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0)
- 2023(16474)
- 2022(14082)
- 2021(13056)
- 2020(10948)
- 2019(24863)
- 2018(24819)
- 2017(48254)
- 2016(26178)
- 2015(29388)
- 2014(29363)
- 2013(29324)
- 2012(26870)
- 2011(24139)
- 2010(24347)
- 2009(23109)
- 2008(23014)
- 2007(20576)
- 2006(18551)
- 2005(16932)
- 学科
- 济(112775)
- 经济(112610)
- 业(97856)
- 管理(92423)
- 企(86795)
- 企业(86795)
- 方法(48515)
- 数学(38835)
- 数学方法(38476)
- 财(35314)
- 农(33941)
- 业经(33042)
- 中国(29061)
- 制(26430)
- 务(24237)
- 财务(24169)
- 财务管理(24134)
- 农业(23331)
- 企业财务(22874)
- 地方(22678)
- 技术(20909)
- 和(20319)
- 学(20003)
- 贸(19598)
- 贸易(19587)
- 理论(19507)
- 易(19034)
- 体(18842)
- 划(18798)
- 银(17957)
- 机构
- 学院(386070)
- 大学(384343)
- 济(157983)
- 管理(156272)
- 经济(154647)
- 理学(134308)
- 理学院(132853)
- 管理学(130972)
- 管理学院(130264)
- 研究(124971)
- 中国(96960)
- 京(82256)
- 财(77659)
- 科学(75325)
- 所(62390)
- 财经(61194)
- 农(59895)
- 江(57769)
- 中心(56155)
- 研究所(56034)
- 经(55365)
- 业大(54446)
- 北京(52133)
- 范(48754)
- 师范(48379)
- 经济学(46981)
- 农业(46795)
- 州(46350)
- 院(45414)
- 财经大学(45184)
- 基金
- 项目(253215)
- 科学(200971)
- 研究(188777)
- 基金(184667)
- 家(159119)
- 国家(157746)
- 科学基金(137038)
- 社会(120110)
- 社会科(113814)
- 社会科学(113786)
- 省(98768)
- 基金项目(98499)
- 自然(88056)
- 自然科(85945)
- 自然科学(85925)
- 教育(85101)
- 自然科学基金(84412)
- 划(82060)
- 编号(77508)
- 资助(74835)
- 成果(62726)
- 重点(56142)
- 部(56084)
- 创(54326)
- 发(54298)
- 课题(52640)
- 创新(50136)
- 制(49839)
- 国家社会(49071)
- 教育部(48236)
- 期刊
- 济(181753)
- 经济(181753)
- 研究(117376)
- 中国(71098)
- 管理(61760)
- 财(61379)
- 农(55704)
- 学报(54392)
- 科学(52790)
- 大学(41998)
- 学学(39657)
- 教育(38577)
- 农业(38509)
- 融(35878)
- 金融(35878)
- 技术(33655)
- 业经(31475)
- 财经(30345)
- 经济研究(27639)
- 经(25893)
- 问题(24038)
- 业(21106)
- 技术经济(20418)
- 理论(19191)
- 现代(19120)
- 商业(18300)
- 科技(18009)
- 贸(17900)
- 实践(17230)
- 践(17230)
共检索到574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超 李小帆
本文通过收集2003-2014年间我国制造业总产出的各项数据,在空间上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进行横向对比考察,构建相对基尼系数衡量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间我国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间因为资源依赖或技术扩散等因素出现明显分化现象,各产业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东、中、西部的格局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超 李小帆
本文通过收集2003-2014年间我国制造业总产出的各项数据,在空间上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进行横向对比考察,构建相对基尼系数衡量我国制造业区域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间我国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间因为资源依赖或技术扩散等因素出现明显分化现象,各产业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东、中、西部的格局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隆云滔 裴瑞敏 杨国梁
为探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运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基于2015年我国2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截面数据测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区域创新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基于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评价各地区与四大综合经济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变化情况如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变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成果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区域创新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最后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艳婷 王韶菲 戴荔珠 吕爱锋
近20年来,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承接了大量转移企业,制造业发展迅速。文章基于微观企业点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以及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展示了产业转移背景下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发现,总体来看,制造业在长江中游地区呈现分散分布的态势;2008年前,有向着主要核心城市群地区集聚的态势,2008年后,则有向城市群以外的地级市市辖区均衡分布的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巍 李菁
本文首先将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收敛检验方法,引入到区域产业结构的收敛性研究中,选取29个省市1993~2007年期间制造业20个行业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的地区性产业结构是否存在趋同的结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前一期产业相对集中度、行业平均规模、区域性产业关联和交通运输条件等五个对区域性产业结构影响较大的因素,对20个制造业行业结构变动过程分别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近年来制造业各行业地区间结构演变趋势没有呈现出一致的收敛性趋势,各行业初始分布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在产业结构趋同过程中作用显著,而产业关联效应和政策性合并重组则诱发了集聚化趋势,使得地区间产业结构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路江涌 陶志刚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年来(1998—2003)制造业行业集聚的趋势以及影响行业集聚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呈上升态势。我们利用面板数据和动态估计过程模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现有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缺陷。我们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同时,溢出效应、运输成本和自然禀赋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地方保护 产业集聚 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孙林岩 杨洪焦
介绍了区域极化研究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系数方法对1987-2003年我国制造业的极化发展趋势进行刻画;同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析四大板块的极化状况。结果表明,省际极化不断增长,四大板块之间的极化现象十分明显,而四大板块内部的极化状况各异,本文采用增长极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极化 增长极理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但也存在着区域间的失衡,而产业转移是平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以2000-2011年为年限,以我国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相应模型,探究了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态势及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更好地推进我国制造业转移的路径。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比较优势 区域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弓宪文 王勇
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两业协调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模型,以全国31个省区2003-2013年间两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对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看,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若干波动,总体呈现从低度耦合协调向中、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从空间分异看,我国各省区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指出,应从制造业、物流业、政府及外部环境着手,提升两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产业结构 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
本文使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国内区域价值链的角度审视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分工格局及其变化。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实施、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东部、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多数制造业行业上具备优势,中部地区在资源密集的中等技术水平制造业上具备优势,京津地区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上具备优势,西部地区承接了部分低技术水平的污染行业,原有产业基础较好的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本文认为,构建国内区域价值链、实现国内区域间产品内分工,可实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以此为基础,中国企业可与"一带一路"上的相关国家展开合作,构建以中国企业为"链主"的全球价值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鹏 刘霞 杨国梁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对我国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西藏、宁夏和港澳台地区)为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模型对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进行横向分析,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其201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为西南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地区间的纯技术效率差异水平高于规模效率差异,地区间的TFP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多地面临产业发展不稳定的问题。建议我国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创新网络,因地制宜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月华 韦素琼 陈松林
台商投资可促进大陆产业升级和两岸关系稳定。基于1991—2012年台商对大陆制造业直接投资数据,将大陆台资制造业细分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析其时空扩散特征,并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台资制造业时空格局演化的影响要素。结果表明:1大陆台资制造业行业结构有明显的阶段变化,与岛内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2大陆台资制造业空间分布表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在集聚主导下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扩散态势,并由南部沿海地区的单集聚格局发展为南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双集聚中心,最后演化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单集聚中心;3东部沿海地区承接南部沿海地区的三类产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成为高度集聚区,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少彬 韦素琼 李航飞
制造业是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基于两岸关系背景,利用1991—2016年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将台商制造业细分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析台商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GLS征:①投资金额呈不断上升趋势,投资行业结构阶段变化明显,1991—1997年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并重,1998—2016年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②投资金额的地域分布呈高度不均衡状态,形成以大陆地区为核心的单集聚中心格局;③不同阶段台湾不同类型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两岸关系对台湾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尤为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爽
文章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检索到的2181项中国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的数据,构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专利申请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从时空二维视角解释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的衍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网络规模有所增大,但成员间联系强度不高,网络中心度和网络中心势尚未真正形成,产学规模远高于产研规模;各省市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方式不同,按照活跃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地区划分成三个梯队,同时各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产学研研发水平与本地区的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艳 乔文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二阶段熵值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进行静态、动态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四大地区的时空差异演化。研究发现: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态势,大致经历扩张期、培育期、提升期三个阶段,这与经济发展轨迹一致;空间维度上呈现非均衡性,静态发展水平与动态发展实力均为“东强西弱”,而发展速度为“西快东慢”。区域差异时间维度上总体差异略有下降,空间维度上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