56012)
资助(52244)
编号(51776)
成果(42910)
(40180)
(39194)
(38824)
重点(38698)
(38151)
(37214)
课题(35970)
(35952)
创新(35798)
期刊
(147430)
经济(147430)
研究(91353)
中国(56613)
(56377)
管理(47884)
(43283)
学报(39184)
科学(38189)
(33701)
金融(33701)
大学(31081)
学学(29545)
农业(28991)
财经(27683)
教育(26182)
业经(25226)
技术(24763)
(23822)
经济研究(22647)
问题(19845)
(16850)
(16288)
技术经济(16275)
财会(15135)
现代(14819)
商业(14156)
会计(14011)
理论(13726)
国际(13711)
共检索到447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明志  
通过参考方法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发现制造业的碳排放在1991~2012年可以分为三个排放阶段。基于碳排放的测算数据,对EKC于制造业行业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人均收入"指标还是采用"人均产值"指标,"倒U型"的EKC均不存在。进一步通过Stirpat模型来进行分析,不仅拒绝了"倒U型"的EKC,而且拒绝了碳排放在制造业行业内部可以分解为人口、技术和财富这三个因素的结论。研究认为,制造业EKC不存在是可以通过既有解释进行说明的,制造业的碳减排需要主动进行,而不能等待经济阶段的发展来自动解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邱静  赵雨  
结合Head & Reis(2001)与Caliendo & Parro(2015)的方法,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贸易成本和双边贸易成本弹性,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对外依赖较高的国家、细分行业的风险,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成本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从双边贸易成本弹性最小的10个国家出现频次看,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出口依赖较大的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第三,中国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成本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且中间品贸易成本整体上低于最终品;第四,中国制造业低、中、高三类技术行业的贸易成本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且中技术行业贸易成本上升幅度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世峰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英  陈佳茜  
自200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国际贸易顺差以来,其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得到快速增长。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有必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度和分析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促进其产业升级。基于OECD-WTO发布的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库,通过GVC参与率和GVC地位指数,测算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所处位置。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后向参与率偏高,GVC地位指数为负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反"Z"形变化并逐渐逼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根据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借助就业乘数理论分析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及其变化,并与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依赖技术创新,改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便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璇  杨旭  蒋佳霖  
探究了能源消费结构对制造业结构的技术效应、价格效应和空间效应等作用机制,并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也会通过技术溢出和技术研发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但价格效应的作用机制不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降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能够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而提升新能源消费比重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微弱;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时段层面上体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趋势;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水平、能源价格等外部环境,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先锋  胡翠群  
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15个行业数据,将垂直专业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置于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垂直专业化与产业空间集聚的相互作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加深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对TFP增长的影响程度;产业空间集聚明显促进了TFP增长,表明产业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由于我国处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等相对低端产业,所以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集聚的交互作用对TFP增长有相对的削弱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立卓  杨文举  唐丽淼  
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制造业各行业的TFP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8项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溢出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TFP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宁  
采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2003—2008年影响制造业30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强度降低是使得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充分印证了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是制造业实行碳减排的根本途径。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依靠技术进步实行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苏莹童  
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探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TIVA(2021)和WIOD(2016)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Koopman法和矩阵运算测算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和制造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提升起负向作用,而在中后期则主要起正向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等级行业的影响上,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低端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位势的攀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建荣  陈圻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存量估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只涉及的是我国全社会资本总量的问题,对制造业分行业的资本存量研究较少。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利用永续盘存法考察1995-2003年期间我国28个行业的资本存量,在时间延伸和行业细分上对资本数量测算进行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晨瑶  李廉水  程中华  
基于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行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其分为高效率行业、中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然后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禀赋结构、产权结构、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3类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禀赋结构对3类行业均有负的影响,企业规模均有正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本照  衡力  
本文研究了政府性债务扩张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以及行业特点在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大小。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扩张通过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和出口份额给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和工资带来正向影响;专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垄断程度是造成政府性债务扩张正向影响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显著因素。政府应减少干预经济活动,提升制造业人力资本存量,削弱细分行业间的所有制垄断,使行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钟  刘振宇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1999年到2009年的数据,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两个层面、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个产业,比较FDI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FDI对两类产业碳减排均有积极效应。作者比较了FDI影响的差异及原因,并据此探讨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谢锐  贺正楚  韩峰  孙玉磊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分别为显著为负、显著为正、为正但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传统优势日渐消失,且通过大量的劳动、资本与R&D投入同样难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当前应有机融合资本与劳动要素,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同时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扶持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