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8)
- 2023(13458)
- 2022(11618)
- 2021(10657)
- 2020(8917)
- 2019(20675)
- 2018(20668)
- 2017(39746)
- 2016(21606)
- 2015(24578)
- 2014(25066)
- 2013(25017)
- 2012(23994)
- 2011(21888)
- 2010(22525)
- 2009(21030)
- 2008(21185)
- 2007(19665)
- 2006(17530)
- 2005(16192)
- 学科
- 济(98475)
- 经济(98384)
- 业(64102)
- 管理(63577)
- 企(50842)
- 企业(50842)
- 方法(37126)
- 数学(31694)
- 数学方法(31445)
- 中国(31133)
- 农(29414)
- 地方(26547)
- 业经(23414)
- 财(22394)
- 技术(21748)
- 制(20579)
- 农业(19411)
- 贸(18307)
- 贸易(18289)
- 银(18147)
- 银行(18115)
- 学(17930)
- 易(17666)
- 行(17462)
- 融(16740)
- 金融(16738)
- 理论(14779)
- 和(14765)
- 地方经济(14761)
- 发(14589)
- 机构
- 学院(321465)
- 大学(317745)
- 济(135661)
- 经济(132615)
- 管理(120295)
- 研究(110462)
- 理学(101215)
- 理学院(100040)
- 管理学(98549)
- 管理学院(97910)
- 中国(85873)
- 京(68520)
- 科学(65789)
- 财(64431)
- 所(56969)
- 农(53228)
- 江(52558)
- 中心(50979)
- 研究所(50724)
- 财经(49631)
- 业大(44601)
- 经(44527)
- 北京(44370)
- 范(43454)
- 师范(43034)
- 州(42408)
- 农业(41367)
- 经济学(41255)
- 院(39308)
- 经济学院(37293)
- 基金
- 项目(196704)
- 科学(153704)
- 研究(150074)
- 基金(137276)
- 家(117673)
- 国家(116562)
- 科学基金(99016)
- 社会(93432)
- 社会科(88552)
- 社会科学(88530)
- 省(81087)
- 基金项目(72893)
- 教育(69033)
- 划(66531)
- 编号(63126)
- 自然(60340)
- 自然科(58844)
- 自然科学(58828)
- 自然科学基金(57779)
- 资助(55298)
- 成果(52501)
- 发(48710)
- 创(45606)
- 课题(45185)
- 重点(44506)
- 部(42996)
- 创新(41848)
- 发展(39824)
- 展(39161)
- 性(37763)
- 期刊
- 济(162999)
- 经济(162999)
- 研究(101625)
- 中国(72482)
- 农(50149)
- 财(49659)
- 管理(46781)
- 学报(44750)
- 科学(42618)
- 教育(41690)
- 融(34428)
- 金融(34428)
- 大学(33895)
- 农业(33660)
- 学学(31329)
- 技术(31221)
- 业经(29004)
- 经济研究(25419)
- 财经(24514)
- 问题(22062)
- 经(21259)
- 技术经济(18267)
- 业(18257)
- 贸(17440)
- 商业(16930)
- 图书(16679)
- 科技(16434)
- 理论(15693)
- 坛(15498)
- 论坛(15498)
共检索到507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柯
目前,我国创新型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客观分析我国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创新型产业发展的现状1.创新型产业总量发展迅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文章明确界定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阐述了集群的创新型和低成本型两种发展道路,并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了认识集群的多个视角———全球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区域发展等,从而说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最后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 新型工业化道路 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国文
创新型产业集群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重任。当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究竟是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采用2005—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否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资源型地区、中心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岩玉
创新型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为代表的创新型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在推动着创新性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创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创新型 金融支持力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元贵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汽车工业发展早期产业领袖的资料和产业发展的数据,归纳总结了汽车产业领袖人物的特征及其产生规律。随后,对这些规律性的特征进行细化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企业家产生的条件和环境,以及目前中国发展汽车工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汽车工业 产业领袖 创新 自由竞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冀新 汤洁文
高端化与创新融合纵深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新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我国设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来,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为厘清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的影响机制,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其中以第二批和第三批获批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53家高新区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未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60家高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2018年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能显著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能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提升,但R&D人员投入对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为此,应结合各国家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一、论坛背景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为进一步促进有关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学术深入和思想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欢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是突破传统产业集群低端锁定与促成产业升级的政策尝试。基于2006-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设立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但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与高行政级别城市相比,试点政策对一般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但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能够强化政策激励、增强科技型人才储备和改善创新环境,进而对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景国文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保持要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的稳定增长,更要注重其质量和结构的提升,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水平产业发展则可以有效促进高质量外资流入。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检验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城市的FDI流入,其中存在试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促进FDI流入的机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成本低城市的FDI流入,但会抑制劳动力成本高城市的FDI流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FDI流入促进效应在财政实力较强的城市更加明显;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对FDI影响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可以通过促进FDI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创新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继续扩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伟萍 张超 向晓梅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中介效用模型和三重差分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其所拉动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及创新能力提升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在作用效果层面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存在城市间的异质性,对重点城市的影响程度更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构建产业集群绿色创新体系,推动城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碚
当前,我国中西部经济加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而必须以更高标准实现环境保护和更高效率利用资源也正成为全球性的行动。在此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要注重增长的速度和经济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全国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单位和47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不同地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特色;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布局依托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满足了协调发展要求;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各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重要细分行业还缺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未来,应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连片发展,促进建成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促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的深度分工协作,增强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保峰 任政坤 周霞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2015年和2016年我国各省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认为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效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与纯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大;非有效省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科技资源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各省份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不大,并呈缩减趋势。基于此,提出六点提升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波
核心提示高品质创新载体是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创新型产业用地是高品质创新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以成都为例,在分析沿海城市创新型产业用地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新载体用地准入、供应等管理机制优化的策略。项目内确实无法配建人才公寓和租赁性住房,可在项目辐射的合理半径内进行配置,增加住房供给优先满足科创人群的住房需求,实现产城融合、功能复合、职住一体。降低用地成本,提升政策吸引力。通过弹性供地方式降低用地成本、提高项目的转让分割比例、降低分割单位面积等措施,提升政策的吸引力。首先,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采用弹性供地的方式降低初始拿地的成本,无论是M0还是A36,都优先安排20年的出让时限;其次,提高M0和A36项目用房的分割转让比例至50%,同时采用双控25%来严格规范分割转让行为,即允许25%直接分给转让,剩余25%采用先租后让方式,在承租企业达到约定税收、研发投入等准入条件后方能进行分割转让,且受让方取得不动产权证后5年内不能进行二次转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拿地积极性,也可以防止产业项目房地产化;最后,将M0和A36的最小分割单位面积降低至300平方米,有利于项目企业快速回笼资金,提升政策的吸引力。严格实行准入管理,强化用地监管措施。笔者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准入管理,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用地税收、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研发人员与从业人员比、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重要指标都明确写入出让文件。同时,建立分阶段的履约考核机制,在建成投产阶段,强化竣工时间、投产时间、投资强度等的考核;在生产经营阶段,强化物业自持率、产出效率、财政贡献、环保节能等的考核。最后,强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处置手段,如没收开发主体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停止剩余未分割转让部分进行分割转让和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将开发主体列入失信"黑名单"不得参与土地竞拍、直接无偿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地准入和履约监管的严格要求,可以进一步缩小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套利空间,依托创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和开发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