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6)
2023(16789)
2022(14436)
2021(13372)
2020(11360)
2019(25820)
2018(25847)
2017(49939)
2016(26958)
2015(30271)
2014(30316)
2013(30215)
2012(27661)
2011(24779)
2010(25123)
2009(23903)
2008(23775)
2007(21354)
2006(19270)
2005(17542)
作者
(78155)
(64602)
(64532)
(61297)
(41239)
(30917)
(29264)
(25130)
(24446)
(23367)
(22045)
(21861)
(20688)
(20578)
(19940)
(19747)
(19315)
(19004)
(18524)
(18513)
(16117)
(15889)
(15604)
(14833)
(14563)
(14489)
(14456)
(14451)
(12926)
(12658)
学科
(111620)
经济(111454)
(101577)
管理(96839)
(90541)
企业(90541)
方法(48966)
数学(38965)
数学方法(38578)
(36140)
(33902)
业经(33503)
中国(30462)
(27604)
(24709)
财务(24634)
财务管理(24598)
企业财务(23313)
技术(23262)
农业(23113)
理论(20849)
地方(20650)
(20317)
(20103)
贸易(20086)
(19888)
(19575)
(19540)
银行(19537)
(19356)
机构
学院(393233)
大学(392291)
(160305)
管理(160213)
经济(156859)
理学(137204)
理学院(135800)
管理学(133845)
管理学院(133115)
研究(125576)
中国(99387)
(84321)
(79726)
科学(74718)
财经(62314)
(62124)
(60256)
(59273)
中心(57095)
(56398)
研究所(55518)
业大(55459)
北京(53681)
(48497)
师范(48086)
(47656)
经济学(47444)
农业(47015)
财经大学(46018)
(45633)
基金
项目(255410)
科学(202177)
研究(191501)
基金(185492)
(159180)
国家(157780)
科学基金(137266)
社会(121288)
社会科(114948)
社会科学(114922)
(99991)
基金项目(98445)
自然(87748)
教育(86782)
自然科(85669)
自然科学(85650)
自然科学基金(84162)
(82770)
编号(78450)
资助(75515)
成果(64081)
(56537)
(56489)
重点(56038)
(54211)
课题(53540)
创新(52089)
(50677)
国家社会(49310)
项目编号(49097)
期刊
(184671)
经济(184671)
研究(120720)
中国(77776)
管理(65514)
(63828)
(56024)
学报(55159)
科学(52712)
大学(43122)
教育(41705)
学学(40442)
农业(38594)
(38087)
金融(38087)
技术(36106)
业经(31825)
财经(31125)
经济研究(28208)
(26615)
问题(24214)
(21675)
技术经济(21215)
理论(19879)
现代(19523)
科技(19416)
图书(18772)
商业(18585)
(18376)
实践(17880)
共检索到59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晓云  赵伟峰  
如何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运用协同创新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系统自身特点和制造产业特点,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动力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合作信任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四个机制相互支撑、相互作用,能够保障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高效运行,进而提升制造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建中  赵伟峰  刘琳  
文章按照投入产出的结构从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了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传统C2R模型基础上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1省市的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总体向好的情形,总体来看创新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区域间系统运行效果有很大差距,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建中  赵伟峰  刘琳  
文章按照投入产出的结构从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了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传统C2R模型基础上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1省市的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总体向好的情形,总体来看创新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区域间系统运行效果有很大差距,发展不平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中  赵伟峰  王莉静  
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将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组合的新构想和尝试。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利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具体分析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关系,并指出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效果;同时运用进化博弈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与政府间如何通过博弈实现各自利益最优化.进而提出在系统内如何充分利用主体间的博弈实现系统的协同创新,并通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曹璐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曹璐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季沛  栾晶晶  
文章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平台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封伟毅  赵树宽  张越  
产业创新是系统性工程,既要关注产业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系统整体协同效应。文章利用2008—2020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创新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和整体协同度。研究发现:产业创新系统整体协同性表现为不协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吸收子系统存在较大波动。另外,创新环境子系统、技术研发子系统、产业效益子系统的有序度在测度区间内呈交叉变动态势也是影响系统整体协同性的原因,这进一步验证了每个子系统的有序度下降均会对系统协同性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文静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增强流通服务业整体竞争能力,进而充分发挥其对国家竞争能力支撑作用和对国家安全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界定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流通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所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并详尽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系统运行中各主体和要素的自主创新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良  王耀德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但当前的一般协同创新模式存在协同范围较窄、关键共性技术难突破、协同紧密度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壁垒等问题。为了弥补协同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作用,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是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协同创新模式。文章以江西为例,在对协同创新体的内涵及其参与主体、特点和优势、运行机制等理论层面探讨的基础上,从组建条件和目标、运作模式、资金扶持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改革实践中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魁鸿  
高校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政府等机构在某一重大战略需求的引导下协作攻关的创造性活动,其具有原创性、协作性和任务导向性等特征。目前,高校协同创新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障碍。因此,相关部门应紧密合作,构建由知识创新机制、知识转化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组成的协同创新耦合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冬梅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营造创新环境、促进科技知识转化、吸收社会就业、建设智能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途径在于协同创新。目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整体协同创新能力薄弱,一方面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政策环境和外部协同主体的因素。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需要企业内生动力和外部刺激,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和沟通作用,在各协同主体共同努力下,营造促进协同创新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落实激发创新主体创新热情的政策措施,才能实现预期的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为了解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状态和规律,基于技术创新价值链和复杂系统论视角,将该系统解构为技术内部研发、技术外部获取、商业化、技术创新支撑环境等4个子系统,采用20072015年度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该系统演化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随时间推移呈动态上升趋势,但其平均值较低;技术外部获取子系统是制约该系统向高水平协同发展的"短板";不同序参量对其所属子系统有序度的影响权重不一;我国医药行业重大政策可能对系统协同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素峰  刘炜  耿亚飞  王生力  杨武岐  
分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运行机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的关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林  王艺  黄冕  胡芳  
为研究政府介入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成功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量政府介入行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项目成功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政府介入度对项目成功度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同时存在;政府介入度显著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不同的政府介入形式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和项目成功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政府对项目模式选择科学指导程度的影响最大,政府对项目审查力度的影响最小,并且过大的审查力度会降低项目成功度,最终得到最优政府介入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关系匹配表,为合作主体提高项目成功度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