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7)
- 2023(13405)
- 2022(10359)
- 2021(9222)
- 2020(7687)
- 2019(16672)
- 2018(17133)
- 2017(33649)
- 2016(18323)
- 2015(20603)
- 2014(20818)
- 2013(20449)
- 2012(18612)
- 2011(16536)
- 2010(16742)
- 2009(16480)
- 2008(16529)
- 2007(15314)
- 2006(14030)
- 2005(13341)
- 学科
- 济(83343)
- 经济(83208)
- 业(82781)
- 企(74725)
- 企业(74725)
- 管理(72540)
- 方法(32357)
- 业经(31994)
- 财(29905)
- 农(27986)
- 中国(24781)
- 数学(24259)
- 数学方法(24088)
- 制(23148)
- 务(20990)
- 财务(20960)
- 财务管理(20931)
- 企业财务(19821)
- 农业(19523)
- 技术(17400)
- 体(16898)
- 银(15481)
- 银行(15468)
- 策(15395)
- 划(15220)
- 和(14857)
- 行(14839)
- 体制(14329)
- 贸(14171)
- 贸易(14162)
- 机构
- 学院(272708)
- 大学(269089)
- 济(119798)
- 经济(117503)
- 管理(108906)
- 理学(92281)
- 理学院(91445)
- 管理学(90262)
- 管理学院(89752)
- 研究(86235)
- 中国(71611)
- 财(62480)
- 京(56587)
- 财经(48208)
- 科学(46905)
- 经(43502)
- 江(42980)
- 所(42193)
- 农(40827)
- 中心(39862)
- 经济学(37123)
- 研究所(37030)
- 北京(35924)
- 财经大学(35325)
- 业大(34579)
- 州(33792)
- 经济学院(33586)
- 农业(31591)
- 范(31519)
- 商学(31323)
- 基金
- 项目(166706)
- 科学(133573)
- 研究(128356)
- 基金(122432)
- 家(103693)
- 国家(102750)
- 科学基金(90087)
- 社会(84793)
- 社会科(80406)
- 社会科学(80391)
- 省(64699)
- 基金项目(63757)
- 教育(57410)
- 自然(54352)
- 自然科(53050)
- 自然科学(53038)
- 划(52810)
- 编号(52304)
- 自然科学基金(52142)
- 资助(48883)
- 成果(43361)
- 制(37803)
- 部(37720)
- 创(37458)
- 重点(36782)
- 发(36422)
- 业(36282)
- 国家社会(35651)
- 课题(35571)
- 创新(34155)
- 期刊
- 济(142389)
- 经济(142389)
- 研究(86353)
- 中国(54285)
- 财(51633)
- 管理(46779)
- 农(39721)
- 科学(33576)
- 学报(32875)
- 融(30996)
- 金融(30996)
- 大学(26958)
- 农业(26861)
- 业经(25456)
- 学学(25253)
- 教育(24783)
- 财经(24722)
- 技术(24686)
- 经济研究(22514)
- 经(21268)
- 问题(19319)
- 技术经济(15745)
- 业(15716)
- 贸(15250)
- 现代(14540)
- 商业(14101)
- 财会(13960)
- 理论(13856)
- 世界(13244)
- 国际(13101)
共检索到425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庞瑞瑞 汪明艳
依据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变化趋势、行业异质性及省市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十年来不断提升,且提升速度分成三个阶段,2012~2015年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最快,2015~2017年提升速度次之,2017~2021年提升速度有所放缓;31个省级行政区数字化转型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明显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相对而言较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各不相同,其中数字化转型指数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仪表仪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琴梅 王廷赫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技术革新、数字能力革新以及数字效益革新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应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逐年提高,且东部地区最高,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降低。人口老龄化总体上会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并且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作用较强,而东部地区作用较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能力革新与数字效益革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数字技术革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倒逼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和增加居民储蓄来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但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据此,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劳动力市场体制和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 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和勇 姜观尚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数字化转型 区域创新 熵值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静
全球供应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下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交易视角和功能范式重新界定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边界与核心范畴,厘清现阶段表现的基本特征,明确识别出其全域演进形态,深刻认识当前演进动力的本源。进一步梳理出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基点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主力。要点是全力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开拓科技创新的普惠力量。重点是全面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及体制机制,承担畅通双循环的开放使命。焦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担当数字化减排的先行先锋。进而提出全面性、自主性、协调性、和平性、包容性的中国思路,取得把控全球供应链主动权,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和勇 何泓漫
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但贸易摩擦等问题日趋加剧,迫使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着不均衡、不全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制造业转型绩效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并对不同数字化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发展领先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中等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和成果的转化,落后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营销模式的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当前,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把握数字经济加快转型的重要契机,以“数字经济、工业互联、制造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工业企业如何强化创新驱动,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提升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扎实举措,很有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扬 李长英
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DID模型,考察该政策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间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人力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方面加快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该政策效应存在行业层面和文本层面有着异质性:从行业来看,加速折旧政策没有提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文本来看,加速折旧政策对“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并不显著。未来,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强加速折旧政策宣传作用,并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异化政策,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企业层面应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畅通人才输送通道。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曾庆阁 赵晓坤
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碳绩效,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等外部压力深刻影响了该提升效应的可持续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两业融合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可能路径;受企业特征、所在地区特征以及政策冲击行政级别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戈宁 万泳淇 杨浩昌
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渠道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实施差异化战略来提升创新绩效,成本领先战略的中介路径并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市场竞争强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越大,获得高新企业认定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国有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法显著提升其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哪些因素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金融支持对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高管学历和企业规模对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金融支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高管学历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最大。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应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特别是高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昕 伍婉萱 邵俊岗
文章利用爬虫技术挖掘了2846家A股制造业企业2016—2020年的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基于智力资本的实现机制。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从智力资本视域看,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从而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而关系资本带来的认知偏差、短视行为等会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世豪 李平
选取中国制造业2005—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技术、产品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且表现出行业和投入双重异质性,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抑制了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创新,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呈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硬件数字化转型相较软件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效应更强。市场规模效应、技术改造效应、产品革新效应是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创新的三大渠道,其中,硬件数字化转型可引致技术改造升级和产品革新开发促进创新,而软件数字化转型则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和产品革新开发带动创新。
关键词:
数字化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哪些因素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采用“技术—组织—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研发投入、金融支持对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为正并且非常显著,高管学历和企业规模对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金融支持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高管学历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最大。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应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特别是高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伟毅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制造业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创新要素已成为其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将支撑条件以解决其面临的瓶颈制约。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智能制造、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协同管发展环境、确立数据标准、加强数据保护、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实现的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