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1)
2023(11311)
2022(9414)
2021(8693)
2020(7436)
2019(16494)
2018(16546)
2017(32561)
2016(17774)
2015(19790)
2014(19887)
2013(19905)
2012(18518)
2011(16531)
2010(17113)
2009(16679)
2008(16978)
2007(15564)
2006(14139)
2005(13284)
作者
(51470)
(42969)
(42715)
(40603)
(27485)
(20051)
(19302)
(16398)
(16083)
(15542)
(14839)
(14376)
(13866)
(13772)
(13387)
(13066)
(12633)
(12543)
(12397)
(12239)
(10856)
(10599)
(10373)
(9917)
(9843)
(9643)
(9608)
(9560)
(8444)
(8359)
学科
(82612)
(78772)
经济(78630)
(75088)
企业(75088)
管理(71897)
方法(33398)
(29771)
业经(27699)
(26783)
数学(25218)
数学方法(25009)
(22549)
(21127)
财务(21106)
财务管理(21076)
中国(20749)
企业财务(19979)
农业(18600)
技术(17414)
(16285)
(15156)
(15071)
(14659)
(14225)
银行(14202)
体制(14134)
(14113)
贸易(14105)
理论(14027)
机构
学院(269816)
大学(267088)
(117464)
经济(115223)
管理(107287)
理学(91345)
理学院(90437)
管理学(89347)
管理学院(88846)
研究(86192)
中国(70271)
(61627)
(55911)
科学(48241)
财经(47782)
(43330)
(43176)
(43044)
(42274)
中心(38821)
研究所(38282)
经济学(36221)
业大(35634)
北京(35404)
财经大学(35163)
农业(33752)
(32939)
经济学院(32815)
(31860)
师范(31585)
基金
项目(165220)
科学(132636)
研究(124683)
基金(122514)
(104578)
国家(103629)
科学基金(90442)
社会(81944)
社会科(77704)
社会科学(77686)
基金项目(64742)
(63798)
自然(56653)
教育(56645)
自然科(55345)
自然科学(55329)
自然科学基金(54415)
(52892)
编号(49789)
资助(49523)
成果(41272)
(38302)
(37582)
(37167)
(36775)
重点(36586)
(35138)
创新(34290)
课题(34252)
国家社会(34008)
期刊
(138257)
经济(138257)
研究(84237)
中国(51806)
(51036)
管理(45638)
(41486)
科学(35250)
学报(34609)
(30007)
金融(30007)
农业(28290)
大学(27797)
学学(26362)
财经(24680)
教育(24019)
业经(23998)
技术(23796)
(21228)
经济研究(21212)
问题(18700)
(16547)
技术经济(15383)
(15355)
现代(14189)
财会(13752)
世界(13744)
商业(13542)
国际(13248)
理论(13052)
共检索到416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涛武  
本文估算了1999-2016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及技能溢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占比和报酬占比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尤其是2010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且资本密集型行业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技能溢价则在2004年达到最大,此后逐渐下降,说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增速高于需求的增速,"新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形成,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能溢价在样本期间一直低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为加速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未来尚需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并积极完善工资的市场化决定机制,同时还要预防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拉高作用可能导致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巍  夏海利  
在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背景下,基于生产过程的"资本-技能互补"性质,从人力资本加速技术扩散视角对制造业升级机制进行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拓展了制造业升级机制的渠道。理论模型将厂商和家庭最优行为纳入到Nelson和Phelps技术扩散模型,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技能互补"导致的技能溢价提高了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是技术扩散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实证分析采用2001—2016年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发挥了中介效应;技能溢价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并于2010年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技能溢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且技能溢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技能溢价发挥中介作用的条件是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双门槛效应下合理区间。据此,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入融合,打造区域数字金融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多方位劳动技能溢价提升机制,借此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技能溢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且技能溢价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技能溢价发挥中介作用的条件是平均劳动报酬处于双门槛效应下合理区间。据此,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入融合,打造区域数字金融联动发展模式,建立多方位劳动技能溢价提升机制,借此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孙婷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然而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基于双层嵌套Dixit-Stiglitz模型的理论分析与面板估计,发现环境规制趋紧对技能溢价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在重度和中度污染行业的正向效应更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出多维性,既有直接"环境—经济"效应,也有通过技能溢价所体现出的显著中介效应,但其作用方向与理论预期不完全一致。为此,进一步设定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技能溢价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技能溢价处于较低水平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积极影响;当技能溢价较高时,由于技能—需求错配等原因而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是,技能溢价有助于更好发挥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制定分类规制政策、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要素禀赋结构、推进资本与技术的融合,能够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孙婷  
强化环境规制、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势所趋,然而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基于双层嵌套Dixit-Stiglitz模型的理论分析与面板估计,发现环境规制趋紧对技能溢价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在重度和中度污染行业的正向效应更大。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出多维性,既有直接"环境—经济"效应,也有通过技能溢价所体现出的显著中介效应,但其作用方向与理论预期不完全一致。为此,进一步设定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介效应存在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磊  李宏兵  
本文在构建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2012—2016年连续三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就出口升级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检验,为中国不断扩大的技能工资差距提供新解释。结果表明:第一,出口升级显著扩大技能溢价,且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及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出口升级更容易扩大女性、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劳动力的技能溢价;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产品价格、企业利润提升和绩效工资五个方面是出口升级影响技能溢价的重要机制。研究结论为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和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路径选择和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子龙   和军  
保护知识产权可以推动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将知识产权保护、技能溢价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且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替换变量检验及外部冲击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能溢价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技能溢价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能溢价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技能溢价水平较高时,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作用的发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韦丹琳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块及模块化的理念和方法被逐渐引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之中,甚至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变革的革命性力量。国内外主流的模块化理论认为,模块化包括价值模块化、技术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并对模块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主流的模块化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使模块化理论更成熟,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重要的是,模块化理论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江绥  董书礼  
本文首先论述了美国和欧盟近期关于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措施与规划,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发展制造业的四点主要的经验,其核心经验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基于知识的先进制造业。最后,在美国和欧盟的经验的启发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战略定位、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进行了阐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景云  夏晓雅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顶层设计,为高端装备"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多大型制造业公司借此机会进军国际市场。但面对不同国别市场,公司需要应对不同的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问题。通过研究中国中车在印度、马来西亚、南非三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实践,对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运营提出如下建议:国内外两个市场共同发力,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融入当地社会;因地制宜,推进本土化战略;建立自身优势,创造共享价值体系;布局国际化运营网络,结成"命运共同体"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权家敏  强永昌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溢价的影响如何?基于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和行业进口数据,文章实证检验进口渗透率对制造业企业工资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显著地促进了我国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溢价,对出口企业工资的影响小于非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低出口密集度企业的工资,降低了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工资,这与高出口密集度企业中的加工出口企业高度相关,并得到进一步检验的支持。在稳健性检验中,最终产品关税减免的贸易自由化同样提高了非出口企业工资,但是更多地增加了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工资。这些发现对于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阳晓伟  闭明雄  
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以及国际知名品牌占有率低,加上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打破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必经之路。而德国凭借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借助工业4.0强化政产学研之间的分工协作,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参与工业4.0,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和促进政产学研分工协作,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