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7)
- 2023(15671)
- 2022(13011)
- 2021(11934)
- 2020(9884)
- 2019(22037)
- 2018(21794)
- 2017(42869)
- 2016(22999)
- 2015(25968)
- 2014(26188)
- 2013(26064)
- 2012(24540)
- 2011(22276)
- 2010(22996)
- 2009(21882)
- 2008(22068)
- 2007(20319)
- 2006(18767)
- 2005(17638)
- 学科
- 济(106119)
- 经济(105967)
- 业(94049)
- 管理(86188)
- 企(82929)
- 企业(82929)
- 方法(38278)
- 财(34280)
- 农(33966)
- 业经(32903)
- 中国(31944)
- 数学(29271)
- 数学方法(28991)
- 制(27704)
- 地方(23731)
- 农业(23266)
- 技术(23071)
- 务(22642)
- 财务(22596)
- 财务管理(22558)
- 企业财务(21380)
- 策(20169)
- 银(20166)
- 银行(20142)
- 贸(19841)
- 贸易(19822)
- 行(19475)
- 易(19288)
- 体(19062)
- 融(18488)
- 机构
- 学院(344337)
- 大学(338152)
- 济(151848)
- 经济(148664)
- 管理(134796)
- 研究(117426)
- 理学(113144)
- 理学院(112017)
- 管理学(110662)
- 管理学院(109984)
- 中国(95159)
- 财(76831)
- 京(72510)
- 科学(64436)
- 所(59140)
- 财经(58230)
- 江(56187)
- 中心(53719)
- 农(53132)
- 经(52537)
- 研究所(51935)
- 北京(46916)
- 经济学(45489)
- 州(44333)
- 业大(43875)
- 范(42823)
- 财经大学(42512)
- 师范(42474)
- 院(42072)
- 农业(40818)
- 基金
- 项目(207290)
- 科学(165274)
- 研究(160400)
- 基金(149483)
- 家(126740)
- 国家(125502)
- 科学基金(109233)
- 社会(103565)
- 社会科(98299)
- 社会科学(98280)
- 省(82077)
- 基金项目(77591)
- 教育(72979)
- 划(67240)
- 自然(66415)
- 编号(65777)
- 自然科(64847)
- 自然科学(64833)
- 自然科学基金(63718)
- 资助(61284)
- 成果(55088)
- 发(49159)
- 部(46966)
- 课题(46637)
- 重点(46310)
- 创(46219)
- 制(44593)
- 创新(42468)
- 国家社会(42331)
- 性(41968)
- 期刊
- 济(186502)
- 经济(186502)
- 研究(113611)
- 中国(76864)
- 财(62151)
- 管理(58462)
- 农(51581)
- 科学(43015)
- 融(42391)
- 金融(42391)
- 学报(41626)
- 教育(39239)
- 农业(34898)
- 技术(33920)
- 大学(33710)
- 业经(32107)
- 学学(31594)
- 财经(29932)
- 经济研究(29036)
- 经(25869)
- 问题(24125)
- 贸(20398)
- 技术经济(20167)
- 业(19657)
- 国际(18404)
- 现代(17721)
- 世界(17697)
- 商业(17063)
- 经济管理(16579)
- 理论(16453)
共检索到559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志元
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需要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发展实际。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困境表现为制造业产业技术市场化进程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环境有待优化。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表现为智能化制造趋势凸显、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依托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核心技术、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形成。需要以产业技术政策调整和完善为抓手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适应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促进产业技术政策参与制定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原动力由政府管控转向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技术政策由投资型政策转向激励型政策,最终推动我...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技术 政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董思雁
非洲国家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合作伙伴,伴随着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深化发展,中非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制造业产能合作成为中非经济合作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把握当前非洲贸易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好地切合当地市场的需求;有助于双方经贸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鉴于此,本文对2017年非洲贸易市场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制造业企业扎根非洲市场的新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 ,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跨国公司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鹏飞
深入理解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演变及未来趋势,有助于把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生产格局已变为"一核两翼",制成品贸易格局呈"三足鼎立"态势,技术水平构成有所"退化",制造业创业创新环境改善速度放缓。展望未来,制造业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进一步强化;在较长一段时期亚洲都是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区域;高技术制成品本地化生产程度提高的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将会持续推进。
关键词:
制造业 发展格局 未来趋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繁华 范瀚文 曾帅
利用中国2006~201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对信息技术发展与制造业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软件技术提高、互联网广泛应用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都对制造业工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这种工资增长具有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支撑作用,所以不必担心由此引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因而促进制造业信息化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必由之路。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协调水平不高,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应从物流业、制造业政府及外部环境入手,促进两业协调水平不断提高。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模型,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效率、发展规模及成长能力出发建立了两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2013年两业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总体呈现从失调向逐步协调发展的时序演化特征。其中物流业和制造业有序度交替上升,共同推动两业协调发展,但物流业有序度高于制造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贡献更大。最后建立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两业耦合协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进一步上升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茂林 刘秉镰
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渗透、联动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因此文章对此展开了详细阐述。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合作将进一步向多方位发展,为此文章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主要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联动发展 问题 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大鹏
本文对制造业服务化现象这种新型制造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模式预示着制造业发展方向。在外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制造业服务化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将成为制造业的最终发展形态。本文借鉴了生态位理论,构建了传统制造行业与服务化制造行业在一个经济系统内演化发展的数理模型,并用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上的推测,即在满足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的条件下,且无外部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即使在产业发展初期,服务化制造业规模小于传统制造业,但最终将超越传统制造业成为市场主流,这一结果对我国经济转型、制造业改造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杨合湘 戴俊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与支持政策,致力于实现制造业回流与振兴;中国则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分析发现,美国制造业并不具备全面振兴的基础,GDP增长贡献主要来自汽车及零部件等少数行业,多数行业在GDP中的占比呈下降态势。中国制造业增长格局具有多样化特征,与居民消费关系密切的消费品行业和部分装备制造业增长优势明显。未来一段时期,由于中美两国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制造领域的贸易摩擦或将更趋频繁,但是短期内中美经贸大格局难以扭转,对于我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加快技术、效率和质量变革,从而重塑竞争新优势、重构制造业竞争力。
关键词:
工业化 竞争格局 制造业振兴 贸易摩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长国
九十年代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十年。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我国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制造企业,就必须注意到国际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九十年代将是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时代。CIM 的开发和应用,将推动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仅对发达国家如此,对九十年代正在同国际经济接轨的中国企业也会发生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玉玲
制造业是推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主要源头,是一个国家创造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钢筋铁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大而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严重过剩,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增强等问题。突破发展困境,就要认清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发展高端制造业等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加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自科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SIC两位编码制造子行业构成,然后分段回归出1970年以来以一年为递进幅度的每15年的各子行业KLEMS生产函数,在分析各要素对各子行业的贡献趋势后,发现服务要素和资本要素边际贡献变动是决定各子行业成本、进而决定各子行业国际竞争力表现的关键。对美国的比较优势行业来说,服务要素的可转移性是另一个制约其发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专业服务的流转问题得到解决或是成本有所下降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进而平衡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