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8)
- 2023(14368)
- 2022(12268)
- 2021(11602)
- 2020(10006)
- 2019(22941)
- 2018(22897)
- 2017(44945)
- 2016(23849)
- 2015(27349)
- 2014(26869)
- 2013(26796)
- 2012(24907)
- 2011(22477)
- 2010(22469)
- 2009(20795)
- 2008(20672)
- 2007(18648)
- 2006(16108)
- 2005(14348)
- 学科
- 济(102990)
- 经济(102902)
- 管理(71177)
- 业(70829)
- 企(58030)
- 企业(58030)
- 方法(48779)
- 数学(42719)
- 数学方法(42248)
- 贸(29284)
- 贸易(29271)
- 易(28517)
- 农(27757)
- 中国(27373)
- 财(26781)
- 业经(22261)
- 技术(22104)
- 制(20653)
- 地方(19942)
- 学(18235)
- 农业(17874)
- 银(17431)
- 银行(17391)
- 行(16610)
- 务(16123)
- 财务(16071)
- 财务管理(16026)
- 融(15672)
- 金融(15669)
- 出(15379)
- 机构
- 学院(345937)
- 大学(344825)
- 济(151191)
- 经济(148287)
- 管理(136339)
- 理学(117310)
- 理学院(116147)
- 管理学(114330)
- 管理学院(113699)
- 研究(112728)
- 中国(86735)
- 京(71757)
- 财(68524)
- 科学(66326)
- 所(56266)
- 财经(54866)
- 农(54427)
- 中心(52504)
- 江(51330)
- 研究所(50770)
- 业大(49728)
- 经(49721)
- 经济学(47071)
- 北京(44865)
- 农业(43084)
- 经济学院(42996)
- 范(42449)
- 师范(42039)
- 州(40951)
- 院(40786)
- 基金
- 项目(227755)
- 科学(179739)
- 研究(167279)
- 基金(165665)
- 家(143734)
- 国家(142618)
- 科学基金(122579)
- 社会(107117)
- 社会科(101921)
- 社会科学(101894)
- 省(89353)
- 基金项目(87477)
- 自然(78137)
- 教育(76797)
- 自然科(76366)
- 自然科学(76344)
- 自然科学基金(74968)
- 划(74773)
- 资助(68006)
- 编号(67679)
- 成果(53713)
- 部(51313)
- 重点(51081)
- 发(50071)
- 创(49734)
- 创新(46705)
- 课题(45982)
- 国家社会(44912)
- 教育部(44220)
- 科研(43734)
- 期刊
- 济(160094)
- 经济(160094)
- 研究(99117)
- 中国(63632)
- 财(53166)
- 管理(50531)
- 学报(49714)
- 农(48332)
- 科学(46768)
- 大学(37964)
- 学学(35811)
- 技术(33358)
- 农业(33221)
- 融(32013)
- 金融(32013)
- 教育(31836)
- 业经(26995)
- 财经(26959)
- 经济研究(26913)
- 贸(23996)
- 经(23286)
- 问题(22955)
- 国际(20299)
- 技术经济(19522)
- 业(18489)
- 统计(17762)
- 商业(17321)
- 理论(16899)
- 策(16570)
- 科技(16427)
共检索到510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建东
在我国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诸多途径中,传统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的作用已被普遍认可。随着近年来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这一新贸易方式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大部分现有研究都是基于行业内层面的分析,对产业内贸易的跨行业溢出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1999—2008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产业内贸易的跨行业技术溢出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各行业间的技术溢出虽然存在,但溢出效果有限。
关键词:
技术溢出 产业内贸易 行业间溢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耿伟 左昊华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3年间制造业30个行业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产业特征因素对我国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影响,以检验国际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只有资本密集度的检验系数与预期符号相悖。产品差异系数的符号虽然与预期一致,但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厂商数目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水平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产业内贸易都发挥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喻春娇
进口贸易是技术的一种主要溢出渠道。本文运用Lichtenberg&Potterie(1996)方法构建国外R&D资本存量,并将人力资本要素考虑在内建立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选取中国和G-7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国内R&D资本存量和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国外R&D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R&D资本存量都能显著地提升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对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张宁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正加速对美国的技术追赶;回归结果同时显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文章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此时加大科技投入,激励并促进中国国内的自主研发是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根本之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迪 张宗庆
随着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和结构变化,细分服务进口知识外溢效应并据此而有差别地推动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既利于我国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增进居民服务消费的福利。在充分考虑服务分行业研发知识源异质性前提下,用面板数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较显著的知识外溢,对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在更高协同性要求下,服务产业间进口的知识外溢比服务产业内进口表现出更显著的效率水平提升作用。还需重点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市场更直接的联系,进而获得源于这些市场更高质量的服务贸易进口知识外
关键词:
服务进口 知识外溢效应 服务效率 协同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田朔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交换,同时也为先进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提供了条件。目前,有关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函数,运用中国2001~2007年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出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的水平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向溢出的作用较不显著,但在考虑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后,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技术创新 水平溢出 垂直溢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辉煌
利用中国制造行业的数据,分析了贸易开放影响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三种不同的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国内行业的R&D支出未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效应,而贸易开放和R&D支出对TFP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对国内行业所形成的国际竞争没能对TFP增长率产生积极作用;技术溢出是贸易开放影响TFP增长的唯一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大伟 聂海松
采用SBM模型测算了2008—201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在构建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研究了中日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行业异质性,将工业行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和出口贸易技术效应都会提高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水平;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大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其中,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轻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重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圆 陈亚丽
在事实现象的启示下,本文从技术溢出的视角研究了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基于"生产-污染"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假设当通过国际贸易购买国际先进环保技术以达到国内减排标准时,导致的技术溢出与扩散会对进口国环境规制和污染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在实证部分利用环境技术专利数据构建国际和国内环保技术知识存量对中国经验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国际前沿环保技术存在对中国的溢出与转移,并且帮助了工业废水和CO2的减排,而国际贸易正是这一过程的有效路径,这体现出国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的实现途径,同时国内的相关技术存量促进了对溢出技术的吸收与利用。研究还发现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政府对社会福利的重视同样对中国节能减排和环境规制起到了积...
关键词:
环境技术效应 技术溢出 环境技术知识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军
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创新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对这种影响的制约。研究发现:现阶段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强化这种影响。进一步将进口商品划分为资本品、中间品与消费品,发现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的技术溢出对创新的影响为正,但消费品进口的技术溢出却抑制了我国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能够加强资本品进口技术溢出对创新的正向影响,但是不利于中间品进口溢出对创新的正向影响。而消费品进口技术溢出对创新的影响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进口技术溢出 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将技术创新、知识溢出范围、经济增长与产品竞争之间建立起理论联系,这是产品创新模型在贸易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扩展。在南北贸易框架下(北方创新-南方模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溢出的范围,知识国际溢出有效地剔除重复研究以降低创新成本,而知识国内溢出不利于产品创新和长期增长。南北贸易框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大国也有高技术部门从事技术创新的事实,本文通过刻画高技术部门创新与低技术部门模仿对两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和相对成本的影响发现,知识的国内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与产品竞争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理解和调整贸易竞争政策具有重要含义。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溢出 内生增长 贸易竞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众
文章在研究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85—2007年数据,通过改进的LP模型,将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TF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仅通过进口贸易渠道溢出的国外R&D投入对我国的TFP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出口贸易通过专业水平、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渠道对我国TFP增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技术溢出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洪庆
本文利用1983~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与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变化是我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