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9)
2023(9419)
2022(8095)
2021(7725)
2020(6427)
2019(14557)
2018(14688)
2017(28479)
2016(15469)
2015(17195)
2014(17610)
2013(17198)
2012(16215)
2011(14667)
2010(15211)
2009(14567)
2008(14385)
2007(13469)
2006(12337)
2005(11356)
作者
(44653)
(36847)
(36481)
(35056)
(23486)
(17310)
(16634)
(14089)
(13895)
(13500)
(12343)
(12200)
(11976)
(11847)
(11538)
(11364)
(10901)
(10766)
(10741)
(10557)
(9484)
(9083)
(8925)
(8518)
(8413)
(8368)
(8277)
(8110)
(7497)
(7453)
学科
(55426)
经济(55346)
管理(52279)
(49794)
(41519)
企业(41519)
中国(20923)
方法(19939)
(18771)
(17972)
(17460)
技术(17291)
数学(16844)
数学方法(16543)
(14088)
银行(14068)
业经(13665)
(13562)
(12970)
技术管理(12263)
(12072)
贸易(12061)
(11849)
(11779)
(11713)
金融(11706)
农业(11518)
(11307)
地方(11066)
理论(10528)
机构
学院(222051)
大学(219363)
(92295)
经济(90056)
管理(85345)
研究(75474)
理学(71297)
理学院(70564)
管理学(69541)
管理学院(69087)
中国(61528)
(48924)
(46873)
科学(42790)
(38390)
(36815)
财经(36387)
中心(34838)
研究所(33707)
(33295)
(32638)
北京(30562)
(29322)
(28933)
师范(28664)
业大(28275)
(27436)
经济学(26910)
财经大学(26404)
农业(25627)
基金
项目(132653)
科学(104616)
研究(104031)
基金(93041)
(79342)
国家(78578)
科学基金(67040)
社会(64359)
社会科(60878)
社会科学(60868)
(53829)
教育(48597)
基金项目(47941)
(44748)
编号(43831)
自然(40787)
自然科(39838)
自然科学(39824)
自然科学基金(39135)
成果(38458)
资助(38185)
(32676)
课题(32303)
重点(29560)
创新(29529)
(29525)
(29309)
(27072)
项目编号(26942)
(26243)
期刊
(112695)
经济(112695)
研究(75612)
中国(50578)
(37090)
管理(36188)
教育(31997)
(31558)
(28783)
金融(28783)
学报(28522)
科学(27705)
大学(22312)
技术(21152)
农业(20750)
学学(20549)
业经(19904)
财经(18170)
经济研究(17832)
(15727)
问题(15058)
(13206)
科技(11975)
技术经济(11752)
理论(11635)
(11481)
论坛(11481)
国际(11297)
图书(10858)
商业(10690)
共检索到361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磊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个人和小型团队为主的"创客"迅速兴起,并逐步成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新生力量,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与创新模式的变动趋势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仍存在创新人才缺少、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滞后、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支持模式,为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政福  高璐  翟子瑜  
中国正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亟待加快从要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区域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任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磊  郑丕谔  李京  王中权  朱连泰  
加快建设、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有效动员能力;既能够激发创新行为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够使各部分有效整合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当前要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政策上、体制上有所突破。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蔡世忠  薛喜梅  
阐释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需求主体、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六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等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构筑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艳  李郑民  杨迅周  刘夏茹  杨文新  
文章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分析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产学研合作在主体、利益分配、风险、沟通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解决好利益分配、降低风险、加强产学研各方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改善外部环境等具体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薛晓光  高秀春  张亚莉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世界竞争中并没有全面发挥效用,因此,文章结合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的实际历程和经验,为加速优化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并按照实际的规划部署中实现2050年创新型强国的战略目标,针对中国的实际发展历史及存在问题,找到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阳群  魏建良  
文章首先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强化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宛福成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对国家创新体系 ,图书馆应采取如下对策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走合作、协调发展之路 ;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工作 ;调整知识结构 ,注重人才培养 ;改革、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树全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应包括五个子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与应用系统。当前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重大与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在创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立良好环境、加强协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陆大道  
我国新区新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不断上新台阶的支柱。新区新城的进一步发展关键是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要加强各类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组织各种功能空间、相应的决策和运作的人员群体空间,建设相应的各种类型平台,成为彼此互动与交流的具有竞争力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成为多层次、多领域、多范畴的彼此相互链接的创新"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元  王海燕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创新体系研究中存在的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认为我国的创新体系是一个事前概念,创新体系的研究应从国家、产业、区域等多个层次充分重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应慎重开展不同区域之间创新体系及创新能力的评价和比较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对我国的政治、经济、贸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冲击,可以预见我国社会经济将更加对外开放,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作为服务于社会经济的统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统计创新势在必行。一、加入WTO后统计面临新的挑战统计通过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规律性而服务于社会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龚艳萍  周育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杏花  李抗  
开放体系下 ,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中 ,金融创新缺乏活力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金融创新是新世纪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是开放体系下我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从创新的机制、政府角色、技术、人才、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法律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