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78)
2023(20911)
2022(17762)
2021(16527)
2020(14093)
2019(32131)
2018(31874)
2017(61683)
2016(33397)
2015(37407)
2014(37130)
2013(36806)
2012(33875)
2011(30313)
2010(30568)
2009(28415)
2008(28220)
2007(25385)
2006(22665)
2005(20434)
作者
(97238)
(80578)
(80442)
(76589)
(51486)
(38611)
(36476)
(31414)
(30704)
(29069)
(27470)
(27329)
(25793)
(25688)
(25138)
(24885)
(24168)
(23832)
(23351)
(23233)
(20147)
(19878)
(19759)
(18612)
(18060)
(18059)
(18041)
(18018)
(16283)
(15937)
学科
(134100)
经济(133910)
(112949)
管理(109026)
(98033)
企业(98033)
方法(60452)
数学(49822)
数学方法(49178)
(41775)
(40345)
中国(37712)
业经(36783)
(31710)
(27686)
农业(27613)
财务(27600)
财务管理(27548)
(26938)
技术(26152)
企业财务(26128)
理论(24781)
地方(24360)
(24141)
贸易(24122)
(23479)
(23304)
银行(23237)
(22792)
(22134)
机构
学院(478701)
大学(478507)
(193781)
经济(189650)
管理(188544)
理学(161847)
理学院(160104)
研究(158317)
管理学(157339)
管理学院(156454)
中国(122194)
(102576)
科学(96728)
(94223)
(80322)
(79805)
财经(74189)
(72646)
研究所(71923)
中心(71741)
业大(71218)
(67395)
北京(64844)
农业(63018)
(60530)
师范(59828)
经济学(58677)
(57931)
(57727)
财经大学(55011)
基金
项目(317462)
科学(250212)
研究(232416)
基金(230324)
(200910)
国家(199195)
科学基金(171457)
社会(146602)
社会科(138906)
社会科学(138869)
(124352)
基金项目(121286)
自然(111498)
自然科(108927)
自然科学(108896)
教育(107174)
自然科学基金(106990)
(104285)
资助(95223)
编号(94127)
成果(76689)
重点(71263)
(70301)
(68316)
(67634)
课题(65193)
创新(63375)
科研(60640)
教育部(60357)
国家社会(60302)
期刊
(217396)
经济(217396)
研究(143361)
中国(96420)
(75416)
管理(75231)
学报(75036)
(73409)
科学(69450)
大学(57874)
学学(54659)
教育(53138)
农业(50255)
技术(44788)
(44730)
金融(44730)
财经(37254)
业经(36428)
经济研究(34099)
(32020)
问题(28405)
(27929)
技术经济(25121)
科技(23344)
(22467)
理论(22394)
现代(22321)
(21755)
图书(21598)
商业(21484)
共检索到719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屹  范志莹  
制造业转型升级往往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进而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而厘清制造业整体及分区域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特征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劳动力需求视角,分析了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均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就业增长率及就业人数,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受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最大,中部、西部省份次之,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增加降低了东部、西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对中部省份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统筹推进就业优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琪  
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之间会形成"激励—反馈"回路,从微观层面来看,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制造业结构调整会使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得以延续。文章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95-2004年期间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对制造业结构调整具有单向的推动作用,创新产出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而制造业结构调整也没有对技术创新形成反馈作用。总体上,我国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琪  
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之间会形成"激励—反馈"回路,从微观层面来看,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制造业结构调整会使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得以延续。文章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95-2004年期间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对制造业结构调整具有单向的推动作用,创新产出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而制造业结构调整也没有对技术创新形成反馈作用。总体上,我国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就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冬梅  文淑惠  谢波  
基于CES生产函数,引入污染控制和劳动力成本因素,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二者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端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端化的调整,劳动力成本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交互项对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调整影响呈现"U"型;污染控制对微观企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压力明显,显著抑制污染类型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且边际效应递减,但显著有利于宏观制造业整体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和污染控制"双重"压力,使微观企业和宏观制造业结构的边际调整效应递增,验证了"条件"Porter假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冬梅  周磊  袁礼  
文章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通过改变劳动力所处的任务区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而言,自主创新投入的提高会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减少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考虑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后,高技术水平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均会增强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并缓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不利影响,但强化了对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的负向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更偏向于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减少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而民营企业则在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变化不明显。因此,在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实现"稳就业"并促进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匹配,既要继续加强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也要大力支持传统行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以降低自主创新对部分劳动力就业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栾维新,宋薇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已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研究样本,选取陆域产业为参照系,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间的关联强度等多方面论证了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对陆域产业的拉动效应,指出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新的劳动力吸引磁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海洋产业增加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创造直接就业机会3.7万人,可相应为陆域创造4.7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研究成果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涛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释放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潜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就业现状,研究农村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吸纳效应,认为农村服务业可以通过直接吸纳效应和带动吸纳效应两种渠道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并且这种拉动作用非常显著。文章提出加大农村服务业投入、调整行业结构、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等措施,以加快农村服务业大发展,持续拉动农村扩大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巧丽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可显著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人口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劳动力迁移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均能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影响存在最优边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展;三是反映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老年、少儿抚养比上升显著抑制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发展,且老年抚养比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少儿抚养比。此外,文章还通过更换样本与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上述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建议既要通过调整与优化人口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冲击;又要着力培养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以创新驱动制造业结构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在人口老龄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正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变化等多重维度;制造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文章以199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综合视角来探讨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一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合理化,但对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二是劳动力供给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却不利于制造业高度化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上。本文采用多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因子定权法等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卫平  齐亚丽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都以某些发达省份或发达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出发,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必好  卞红飞  
随着技术应用与积淀日益深化,步进式技术吸纳引起厂商技术存量水平变动符合Markov动态过程的变化规律,具有无后效性特征。双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因为各厂商初始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步进式技术吸纳对厂商和行业技术存量增长产生倒U型冲击效应,对行业技术存量水平的正向冲击效应显著高于单个厂商。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当每一步技术吸纳引起的技术集聚效应小于同期技术存量变动时,行业技术存量水平上升,反之则下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必好  卞红飞  
随着技术应用与积淀日益深化,步进式技术吸纳引起厂商技术存量水平变动符合Markov动态过程的变化规律,具有无后效性特征。双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因为各厂商初始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步进式技术吸纳对厂商和行业技术存量增长产生倒U型冲击效应,对行业技术存量水平的正向冲击效应显著高于单个厂商。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当每一步技术吸纳引起的技术集聚效应小于同期技术存量变动时,行业技术存量水平上升,反之则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