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7)
2023(7280)
2022(6007)
2021(5799)
2020(4640)
2019(10173)
2018(10254)
2017(19472)
2016(10279)
2015(11600)
2014(11021)
2013(10699)
2012(10110)
2011(9039)
2010(9403)
2009(9065)
2008(8700)
2007(7972)
2006(7241)
2005(6478)
作者
(28189)
(23306)
(23201)
(21982)
(14754)
(10999)
(10394)
(8871)
(8622)
(8228)
(7804)
(7623)
(7440)
(7307)
(7081)
(6879)
(6798)
(6783)
(6710)
(6704)
(5776)
(5577)
(5525)
(5368)
(5319)
(5185)
(5164)
(5116)
(4586)
(4573)
学科
(38129)
经济(38097)
(35316)
管理(34719)
(29904)
企业(29904)
技术(16049)
中国(15378)
方法(14765)
数学(12480)
数学方法(12350)
(12218)
技术管理(12178)
(10608)
业经(10601)
(10220)
(9319)
银行(9303)
(8973)
(8662)
贸易(8653)
(8492)
农业(7800)
(7429)
金融(7428)
(6944)
理论(6738)
地方(6695)
(6693)
(6406)
机构
学院(146509)
大学(143969)
(61886)
经济(60598)
管理(57561)
理学(48962)
理学院(48505)
管理学(47903)
管理学院(47615)
研究(46909)
中国(37491)
(31227)
(29895)
科学(26010)
财经(24029)
(22607)
(22398)
(21678)
中心(21193)
研究所(20030)
北京(19524)
经济学(18652)
(18621)
(18621)
师范(18474)
(18173)
业大(17877)
财经大学(17666)
(17351)
经济学院(16872)
基金
项目(90877)
科学(72695)
研究(72468)
基金(63883)
(54317)
国家(53805)
科学基金(46337)
社会(46204)
社会科(43820)
社会科学(43811)
(37531)
教育(33848)
基金项目(33750)
(30920)
编号(30101)
自然(27011)
自然科(26406)
自然科学(26400)
自然科学基金(25958)
(25813)
成果(25093)
资助(24082)
创新(22976)
课题(21944)
(20917)
重点(20569)
(20178)
(18839)
项目编号(18800)
国家社会(18638)
期刊
(72056)
经济(72056)
研究(47714)
中国(32201)
管理(25064)
(22432)
教育(21438)
科学(17906)
(17736)
学报(17216)
(16723)
金融(16723)
技术(14462)
大学(13816)
业经(13321)
学学(12801)
经济研究(12120)
农业(12076)
财经(11812)
(10232)
问题(9651)
科技(9626)
(9302)
技术经济(8621)
商业(8056)
理论(7599)
国际(7547)
(7501)
论坛(7501)
现代(7213)
共检索到227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鲁  
本文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了技术引进、R&D和FDI在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上的效果。结果表明,R&D、引进国外技术和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积累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R&D对创新能力积累的影响程度最高,而国内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对提升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所有制结构的分析则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对R&D支出向创新能力的转化起负面影响,而与引进国外技术支出和FDI向创新能力的转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创新能力积累的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FDI所能实现的创新能力转化效果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由于技术水平薄弱,R&D对创新能力的积累作用有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胜利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企业的知识积累与更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积累与更新既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我国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企业知识管理对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得出知识积累与更新对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只有做好知识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灿昊  段宇锋  
基于领导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对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的影响,引入知识积累、能力柔性,考察其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组织探索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交易型领导则对应用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在不同领导风格与双元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其中,知识积累在变革型领导与探索性创新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交易型领导与应用性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能力柔性在不同领导风格与双元性创新间具有调节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思龙  仝菲菲  韩阳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人才支持,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并使用2001-2019年的中国省份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各省份公共教育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通过公共教育投资提升教师工资、增加学杂费补贴以及助学贷款利息补贴,有助于降低接受教育家庭的收入门槛,从而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选择高等教育。(2)增加公共教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所在省份的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增加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研发和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提升所在省份的区域创新能力。(3)在公共教育投资渠道方面,提升教师工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公共教育支出比公共研发支出对区域创新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由于人才集聚效应,西部人才向东部流动,使得东部地区公共教育投资对区域创新力的提升效果远大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应加大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向落后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倾斜,加大对教师工资和学杂费的补贴力度。西部落后地区应改善用人环境,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岳希明  胡一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要求,为此需要对我国财富积累的现状、途径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国居民财富积累具有时间短、财富增长迅速、财富集中度高、实物资产占比过高等特点。在财富积累途径上,创立公司和工资等劳动收入是财富积累的两个主要渠道,财富转移和继承在当前的财富积累中尚不重要,但未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短时间内出现的财富急剧集中现象,我国需要通过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强薪酬管理调节高收入人口收入,建立和完善我国财产税体系,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等财税政策加以应对。但需要注意的是,依靠创立公司等的财富积累方式是健康的,应当得到支持、鼓励和保护,对其采取任何形式的调节措施,应做到有理有据和依法行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伍玉林  于东亮  
有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针对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地创新促进自身发展,即中小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战略、提高创新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依据中小企业的创新特点给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向的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培华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满足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措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积极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搭建学生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迎  李俊刚  吴明忠  庄明辉  黄金侠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大学生适应性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高校传统的知识输入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人的智能开发的需求,必须从根本上反思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变思路重新设计,实行创新教育。文章探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强化第二课堂管理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春艳  肖国东  刘海波  
目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多从网络观、系统观、制度观等视角来进行分析,很少有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组织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事实上,不深入到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找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障碍因素,也就无法探寻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科旭  
探索与延伸高校策划能力的培养方向,核心在于要顺应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状况,将企业策划与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向,为高校人才职业化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人才企业策划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合理引导组织策划、资源整合与优化、统筹兼顾能力的协作配合。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拓展营销的主体性因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等方面,从而展现培养路径探索的创新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舒辉  
本文在论述企业创新能力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可分解为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持创新能力三元结构的基本结构框架,并就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几种主要途径展开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科旭  
探索与延伸高校策划能力的培养方向,核心在于要顺应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状况,将企业策划与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向,为高校人才职业化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人才企业策划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合理引导组织策划、资源整合与优化、统筹兼顾能力的协作配合。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拓展营销的主体性因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等方面,从而展现培养路径探索的创新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兆良  田淑英  
运用中国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生态资本外部性特征的视角,考察生态资本对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资本能够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生态资本并不能直接引致创新效率提高,生态资本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外部性上,人力资本积累是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主要渠道。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生态资本有助于提高健康人力资本,提高创新水平;第二,生态资本有助于人力资本集聚,提高以社会网络与相互沟通为特征的社会资本,推动整个社会创新的灵感;第三,生态资本可以提升幸福感,提高个体在工作中的创新与创造能力。需要加大生态资本投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以推动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结银  张艺  
在积累性创新链中,创新收益在序贯创新者之间的分配是一个重要的激励问题,一个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应该使得积累性创新的利益在序贯创新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假定,研究了积累性创新中最优专利许可费大小和时序决定问题。与Green&Scotchmer、Scotchmer的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事前专利许可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先期创新者对后续创新者的敲竹杠行为。本研究为现实中观察到的一些产业中事后专利许可现象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家骥  施培公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但是,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处于国际技术扩散链的下游环节,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仅仅是新技术的被动使用者而很难开展技术创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如资金短缺、信息不灵、管理手段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