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7)
- 2023(14624)
- 2022(11971)
- 2021(10988)
- 2020(9272)
- 2019(20793)
- 2018(20814)
- 2017(40873)
- 2016(22299)
- 2015(24979)
- 2014(25161)
- 2013(24932)
- 2012(22961)
- 2011(20340)
- 2010(20800)
- 2009(19910)
- 2008(20196)
- 2007(18611)
- 2006(16641)
- 2005(15393)
- 学科
- 济(98952)
- 经济(98802)
- 业(94559)
- 管理(85621)
- 企(85339)
- 企业(85339)
- 方法(44399)
- 财(36362)
- 数学(35639)
- 数学方法(35328)
- 业经(31878)
- 农(31515)
- 制(26712)
- 中国(26317)
- 务(25612)
- 财务(25561)
- 财务管理(25506)
- 企业财务(24091)
- 农业(21773)
- 技术(19160)
- 体(19108)
- 贸(17834)
- 贸易(17823)
- 理论(17455)
- 易(17353)
- 银(17300)
- 银行(17280)
- 划(17158)
- 策(17023)
- 和(16442)
- 机构
- 学院(329044)
- 大学(322587)
- 济(141591)
- 经济(138762)
- 管理(130582)
- 理学(111152)
- 理学院(110156)
- 管理学(108772)
- 管理学院(108165)
- 研究(99080)
- 中国(81721)
- 财(74204)
- 京(66315)
- 财经(57616)
- 科学(54140)
- 经(52064)
- 江(51952)
- 所(48164)
- 农(48145)
- 中心(46293)
- 经济学(44011)
- 财经大学(42351)
- 研究所(42071)
- 北京(42030)
- 业大(41997)
- 州(41046)
- 经济学院(39948)
- 范(37817)
- 商学(37584)
- 师范(37437)
- 基金
- 项目(201179)
- 科学(160474)
- 研究(154621)
- 基金(146833)
- 家(123925)
- 国家(122753)
- 科学基金(107841)
- 社会(100411)
- 社会科(95217)
- 社会科学(95192)
- 省(79669)
- 基金项目(76727)
- 教育(72045)
- 自然(66412)
- 自然科(64838)
- 自然科学(64821)
- 划(64710)
- 自然科学基金(63770)
- 编号(63692)
- 资助(60350)
- 成果(52410)
- 部(45944)
- 创(44778)
- 重点(44500)
- 课题(44114)
- 制(43969)
- 发(43212)
- 国家社会(41269)
- 创新(40993)
- 业(40958)
- 期刊
- 济(165999)
- 经济(165999)
- 研究(101652)
- 中国(64319)
- 财(63058)
- 管理(54806)
- 农(45654)
- 学报(40673)
- 科学(39910)
- 融(36127)
- 金融(36127)
- 教育(33746)
- 大学(33400)
- 学学(31552)
- 技术(31373)
- 农业(30458)
- 财经(30070)
- 业经(29309)
- 经济研究(26002)
- 经(25861)
- 问题(22128)
- 技术经济(18485)
- 贸(18172)
- 财会(17871)
- 业(17252)
- 商业(17089)
- 现代(16439)
- 会计(15553)
- 理论(15486)
- 统计(14660)
共检索到50473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琨
以乘用车制造行业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行业研发投入比重偏低,材料成本和税费成本是导致制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通过面板实证分析发现,增加研发投入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进而实现整体制造成本下降。因此,我国乘用车制造成本结构的优化路径为:持续降低税费成本,提升研发投入比重以降低材料成本,促进成本结构的良性循环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盈利能力与制造核心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周升起 张然
进口关税如何影响企业成本加成问题关系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兼顾。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和企业成本加成分别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进口关税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关税提升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2)相较于国有企业,进口关税提升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进口关税替代变量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证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研究表明在降低进口关税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同时,如何降低进口关税削减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提升的抑制作用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进口关税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周升起 张然
进口关税如何影响企业成本加成问题关系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兼顾。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和企业成本加成分别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进口关税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关税提升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2)相较于国有企业,进口关税提升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进口关税替代变量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证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研究表明在降低进口关税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同时,如何降低进口关税削减对制造业
关键词:
进口关税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陆旸
本文在状态依存模型框架内,估计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和异质性。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粘性具有非对称的特征,同时企业的"异质性"也影响了产品的价格粘性。根据价格粘性理论,存在价格粘性时,货币是"非中性"的,通过调整货币数量能够影响短期内的产出。然而,由于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在通货膨胀时期,央行为了抑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为产出减少,而非价格水平下降;相反,为提高产出而实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为价格水平上升,而非产出水平提高。只有通货紧缩时期,价格粘性的非对称性出现反转,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才更有效。
关键词:
价格粘性 状态依存定价模型 成本冲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慧波 姜余轲 李鹏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深入的理论分析,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技术标准对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技术标准有助于缓解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改善资源错配,提升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且出口强度会正向强化技术标准的资源配置效应;技术标准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地区层面和行业层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应优于一般制造业;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在企业层面的倒逼效应,以及在行业层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企业退出效应,是技术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获宝 惠丽丽
成本粘性是成本的一种重要特征,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经济风险,成本粘性程度过高会降低经营效率、加剧经营风险。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对成本粘性问题的研究,在控制了企业自身经济特征以及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等因素后发现,代理问题是加重成本粘性程度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CEO的任期、更替、薪酬结构和企业自由现金流水平对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在较强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代理问题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会显著减弱。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成熟期企业比成长期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更高;且相比企业自身经济特征,代理问题对成熟期企业成本粘性程度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为"代理观"解释成本...
关键词:
代理问题 经济特征 企业成本粘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宇鹏 和昂达 陈永伟
企业存续时间是产业组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从产权保护角度对我国企业存续时间进行的严格实证分析目前还非常缺乏。本文使用2008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的研究发现:(1)产权保护程度对企业的存续时间确实有很大影响,产权保护程度越高,该地区企业的平均存续时间越长;(2)产权保护对企业存续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别。特别地,加强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延长私营企业的存续时间,但却减少了国有企业的存续时间。
关键词:
产权保护 企业存续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陈乐远
中国政府在全面对外开放阶段将扩大进口规模、促进贸易平衡作为新的贸易战略。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城市数据,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的双重视角深入研究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进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均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从传导机制看,融资成本降低和生产规模扩张是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促进企业进口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对非国有企业、沿海企业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地方金融集聚对不同规模和年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中心溢出仅对中上规模企业、年龄较大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口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溢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进口概率,增加企业的进口种类,另外它们还促进了企业对中间品与消费品的进口。文章的研究不仅为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颖的解释,而且对当下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金融地理 金融集聚 金融溢出 企业进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淼杰 袁东
本文主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了加工贸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将我国制造业企业与海关数据进行合并,我们构建了3种企业层面的关税指标以较全面地衡量贸易自由化,包括外国关税、本国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在控制住加工贸易自选择效应以及潜在的关税内生性问题后,我们发现:外国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下降会带来企业成本加成的上升,而本国最终品关税的下降会促使企业成本加成降低,但关税带来的成本加成效应随着加工贸易份额的提升而减弱。平均来说,2000~2006年,3种关税的下降促进我国制造业贸易企业成本加成上升了约2.14%。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成本加成 加工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娟娟 许家云 杨俊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不同分组样本对应的检验结果存在异质性。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减排设备投资和提高企业污染处理能力产生污染减排效应从而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偏技术进步对企业排放行为产生影响。最后,优化国内制度环境和提高服务业开放强度是发挥制造业服务化环境效应的重要战略。本文对实现制造业强国建设与污染防治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春景 马文超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之一的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要考虑未来经营预期的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当企业预期盈余下降时,将会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并通过降低股利支付率的方式降低负债率。该结论与认为预期盈利能力和负债率正相关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预期盈余对资本结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困境成本变动来调整最佳资本结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申 海鹏
采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评估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决策,一地的资源错配程度平均每增长10%,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倾向会下降0.37%;资源错配还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这一结论随着行业、地区和企业生产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一般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资源错配显著抑制高效率和低效率企业的创新行为,但对低效率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大。减少政府干预、改善资源错配,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性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一菡 谢建国 徐保昌
本文在搜集全国各市所有区县1999-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将企业微观数据与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合并,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均值层面上,最低工资的提高显著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这说明现阶段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适宜的,对企业成本加成具有正面影响。进一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最低工资可能通过影响企业资本劳动比等途径促进企业成本加成提升。虽然本文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不会抑制企业成本加成提高,但仍然需要关注最低工资对企业产生的其他影响,统筹处理好维护劳动者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使最低工资标准更好地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企业成本加成 制造业企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子尧 张莉沙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商业模式创新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企业业务复杂度在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企业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的正向影响在内部信息环境较差、成长性高和注册所在地位于外围城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本文研究对于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吗——来自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技术驱动下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可达性、集聚和新建企业选址——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所有权结构、产业特征与企业出口决策: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出口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出口模式转变与企业就业变动: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重点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了企业出口——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出口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生产效率变动: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服务业上游度、知识溢出与新建企业选址——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