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8)
2023(10759)
2022(9486)
2021(8898)
2020(7649)
2019(16890)
2018(16917)
2017(32706)
2016(17771)
2015(19767)
2014(19184)
2013(18789)
2012(17695)
2011(16137)
2010(16563)
2009(15910)
2008(15917)
2007(14759)
2006(13311)
2005(12281)
作者
(48989)
(40712)
(40677)
(38660)
(26015)
(19331)
(18292)
(15523)
(15362)
(14760)
(13859)
(13590)
(13336)
(13074)
(12703)
(12559)
(11849)
(11843)
(11825)
(11536)
(10393)
(9798)
(9676)
(9477)
(9237)
(9206)
(9115)
(9025)
(7995)
(7857)
学科
(66922)
经济(66806)
管理(63422)
(57750)
(49921)
企业(49921)
方法(26359)
(23880)
中国(22751)
数学(21774)
数学方法(21523)
(21494)
(18606)
技术(17949)
业经(16994)
(14893)
银行(14875)
(14290)
(14161)
(13226)
(13000)
金融(12997)
(12899)
贸易(12884)
技术管理(12748)
(12572)
(12541)
财务(12511)
地方(12499)
财务管理(12467)
机构
大学(258682)
学院(255543)
(108410)
经济(106170)
管理(99994)
理学(84965)
理学院(84075)
研究(83855)
管理学(82951)
管理学院(82447)
中国(66263)
(58935)
(54000)
科学(46131)
财经(44651)
(41114)
(40445)
(40276)
中心(37610)
研究所(36102)
北京(34371)
经济学(33748)
(33414)
(33304)
师范(33134)
财经大学(32919)
(31999)
业大(31019)
经济学院(30185)
(30095)
基金
项目(157784)
科学(126720)
研究(121396)
基金(115849)
(98988)
国家(98137)
科学基金(85096)
社会(79940)
社会科(75726)
社会科学(75709)
基金项目(60878)
(60716)
教育(56660)
自然(51610)
(51173)
自然科(50458)
自然科学(50445)
自然科学基金(49628)
编号(48723)
资助(45672)
成果(42322)
(38114)
(36639)
(36147)
重点(35465)
创新(34717)
课题(34665)
(33294)
国家社会(33270)
教育部(32436)
期刊
(128390)
经济(128390)
研究(86169)
中国(56587)
(47733)
管理(42474)
学报(34001)
科学(33448)
教育(32244)
(30460)
(28187)
金融(28187)
大学(27377)
学学(25368)
财经(24310)
技术(22058)
(20945)
经济研究(20481)
业经(20122)
农业(19627)
问题(17234)
(14344)
技术经济(13375)
科技(12880)
理论(12817)
现代(12060)
图书(12000)
商业(11918)
(11788)
论坛(11788)
共检索到403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本文通过考察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作出了以下推断: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本文的分析基于两个假设前提:第一,人类社会总是存在不同主体,包括集团和个人。制度的设定和变迁不可能发生在单一主体的社会里。第二,不同集团或个人,包括政府官员,都是作为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的,只是追求利益的形态、内容不同而已,即我们接受经济人假设。一、多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兴祥  庄雅娟  
本文综合已有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融合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分级诊疗制度创新为例,提出一个两阶段的制度变迁模式。基于成本—收益视角,本文对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的制度变迁路径和参与主体进行具体分析。厦门的经验表明,激励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需要建立"容错"机制,以发挥其"平衡器"作用。同时,制度创新关键是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宜采取诱致性变迁路径,实现多方共赢。当然,在鼓励和激发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同时,也要强化统筹和"一盘棋"方略,以克服分割推进、分散试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兴祥  庄雅娟  
本文综合已有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融合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分级诊疗制度创新为例,提出一个两阶段的制度变迁模式。基于成本—收益视角,本文对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的制度变迁路径和参与主体进行具体分析。厦门的经验表明,激励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需要建立"容错"机制,以发挥其"平衡器"作用。同时,制度创新关键是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宜采取诱致性变迁路径,实现多方共赢。当然,在鼓励和激发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同时,也要强化统筹和"一盘棋"方略,以克服分割推进、分散试点对制度整合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杨其静  
本文采取个体主义的成本—收益分析法 ,并利用博弈论的思想 ,分析中国渐进制度变迁路径的一些特征 ,重点研究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中央治国者、地方政府官员和微观主体之间的三方博弈过程及其经济后果 ,力图证明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才使渐进式改革得以相对平稳地推进 ,并且能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从而使得我国的制度变迁路径呈现出阶梯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红梅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干预难以避免,干预下的负面效应使产业转移缺乏效率,为此,必须深入分析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认识政府制度创新对干预所致的负面效应的矫正,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树林  韩渭  吴浩强  
本文从制度这一研究视角出发,采用VAR模型研究技术创新三阶段中制度变迁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且冲击在一定时期后趋于稳定。技术创新三阶段创新效率在制度冲击的作用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制度变迁主要在技术开发阶段及技术转化阶段发挥作用,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且首先直接影响技术开发阶段,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制度也会对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冲击效应。高技术产业若要走出目前的创新效率低位徘徊困境,需要在制度改革过程中重视对技术开发效率带来的冲击效应。坚持稳健规范的制度变迁过程,继续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及制度规范力度,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研发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吾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 ,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君  刘伟  游静  
异构信息系统集成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但项目主体因知识创新投入不能有效补偿而消极参与知识创新,构建有效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成为必然要求。文章将知识创新划分为知识共享、集成方案制定以及集成方案实施三阶段,将传统的两阶段锦标激励演变为针对知识创新的三阶段锦标激励,提出分阶段激励、分阶段确定奖励比例以及分阶段确定奖励额度的激励机制。最后介绍这一机制的应用案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静  庞明礼  
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权力中心进行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进而提高了其制度安排的质量和效益。这种在宪法秩序、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存量约束下的创新行为,存在着决策成本、规范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同时还会产生地区经济的发展、自身利益的强化和权力中心的认可三种收益。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实现制度创新的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绪  
2014年4月份先后发布的《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及《预算法草案》三审稿,最终赋予了地方政府适度发债的权限,地方政府债券即将推出。报告指出,将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防火墙。对此各方赋予各种期待,希望通过该制度实现两方面目标:第一,服务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发债的限额控制与考核问责;第二,服务于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识别与价格确定。本文分析了我国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可能面对的困境以及现行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定明确的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两套并行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实现融资平台与隐性担保的退出以及改变市场主体级别竞争的成本与收益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同明  
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发展中国的农村经济、特别是山区农村经济,必须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落后的山区发展思想、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农村经营管理制度、落后的农村行政管理制度等,使山区农村生产力破除束缚和扫除发展的障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显未  
在制度变迁进程中,当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身份出现并采取行动时,其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当具体的制度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地方政府的角色也会产生演变,这些影响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利益、行政权力、意识形态等方面。中国制度变迁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角色演变,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界限来考察中国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演变,可以分析出地方政府角色在三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霖  
本文力图把分析对象定位在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组织之间的制度供给———需求关系框架内,从当地企业对制度的需求入手,描述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方面的行为变迁,以解释地方经济发展动力的来源。并以台州市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为分析对象,阐述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在地方经济市场化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