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1)
- 2023(17311)
- 2022(14455)
- 2021(13335)
- 2020(11642)
- 2019(26345)
- 2018(26516)
- 2017(51730)
- 2016(27865)
- 2015(31399)
- 2014(31378)
- 2013(31220)
- 2012(28742)
- 2011(25760)
- 2010(25902)
- 2009(24612)
- 2008(24667)
- 2007(22430)
- 2006(19606)
- 2005(17830)
- 学科
- 济(122139)
- 经济(121971)
- 业(103480)
- 管理(95101)
- 企(90134)
- 企业(90134)
- 方法(55951)
- 数学(46269)
- 数学方法(45746)
- 财(38849)
- 农(37198)
- 业经(34563)
- 中国(30124)
- 制(28081)
- 务(26183)
- 财务(26124)
- 财务管理(26075)
- 农业(25514)
- 企业财务(24733)
- 技术(22238)
- 贸(21954)
- 贸易(21944)
- 地方(21800)
- 易(21342)
- 学(21015)
- 和(20717)
- 体(19653)
- 银(19516)
- 银行(19474)
- 理论(19438)
- 机构
- 学院(410458)
- 大学(406630)
- 济(174022)
- 经济(170579)
- 管理(163814)
- 理学(140639)
- 理学院(139237)
- 管理学(137071)
- 管理学院(136328)
- 研究(131247)
- 中国(103015)
- 财(84839)
- 京(84769)
- 科学(78399)
- 农(68071)
- 财经(66899)
- 所(65879)
- 江(62727)
- 中心(61582)
- 经(60472)
- 业大(59195)
- 研究所(59139)
- 农业(53493)
- 经济学(53268)
- 北京(52905)
- 财经大学(49349)
- 州(49197)
- 范(48960)
- 师范(48447)
- 经济学院(48345)
- 基金
- 项目(267536)
- 科学(212776)
- 基金(196185)
- 研究(195509)
- 家(169748)
- 国家(168323)
- 科学基金(146175)
- 社会(126035)
- 社会科(119672)
- 社会科学(119644)
- 省(105368)
- 基金项目(104076)
- 自然(94496)
- 自然科(92279)
- 自然科学(92254)
- 自然科学基金(90610)
- 教育(89095)
- 划(87576)
- 资助(80112)
- 编号(78600)
- 成果(62930)
- 重点(60075)
- 部(59809)
- 创(57822)
- 发(57807)
- 课题(53622)
- 创新(53511)
- 国家社会(52270)
- 制(52239)
- 科研(51538)
- 期刊
- 济(194307)
- 经济(194307)
- 研究(118763)
- 中国(74926)
- 财(69244)
- 管理(64204)
- 农(62367)
- 学报(58326)
- 科学(56597)
- 大学(45224)
- 学学(43100)
- 农业(42290)
- 融(38642)
- 金融(38642)
- 技术(37459)
- 教育(34257)
- 财经(33670)
- 业经(33604)
- 经济研究(30364)
- 经(28947)
- 问题(26475)
- 业(24458)
- 技术经济(22756)
- 统计(21365)
- 贸(20641)
- 策(19907)
- 商业(19786)
- 现代(19605)
- 理论(19373)
- 财会(19357)
共检索到607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覃成林 熊雪如
本文在产业转移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扩散性产业转移和集聚性产业转移两种类别概念,并建构了产业转移测度原理和方法。依照该方法,以八大区域为空间体系,分别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动态演变趋势、相对规模和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转移始终存在,集聚性转移与扩散性转移并存,且有阶段性转换,过程复杂;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有明显差异;影响中国制造业转移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区域间空间关系与经济联系、产业发展阶段、产业要素结构与要素的流动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三峰 杨德才
本文基于中部地区分析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商务成本较高。通过中部地区81个城市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中部地区服务业与制造业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互动关系,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对服务业则具有挤出效应,服务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应地,中部地区应适当调整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制造业 服务业 中部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汉青 袁文 马明清 袁武
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传统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多以行政区划为空间统计单位,难以体现产业的空间连续性。数据开放平台上企业数据集的出现,使得基于微观层面的产业集聚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收集了2008-2014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工商登记数据,采用基于距离的指数体系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珠三角制造业集聚特征及2008-2014年基于增量的制造业聚集演变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①珠三角区域制造业沿西北—东南向集中分布于深圳、佛山、广州、东莞、中山5市,周边各市制造业密度相对较低;②集聚程度与行业属性密切相关,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最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分散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微弱集聚水平,而资源密集型行业无明显集聚或呈分散特征;③2008-2014年新增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城市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深圳市新增制造业企业逐年减少,东莞、中山等市新增制造业企业上升趋势明显,其余各市维持平稳或缓慢增长。新增制造业企业重心存在从深圳逐渐向东莞、中山等市转移的现象。新增制造业企业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有所降低,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数量有所上升,集聚指数亦表现出相同趋势,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发生结构和空间演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制造业 时空演变 珠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静 齐军明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出供需两端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贡献率,并基于不同技术部门、中间品和最终品结构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国内循环贡献率呈“U”型结构特征,国际循环贡献率呈“倒U”型结构特征,其中,国内循环贡献率以初始投入为主,其次是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际循环贡献率主要以出口中间品和进口中间品投入为主,其次是国外消费、国外投资。不同技术类别制造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率具有异质性。国内循环贡献率最高的是中低技术制造业,其次是中高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国际循环则相反。中低技术、中技术制造业的出口贡献率大于进口,中高技术、高技术制造业的进口贡献率大于出口。高技术制造业的最终品贡献率最高,中低技术制造业最低,中技术和中高技术制造业基本持平。
关键词:
双循环 贡献率 制造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志鹏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利用贸易和投资等形式在空间上实现移动的现象。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通过"走出去"实现对外产业转移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自主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过度对外产业转移带来的种种风险。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和节奏,对于把握中国产业对外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陈嘉伟
文章基于绿色竞争力的核心理念,构建涵盖经济驱动、创新产出、能源节控、环境规制和社会保障五个维度的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层次聚类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进行综合测算,并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环境规制层面,而社会保障与经济驱动的作用效果相对不足;2009―2021年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整体上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存在较为显著的“城市阶梯”和“中流驱动”特征;黄河流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具有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同时其空间分布仍存在黄河流域下游极化现象,呈现以黄河流域下游为核心、向中上游区域梯度递减的态势。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制造业 绿色竞争力 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军
本文对我国制造业、零售业共173家样本公司的15个现金流量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试图确定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信息评价能力。通过定量研究得出:(1)总资产现金流量率、销售现金比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对于反映企业获现能力具有代表性,现金流增量指标并不能反映企业的获现能力;(2)即付比率和流动资产现金比率对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具有代表性,而现金流动负债比、全部债务现金流比率与获现能力指标具有相似的信息含量;(3)行业差异及企业经营环境对现金流增量指标和盈利质量指标影响较大,应结合行业特征和经营环境对相应的指标的信息含量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
现金流量指标 因子分析 因子相似系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艳红 薄文广 殷广卫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地理集中度最高,高度地方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最低;从全国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样本看,FDI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薄文广
本文利用中国1993-2007年25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关系。结果发现:自从199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集中度最高,变化率最低,高技术产业集中度居中,变化率其次,其余类型产业集中度最低,变化率最高。影响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地理集中的因素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内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条件(地理位置、外国直接投资)的共同作用促使高技术产业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中的相对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中相对落后地区以及内陆地区中相对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更具有吸引力,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则集中在内陆地区中的...
关键词:
产业特征 区位基尼系数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凌云 鲍怡
本文以中国1999—2007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针对制度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分析了它们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逐年提高,FDI对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存在正的溢出效应,而国有程度高低则对技术效率有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制造业若要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必须加强经济安全意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技术效率。
关键词:
SFA 制造业 技术效率 FDI 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路
本文选取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Tobit模型,分析了公司技术效率以及股权结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行业的竞争性,将从外部给公司施加压力,迫使公司不断提高效率;在总体上,公司效率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呈曲线关系,存在一个效率最优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技术效率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燕玲
相对于高技术而言,在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低技术行业的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而低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授权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来反映。我国专利统计始于1985年,以1985年以来的IPC(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为基础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为基础进行低技术行业专利创新的分析,可以从数量角度反映低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变化特征。由于低技术行业的界定是相对的,本研究的最大难度在于建立低技术行业与IPC分类对应关系,以此分类关系为低技术行业专利分析的研究基础,发现低技术制造业专利技术创新的特征。
关键词:
低技术制造业 技术创新 专利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牛志伟 邹昭晞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标准的贸易理论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宽松的环境标准而言,贸易自由化会使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迁移至环境标准较宽松的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专业化生产污染产品的"污染避难所"。本文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避难所效应进行分析:第一,通过检验我国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中的污染含量,以此观察我国是否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生产;第二,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模式的变动,并对污染密度与RCA指数进行相关分析,以考察贸易自由化是否使我国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出口。所得结论是,一国的环境政策对其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这一"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不能成立。相对于资本积...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污染产业 污染避难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