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3)
2023(16620)
2022(14545)
2021(13610)
2020(11539)
2019(26524)
2018(26300)
2017(51935)
2016(27892)
2015(31344)
2014(31215)
2013(30449)
2012(28142)
2011(25317)
2010(25306)
2009(23259)
2008(22838)
2007(19980)
2006(17593)
2005(15277)
作者
(78648)
(65367)
(64791)
(61928)
(41752)
(31084)
(29678)
(25555)
(24731)
(23447)
(22163)
(21830)
(20604)
(20421)
(20227)
(20030)
(19560)
(19396)
(18864)
(18722)
(16012)
(15982)
(15777)
(14873)
(14633)
(14549)
(14366)
(14355)
(13143)
(12764)
学科
(112013)
经济(111891)
管理(84853)
(80439)
(66364)
企业(66364)
方法(55544)
数学(49283)
数学方法(48660)
(32595)
(30337)
中国(30253)
业经(24368)
(22173)
(21747)
贸易(21738)
(21141)
(21026)
(20975)
财务(20949)
财务管理(20900)
地方(20722)
农业(20019)
企业财务(19855)
(19157)
银行(19123)
(18161)
(17462)
金融(17460)
理论(17451)
机构
大学(396223)
学院(395218)
(161702)
管理(160391)
经济(158290)
理学(139465)
理学院(138048)
管理学(135609)
管理学院(134887)
研究(125677)
中国(96035)
(82934)
(77979)
科学(75289)
财经(62736)
(61039)
中心(58635)
(58613)
(57124)
业大(56574)
(56513)
研究所(55250)
北京(52146)
(50170)
师范(49734)
经济学(49286)
财经大学(46896)
(46084)
农业(45969)
(45969)
基金
项目(269351)
科学(212990)
研究(198593)
基金(197016)
(169952)
国家(168553)
科学基金(146396)
社会(125779)
社会科(119410)
社会科学(119382)
基金项目(104008)
(103836)
自然(95195)
自然科(92995)
自然科学(92974)
教育(92050)
自然科学基金(91283)
(87347)
资助(82636)
编号(81678)
成果(65893)
(60548)
重点(59508)
(56370)
(55608)
课题(55057)
教育部(52546)
创新(51824)
国家社会(51690)
科研(51621)
期刊
(169342)
经济(169342)
研究(116489)
中国(67262)
(58958)
管理(57965)
学报(57921)
科学(53230)
(51856)
大学(45016)
学学(42261)
教育(40514)
(37410)
金融(37410)
农业(35965)
技术(34502)
财经(30143)
业经(28637)
经济研究(28034)
(25641)
问题(22558)
图书(20442)
理论(20218)
统计(19609)
技术经济(19036)
实践(18464)
(18464)
(18415)
商业(18227)
(17701)
共检索到568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先明  熊鹏  
文章利用新颖的交叉统计数据,基于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最大时差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中国利率政策的时滞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在中国现实经济运行中,利率政策的效用发挥得不充分;(2)利率工具的时滞效应非常明显,这表明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较大。(3)利率传导的产出时滞大于价格时滞。文章认为,改进我国利率政策调控效果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煜  
1996年以后,我国央行开始逐渐放松对利率的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央行加大了利率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及力度。那么利率是否真正地发挥了货币政策在各经济环节的传导功能是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就利率政策而言,央行应在正确认识时滞问题基础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由价格效应的不一致性而频繁改变货币政策。文章将运用1996~2007年的月度数据,考察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利率发挥作用的时间及有效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黎黎   赵忠超   王垒  
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制度变革给传统金融体系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双支柱”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面临严峻考验。借助TVP-SV-VAR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双支柱”政策调控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动态脉冲效应。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呈现出阶段性的演化特征,二者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资产的过度配置。相比制度环境冲击,“双支柱”政策调控在面对金融环境冲击时表现出更强的作用效果和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双支柱”政策通过资本流动管理、资产价格稳定和金融风险缓释途径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且对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理解实体企业金融化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政府相关部门依据金融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双支柱”政策调控的动态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旺霞  
本文设定相关变量和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2003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国内信贷余额CR、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调控变量,与最终经济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LM1与LGDP、CPI均互为因果关系,△LM2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LGDP是△LCR的格兰杰原因,从而可得出信贷和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利率渠道无效等结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志宇  杨刚  谢永康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房价波动影响到了这一目标实现,那就应该运用货币政策来展开调控,这是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法律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房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由此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密切关注房价波动,适时运用合适工具组合调控房价,从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志宇  杨刚  谢永康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房价波动影响到了这一目标实现,那就应该运用货币政策来展开调控,这是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法律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房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由此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密切关注房价波动,适时运用合适工具组合调控房价,从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学胜  周爱民  
根据Gonzalo和Granger(1995)的永久/暂时模型(Permanent/Transitory)及Hasbrouk(1995)的信息分享模型(Information Share),以同时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交叉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就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了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虽然A股、H股价格存在差异,但是两者的变动存在协整关系且相互进行调整;就价格发现能力来看,A股、H股市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A股市场的贡献要高于H股市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澄  
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 ,主要通过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来检验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 ,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 ,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 ,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澄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 ,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 ,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 ,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 ,达到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尹相颐  
基于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LT-TVP-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和汇率的调控效果和时变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房价和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为显著,因而在目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调控效果优于房价。另外,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相应搭配利率政策调控房价和汇率,但近年来央行愈加谨慎采取粗放式货币政策工具,更多地采用结构化政策工具发放货币,来对我国房价和汇率进行针对性调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尹相颐  
基于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LT-TVP-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房价和汇率的调控效果和时变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房价和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为显著,因而在目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的调控效果优于房价。另外,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相应搭配利率政策调控房价和汇率,但近年来央行愈加谨慎采取粗放式货币政策工具,更多地采用结构化政策工具发放货币,来对我国房价和汇率进行针对性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利用2007—2018年的宏观数据,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运用MS-VAR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经济适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2)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投资性支出、增值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为此,国家既要对特定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要对具体行业实行结构性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理  尤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阻滞。因此,寻找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点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总结危机中货币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及推动经济复苏期的货币政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影子利率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替代指标,基于欧洲央行与欧元区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使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方法详细解析了三条主要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货币渠道中的资产价格途径、信用渠道中的银行信贷渠道以及货币渠道中的汇率途径)的传导效果。结论显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途径与银行信贷渠道发生了阻滞,没有达到提升核心通胀率的目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导致了房地产业与股市的持续繁荣,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明显;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汇率途径通畅,汇率下降与净出口上升拉动产出的增加与价格水平的上涨,并对提高总需求与消费有较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金融市场与扩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来促进经济复苏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形成资产泡沫并伤害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由于各国不断强化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效果,应当警惕贸易摩擦与汇率冲突,提前做好预案,适时调控汇率与进出口策略,在减小贸易争端的基础上促进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