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9)
- 2023(7803)
- 2022(6533)
- 2021(5965)
- 2020(4954)
- 2019(10944)
- 2018(10720)
- 2017(21399)
- 2016(11740)
- 2015(13194)
- 2014(13445)
- 2013(13466)
- 2012(12638)
- 2011(11559)
- 2010(11860)
- 2009(11490)
- 2008(11480)
- 2007(10546)
- 2006(9655)
- 2005(9156)
- 学科
- 济(50738)
- 经济(50654)
- 管理(37811)
- 业(32189)
- 企(26039)
- 企业(26039)
- 方法(19124)
- 制(17787)
- 数学(17032)
- 数学方法(16930)
- 中国(16543)
- 财(15079)
- 农(13449)
- 地方(11481)
- 银(11403)
- 银行(11389)
- 业经(11100)
- 行(10922)
- 体(10784)
- 融(10003)
- 金融(10000)
- 贸(9278)
- 贸易(9272)
- 度(9136)
- 制度(9131)
- 易(9068)
- 体制(9064)
- 环境(8788)
- 学(8426)
- 务(8174)
- 机构
- 大学(180939)
- 学院(178085)
- 济(77498)
- 经济(75674)
- 管理(65534)
- 研究(62496)
- 理学(55382)
- 理学院(54754)
- 管理学(54018)
- 管理学院(53681)
- 中国(48473)
- 财(41194)
- 京(38362)
- 科学(33850)
- 财经(31574)
- 所(30709)
- 经(28416)
- 江(27847)
- 中心(27499)
- 研究所(27109)
- 经济学(25065)
- 北京(24610)
- 农(24425)
- 财经大学(23371)
- 范(23338)
- 师范(23150)
- 院(22986)
- 经济学院(22602)
- 业大(21997)
- 州(21992)
- 基金
- 项目(110375)
- 科学(87770)
- 研究(85123)
- 基金(80324)
- 家(68652)
- 国家(68099)
- 科学基金(58055)
- 社会(55749)
- 社会科(52870)
- 社会科学(52862)
- 省(42499)
- 基金项目(41696)
- 教育(39765)
- 划(35870)
- 编号(35023)
- 自然(34234)
- 自然科(33329)
- 自然科学(33316)
- 自然科学基金(32712)
- 资助(32228)
- 成果(29920)
- 制(26784)
- 部(25884)
- 重点(25479)
- 课题(25151)
- 发(24753)
- 国家社会(23478)
- 创(23128)
- 教育部(22496)
- 性(22377)
共检索到279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德忠 秦丽
本文以1990—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利率与投资、利率与消费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不适当的考评机制促成地方政府"增长冲动",导致地方政府成为影响投资的内生型因素,利率传导机制出现区域异化现象。利率传导异化的现实后果是,地方政府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对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抵制。矫正利率传导机制异化的关键措施在于改变现行地方政府政绩考评机制,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
关键词:
利率 传导机制 区域异化 内生逻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余元堂 梁斯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价格型调控框架成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建立高效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从利率传导渠道中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三个维度出发,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并将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向短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效率与发达经济体差异较小,对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较大;第二,我国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效率较低,贷款利率变化对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不敏感。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我国还需加快建设高质量金融市场、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发挥其定价基准作用;提高债券市场活跃度,优化投资者结构;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改革,推动信贷工具创新,增强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打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存在的藩篱,强化各市场间的利率关联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飞霞 张家军
从“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我国职业教育需逐步探索形成高社会认同的可行路径。社会认同理论指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需经历分类界定“我是谁”,科学比较把握“我有何不同”,积极区分指向“我如何成为更好的我”三段发展历程,内蕴着从职业教育内群体深化认知、到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内外群比较中厚植情感、再到职业教育独有特征外显为社会共知后群体心理归属形成的发展脉络,形成了“内群特色凝聚为核的认知认同形成,内外群交互互促为轴的情感认同深化,外部文化符号形成为引的行为认同呈现”的内生发展逻辑,具有“主动‘知己’—开放‘知彼’—优化‘整合’”的行动隐喻。遵循内生逻辑,建构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支持机制,在层次机制上要重点关注微观层次的职业教育特色形塑,从内部寻找发展动力;在形式机制上要重点选用综合式的监督—服务式,加强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建设;在功能机制上要重点运用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符号形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认同 内生逻辑 支持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玉丽 张永久
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禹薇 胡中锋
考试公平还是区域公平是高考招生政策公平性论争的关键。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考试公平的适用前提是教育公平,否则只能是形式上的公平。区域公平要求高考招生对西部进行倾斜,是机会均等原则的本来要求,也是补偿原则的现实体现。空间分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教育资源配置等事实表明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这是实施高考差别招生政策的根本原因。尽管高考扩招显著提高了所有省份的入学率,但东西部差距依然较大。不过,高考招生区域差异政策也取得了实质成效,在精英大学入学率方面,东中西部已不存在实质性差异,该政策在保证区域公平的同时也实现了优秀人才选拔的目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新华
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谓"表现积极",然而这种求它不求己的政策并未如其所愿地提振其国内经济。就中国而言,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内生推进,而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由于缺乏有效理论和实践支撑,无法真正改变目前内外受困的被动局面。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并结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拥有主权货币的经济大国具有不受"汇率制度"约束而自主调控经济的灵活性与弹性,中国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是中外经济交往内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快推动或人为抑制人民币升值不但无助于贸易均衡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进程,而内生、渐进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不但能够强化人民币的"货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源源 左代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内生秩序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行政渗透、人民公社时期的双重挤压、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获新生以及后税费时期的转型生长四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社会改造运动以及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益分化的组织形态、契约主导的市场秩序、组织化的社会关联正在重塑内生秩序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透过"制度—过程—能力"的三维分析框架,可见村庄场域中内生秩序的逻辑演进路线。在权威主体自觉性的制度安排、利益主体策略性的调适行动以及人际能量场赋予的行动能力的运行机制下,制度嵌入与内生秩序达致适配能够降低制度的嵌入成本,避免乡村治理的内卷化,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内生秩序 演进逻辑 运行机制 制度嵌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倪超
聚焦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与质量提升,以价值增量为核心梳理了小微企业集聚和质量提升的互动耦合逻辑,发掘两者关系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并根据互动主体间关系的差异,将互动关系划分为平台型互动关系、带动型互动关系和倒逼型互动关系三种主要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关系提出了互动质量提升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
小微企业 集聚发展 质量提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杰 李雪梅 宋焰
从特色高质量发展以畅通内循环、区域内循环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提升内循环质量三个方位论析了内循环视域下协同创新的现实逻辑,提出构建跨区、跨业、跨界的“三跨”协同创新机制,并从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协调发展、共享红利等方面分析了协同创新效应。完善国内价值链、生态链、要素链“三链一体”协同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体现技术导向,提出按“三位一体”的综合标准重新衡量,以提升内循环质量。
关键词:
内循环 协同创新 现实逻辑 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永伟 陆汉文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产业扶贫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瞄不准或瞄准了但效果不突出的情形,组织场域为揭示其中的奥秘提供了有益视角。Y村的案例表明,在产业扶贫的组织场域内,地方政府与烟草公司在各自领域制度环境的制约下对自身参与产业扶贫的行为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改变了产业扶贫场域内的资讯交换渠道与资源传递方式,进而形成了组织行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的隐形运行逻辑。循此逻辑,非正式权力与利益的勾连固化了组织行为主体的权力关系与场域位置,扶贫资源经由村委会与合作社的承接更多流向村干部及种植大户等村庄精英群体,贫困农户则处于
关键词:
产业扶贫 组织场域 制度逻辑 扶贫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周成华
今年年初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韧性在投融资增速低迷的背景下愈发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消费端增长乏力、对外贸易面临重重阻碍,更为经济前景罩上一层薄雾,而企业信用违约事件屡发加速了市场风险偏好转变,形成宏观、微观双层次的悲观预期。第二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锦顺
反哺农村战略是我国城乡关系的内生应然逻辑。这种逻辑性包括我国城乡发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断裂;我国城乡变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面临后发劣势和掺杂着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城乡关系问题的解决与国际经验不同,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内生逻辑决定了反哺农村应该成为我国新的基本发展战略。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反哺 城乡和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表现为其人口迁移限制和城市福利分配歧视这两大特殊职能的相互对立运动,二者对立运动的形式又内生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人口自由有序迁移与城市福利非歧视性分配的制度组合,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结构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通过缩小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避免在自由迁移条件下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只有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迁移的条件下,城市内部基于户籍的福利分配歧视才有可能消除,进而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内需增长红利。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内生逻辑 政策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伟 张琦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将企业法人需求同样分为五个层次。营商环境优化的逻辑框架构建要立足企业需求分析的逻辑框架,在营商环境优化指标的选择上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和完备性。要着眼于企业法人多样性的需求,系统完备地把握营商环境优化的逻辑框架,从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领域及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着手,系统协调地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仇叶
基于乡村工业化历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上出现显著分化,引发了土地制度实践的东西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中西部的土地制度实践主要涉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而东部地区则在国家与集体间重新配置土地开发权。两者均是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而非原因,如果简单将东部的制度实践照搬到中西部地区可能导致土地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二元地权结构有较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应当持续发挥公有制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创新机制,以应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经济社会问题。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土地制度改革 集体建设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