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31)
- 2023(21650)
- 2022(18493)
- 2021(17529)
- 2020(14728)
- 2019(33937)
- 2018(33719)
- 2017(63881)
- 2016(35437)
- 2015(40226)
- 2014(40382)
- 2013(39561)
- 2012(36595)
- 2011(33248)
- 2010(33933)
- 2009(31349)
- 2008(31266)
- 2007(28262)
- 2006(25595)
- 2005(22955)
- 学科
- 济(139104)
- 经济(138907)
- 管理(99947)
- 业(97225)
- 企(74626)
- 企业(74626)
- 方法(58654)
- 农(53503)
- 数学(50546)
- 数学方法(49704)
- 中国(44167)
- 财(37355)
- 农业(35405)
- 业经(33840)
- 学(32312)
- 制(31575)
- 地方(28024)
- 理论(25389)
- 教育(25238)
- 贸(24891)
- 贸易(24875)
- 易(24196)
- 银(23022)
- 银行(22951)
- 行(21878)
- 务(21832)
- 财务(21735)
- 财务管理(21676)
- 体(21571)
- 技术(21397)
- 机构
- 大学(510727)
- 学院(505387)
- 济(196662)
- 经济(191963)
- 管理(189319)
- 研究(176385)
- 理学(162177)
- 理学院(160229)
- 管理学(156952)
- 管理学院(156013)
- 中国(131432)
- 京(111689)
- 科学(109888)
- 农(95190)
- 财(94544)
- 所(90876)
- 研究所(81940)
- 中心(80101)
- 江(78742)
- 业大(78525)
- 财经(73748)
- 农业(73686)
- 范(73602)
- 师范(72899)
- 北京(71318)
- 经(66860)
- 院(63284)
- 州(62816)
- 师范大学(59028)
- 经济学(58652)
- 基金
- 项目(332933)
- 科学(260799)
- 研究(244355)
- 基金(238704)
- 家(209129)
- 国家(207282)
- 科学基金(175973)
- 社会(151920)
- 社会科(143440)
- 社会科学(143400)
- 省(130561)
- 基金项目(125118)
- 教育(116114)
- 自然(114151)
- 自然科(111412)
- 自然科学(111380)
- 划(110681)
- 自然科学基金(109334)
- 编号(101215)
- 资助(98829)
- 成果(84975)
- 重点(75678)
- 部(74085)
- 课题(71691)
- 发(71446)
- 创(67854)
- 创新(63296)
- 科研(63248)
- 教育部(63086)
- 大学(62169)
- 期刊
- 济(224366)
- 经济(224366)
- 研究(158206)
- 中国(110870)
- 农(91111)
- 学报(84706)
- 科学(76442)
- 教育(76326)
- 财(72972)
- 管理(69964)
- 大学(65275)
- 农业(61645)
- 学学(60274)
- 融(47099)
- 金融(47099)
- 技术(46011)
- 业经(38710)
- 财经(36408)
- 经济研究(33319)
- 问题(31402)
- 经(31273)
- 业(30805)
- 图书(27108)
- 版(26140)
- 技术经济(23444)
- 理论(23294)
- 科技(23034)
- 统计(22447)
- 贸(22351)
- 业大(22153)
共检索到778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李伟群
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对其利用形式上的公平极有可能掩盖了实质性的不公平。我国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分享表现出了严重的城乡差异,至于公共领域的教育产权有一部分被有着特殊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人所攫取。本文沿着我国制度变迁的轨迹,从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非均衡视角,试图对我国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教育资源 居民收入 教育产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晓红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作用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在促成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树立高等教育制度典范的双重意义上具有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潜力,但中外合作办学所体现出来的"移植式课程"、"半截子留学"、教学单一定位、对合作双方的高度依赖使其还不能完全发挥影响作用。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合作双方对办学的定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变迁 中外合作办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鹏
高等教育投入问题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教育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要求政府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出发来对高等教育投入进行制度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自建国以来的变化,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
高等教育投入 制度变迁轨迹 制度变迁原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经济绩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目标,人们的关注焦点也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公平层面。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现教育公平。基于此,各级政府理应坚持人文主义,在高等教育之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方面按照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积极的差别待遇,力图构建一个有效的高等教育公平分享机制,实现教育公平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籍涛
深圳楼村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村庄,其复杂多变的人口状况,以及随着前期人口流入而引致的"打工经济"的繁荣及其趋势的继续深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必将随之变化。为此,应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当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进程;以流入人口的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楼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关键词:
人口变迁 教育资源配置 深圳楼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包海芹
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学费制度变迁中出现的"乱收费",以及政府强制统一划线等问题,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有关。在当前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不清,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费制度改革,必须从改变学费制度面临的体制环境入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费 制度变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海因兹-戴特·迈尔 侯龙龙
本文利用美国和德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比较数据,试图对导致制度变迁的三类因素的普遍性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这些因素是:机遇(或外因)、内因以及理性的人类预见。其中理性预见是引起制度变迁的因素当中最少出现的,笔者例举了制度创立者和政府对制度变迁的干预来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这些干预的相对效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绽蕊
一、反对与支持:何谓效率?何谓公平? 对于我国近几年来推行高校收费制度,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者认为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实行高校收费制度意味着学生要为接受高等教育支付更多的个人成本,这就会影响那些家庭贫穷但成绩优异的学生上大学的积极性,使上大学成为交得起学费的那部分人的特权,结果进大学的很可能是些“父母有特权的‘喜欢自高自大’的笨蛋。”(威廉·配第语),进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并且这部分人大学毕业后一般都可以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而交不起学费的人则只能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并由此失去了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喜梅
企业规模较小甚至以农户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而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却成效甚微。本文从农村经济发展引发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诱制性制度需求与政府代表的强制性制度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制度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
关键词:
农村 中小金融 制度 需求 供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晓飒 宋伟
建国7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间布局始终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失衡问题,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亦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建国70年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政策进行回顾,厘清历史政策脉络,追溯政策背后隐匿的制度逻辑,从而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布局未来的政策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蓝欣 王处辉
高等教育及其大学入学选拔制度不是孤立的教育问题,它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与职业结构、人口、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日本高等教育及其入学选拔制度的变迁显示,高等教育和入学选拔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意与相应的社会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教育资源的竞争规律有科学的认识,充分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并与高中教育相衔接。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入学选拔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苗苏菲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苗苏菲 8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生培养打破了全免费的局面,开始了一系列变革:提高学杂费标准,招收部分自费生,开办靠学杂费收入来维持运转的民办高校,现在又在公办学校中逐步推行收取部分培养成本的制度……这一改革牵动了千家万户,...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孟瑜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高等教育收费是否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这是理论上急需解决而在现实中也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实现教育公平的积极作用 ,同时 ,也探讨了高等教育收费所引发的不公平问题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收费制度 教育公平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李自茂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始终兼具福利性与市场性,贯穿其变迁的主线索是效率与公平。这一制度的变迁逻辑可以由支持联盟分析框架做出很好的解释。受高等教育权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福利派联盟和市场派联盟的深层核心信仰。制度的变迁源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福利派与市场派在政策子系统外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通过政策取向学习,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成新的信仰体系,从而形成新的支持联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