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9)
- 2023(12693)
- 2022(10922)
- 2021(10008)
- 2020(8583)
- 2019(20120)
- 2018(19602)
- 2017(38864)
- 2016(20641)
- 2015(23339)
- 2014(23295)
- 2013(23362)
- 2012(22342)
- 2011(20415)
- 2010(20893)
- 2009(19756)
- 2008(19578)
- 2007(17645)
- 2006(15825)
- 2005(14605)
- 学科
- 济(107109)
- 经济(107012)
- 管理(55915)
- 业(54019)
- 企(41907)
- 企业(41907)
- 方法(41441)
- 数学(36626)
- 数学方法(36322)
- 中国(28113)
- 财(26574)
- 农(26086)
- 地方(22933)
- 学(22695)
- 制(20058)
- 业经(19889)
- 贸(17521)
- 贸易(17507)
- 农业(17328)
- 易(16951)
- 银(16170)
- 银行(16127)
- 融(15722)
- 金融(15717)
- 行(15512)
- 地方经济(14701)
- 体(14346)
- 务(14076)
- 财务(14047)
- 和(14015)
- 机构
- 大学(314028)
- 学院(310465)
- 济(142365)
- 经济(139680)
- 管理(114379)
- 研究(110736)
- 理学(97351)
- 理学院(96237)
- 管理学(94735)
- 管理学院(94130)
- 中国(84407)
- 财(67336)
- 京(65948)
- 科学(64134)
- 所(56941)
- 财经(52984)
- 研究所(51101)
- 农(50500)
- 中心(49008)
- 经(47955)
- 江(47219)
- 经济学(46367)
- 业大(42550)
- 北京(42289)
- 经济学院(41740)
- 范(41038)
- 师范(40644)
- 农业(39569)
- 财经大学(39162)
- 院(38860)
- 基金
- 项目(193544)
- 科学(151950)
- 研究(143511)
- 基金(141169)
- 家(122218)
- 国家(121231)
- 科学基金(102556)
- 社会(93440)
- 社会科(88537)
- 社会科学(88509)
- 省(73813)
- 基金项目(73637)
- 教育(65649)
- 自然(62874)
- 划(62172)
- 自然科(61347)
- 自然科学(61326)
- 自然科学基金(60226)
- 资助(58230)
- 编号(57414)
- 成果(48632)
- 部(44534)
- 重点(44170)
- 发(43234)
- 课题(39747)
- 创(39635)
- 国家社会(39448)
- 教育部(38488)
- 创新(37205)
- 人文(37125)
- 期刊
- 济(164550)
- 经济(164550)
- 研究(101002)
- 中国(58757)
- 财(51916)
- 学报(47393)
- 农(46088)
- 科学(42918)
- 管理(42375)
- 大学(35856)
- 学学(33564)
- 融(31365)
- 金融(31365)
- 农业(30446)
- 教育(30170)
- 经济研究(28158)
- 财经(27856)
- 技术(25693)
- 业经(24465)
- 经(24165)
- 问题(22298)
- 贸(18744)
- 技术经济(17181)
- 统计(16081)
- 业(16031)
- 国际(15531)
- 理论(15231)
- 世界(15188)
- 商业(15103)
- 经济问题(13971)
共检索到478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榛 曹利战
本文借助马克思初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地位论"假说,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化所受到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由此揭示劳动者地位受此影响而变化的机理,进而选择相关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与劳动者地位的变化高度相关。所以,改变我国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地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 马克思经济学 地位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帮喜 刘充 赵峰 黄阳华
现有文献对收入分配调整、经济结构变动和宏观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鲜有系统性研究。本文将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拓展为由固定资本、一般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组成的"马克思—斯拉法"型三部类结构表,并利用中国1987—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刻画投资驱动型增长下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之间的关系。文章测算了中国经济的工资—利润曲线,再根据实际与潜在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偏离度,评价了中国宏观效率提升的空间。结果表明,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预测;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外延式增长方式下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分析表明,在传统增长方式之下,改善宏观经济效率的空间极为有限,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巨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考察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在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收入占比的上升。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缩小了消费市场规模而抑制技术进步(消费效应),资本收入占比的提高使得企业技术投资面临更少的融资约束而促进技术进步(融资效应),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呈现出无关、线性或者倒U型关系,其具体关系要视消费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相对强弱而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意味着当前需要同时保护劳动和资本的...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初次收入分配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凤义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生产理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绍东
西方经济学对新古典范式的反思主要体现在重新将分工引入研究视野,而社会分工理论同样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甚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流派主要研究社会分工在生产力层次或生产关系层次上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像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那样将社会分工看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纽带和中介环节。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理论不仅从生产的物质和技术方面考察分工,更把社会分工看做一种制度关系,从而取得了相对于西方经济学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仁发 李娜娜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和动力,基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计算的产业结构变迁度和以第三产业占比超越变化为临界点两种方法,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典型事实,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不同,对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增长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过程,但随着产业结构变迁度提高,对质量型增长的促进作用稳步提升;进一步验证得到,当产业结构变迁度大于1或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质量型增长的促进作用超过对数量型增长作用。因此,新时代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度,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张衔
本文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发现中国制造业也出现了就业极化现象。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导致就业极化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模型的基础上,将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细分为一般生产资料生产分部类和机器人生产分部类,构建了一个扩展的两大部类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极化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既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导致就业极化,也可以通过压低工资率促使就业极化。来自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就业极化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进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但是,在就业极化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技能障碍使低技能劳动者无法进入高技能部门就业,影响了劳动者就业升级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乔榛
过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演变时简单地采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其实,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一个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深入解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要通过生产方式这样一个中介,一方面体现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孕育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制度演进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三个时期正相对应。这不仅表明用生产方式的演进可以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变迁,而且也表明马克思经济学中包含着具有现实解释力的理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柳欣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郭建辉
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当前大举进军金融领域,深入拓展金融业务,其经营活动金融化日益显著。作为私有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资本的逐利性使其对开展金融业务实现金融化改造有着狂热的渴求和不竭的动力,这也构成了其金融化的动因和本质。通过金融化活动,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困难。因此,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化行为,预防和隔断技术风险、垄断风险和监管风险,对保障金融平稳安全运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 金融化 政治经济学 外部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刚 王启慧 郑宇博
我国正处于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不同的改革方案。党和国家多次倡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本文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视角,基于全球背景和我国国情来考察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路径。本文认为我国在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应遵循渐进性、张力性和动态平衡性原则,最终达到既能利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正面效应,又能避免其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超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进行比较,既是对两种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性进行甄别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寻求能够解决现实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更为深刻和实用的分配理论的途径。批判实在论作为一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具有超越西方科学哲学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以之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分配理论在科学性上的差异则清晰可见。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和科学,对于对策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馗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广泛密切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过程也体现了分工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由于我国处于现代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西方的分工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并不适用。本文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进行拓展,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分析我国在现代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从而抑制利润外流并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关键词:
分工理论 现代产业链分工 利润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馗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广泛密切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过程也体现了分工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由于我国处于现代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西方的分工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并不适用。本文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进行拓展,并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分析我国在现代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从而抑制利润外流并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关键词:
分工理论 现代产业链分工 利润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维栋 张立君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美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变迁 ,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其做出逻辑一致的解释 ,认为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决定因素是剩余价值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