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2)
- 2023(17562)
- 2022(15096)
- 2021(14109)
- 2020(12087)
- 2019(27736)
- 2018(27616)
- 2017(53701)
- 2016(29066)
- 2015(32236)
- 2014(32007)
- 2013(32085)
- 2012(29610)
- 2011(26401)
- 2010(26707)
- 2009(25091)
- 2008(25191)
- 2007(22802)
- 2006(20307)
- 2005(18563)
- 学科
- 济(117343)
- 经济(117189)
- 业(109748)
- 管理(100320)
- 企(97102)
- 企业(97102)
- 方法(54785)
- 数学(44583)
- 数学方法(44177)
- 财(40134)
- 农(34364)
- 业经(33793)
- 中国(32087)
- 务(29009)
- 财务(28940)
- 财务管理(28896)
- 制(28635)
- 企业财务(27556)
- 农业(23724)
- 技术(23412)
- 银(22712)
- 银行(22656)
- 学(21989)
- 行(21563)
- 理论(21379)
- 贸(21209)
- 贸易(21190)
- 易(20614)
- 和(20475)
- 融(20281)
- 机构
- 大学(418598)
- 学院(418000)
- 济(170535)
- 管理(170288)
- 经济(166966)
- 理学(145725)
- 理学院(144234)
- 管理学(142091)
- 管理学院(141326)
- 研究(135308)
- 中国(109194)
- 京(89862)
- 财(85101)
- 科学(81919)
- 农(69087)
- 所(68392)
- 财经(67008)
- 江(63021)
- 中心(61578)
- 研究所(61333)
- 业大(61281)
- 经(60911)
- 北京(57172)
- 农业(54405)
- 经济学(50619)
- 州(50521)
- 财经大学(49906)
- 范(49759)
- 师范(49222)
- 院(49070)
- 基金
- 项目(272547)
- 科学(215062)
- 基金(199492)
- 研究(198596)
- 家(173513)
- 国家(172018)
- 科学基金(148745)
- 社会(125776)
- 社会科(119204)
- 社会科学(119174)
- 省(105859)
- 基金项目(105767)
- 自然(98000)
- 自然科(95777)
- 自然科学(95749)
- 自然科学基金(94146)
- 教育(89953)
- 划(88690)
- 资助(82561)
- 编号(79962)
- 成果(64882)
- 部(60668)
- 重点(60251)
- 创(59950)
- 发(57186)
- 创新(55362)
- 课题(54235)
- 科研(52138)
- 教育部(52085)
- 业(51682)
- 期刊
- 济(191586)
- 经济(191586)
- 研究(127870)
- 中国(80394)
- 财(69195)
- 管理(68863)
- 学报(63803)
- 农(62767)
- 科学(59416)
- 大学(48786)
- 学学(46212)
- 融(45819)
- 金融(45819)
- 农业(43022)
- 教育(39946)
- 技术(35667)
- 财经(33850)
- 业经(32167)
- 经济研究(29891)
- 经(28864)
- 业(25155)
- 问题(24811)
- 技术经济(22386)
- 理论(21144)
- 现代(20415)
- 科技(20270)
- 贸(19643)
- 财会(19621)
- 商业(19325)
- 实践(18984)
共检索到63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维 吴世农
创业板公司高管和大股东不断减持其股份套取现金,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从财务绩效、股权结构、市场态势、减持后果等方面研究高管和大股东的减持套现行为。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如何,大股东和高管面对高额收益,具有强烈的减持动机;第二,在高管减持过程中,其减持比例与公司成长性成反比,并具有明显的择机特征;第三,在大股东减持过程中,其减持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成反比,但与股价高低无关,表明无论股价高低,其仍然减持套现获取高额收益;第四,第一大股东对其他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无制约作用;第五,高管和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导致市值下降,造成投资者损失。尽管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对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风险偏好 创业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辛磊 宋玉霞
本文收集了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4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高管与大股东减持状况及减持的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财务绩效反应。实证结果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行为会导致企业短期股价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来自减持公告信息,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存在"时机选择",在减持日股价收益率达到最高,在减持后股价收益率显著下降。此外,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也产生负反应,并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王利君
文章以深圳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短时间窗口的视角考察其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减持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时进行了精准的时机选择;而市场认为大股东减持传递出公司估值偏高、业绩不佳的信号,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非控股股东;低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高市盈率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低市盈率公司股东;绩差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绩优公司股东;小规模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大规模公司股东。基于此,从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时机选择 市场反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明 付子俊
本文选取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明显,而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明 付子俊
本文选取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明显,而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成喆 张涛 慈佳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大股东 再融资 股权成本 债务成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闻岳春 李峻屹
基于事件研究法构建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地分析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股票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会在短期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公告日当天及后一天,并有一定的持续作用;不同的行业公司股价对于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反应不同,信息技术行业对于增持行为的敏感度更高。从影响市场效应因素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公司规模对于市场效应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财务杠杆则是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于创业板改进监管、完善信息披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志忠 周炜 谢文丽
本文通过建模在理论上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动机,发现除了逢高减持外,公司业绩差、公司巨额对外担保、大股东严重掏空也是大股东减持的原因。经验证据支持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通过转移公司资源或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仍然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大股东能够顺利地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根源在于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够。研究发现在法律制度环境指数较低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容易遭受大股东的减持。
关键词:
大股东 减持 掏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明安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的解释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控股股东持股的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非流通性"(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非流通性,也包括法律上可正常流通但控股股东不愿行使流通权而导致的非流动性)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通过银行系统获取租金的激励使得企业债券的发行难以实施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权融资偏好 股权分置 全流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金艳 秦基超 宋蕾
采用持有创业板公司股票的基金年度投资组合数据,选取投资组合集中度、投资组合周转率和风险偏好等三类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基金分为风险厌恶的积极型基金和风险偏好的消极型基金,并考察了异质基金对创业板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金整体持股比例越高,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越高;风险厌恶的积极型基金会对公司风险承担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表明风险厌恶的积极型基金通常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而风险偏好的消极型基金因持股时间往往较短,并不十分关注公司长期收益,对公司风险承担无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基金异质 风险偏好 风险承担 创业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延坤
本文以乐视网为例,从创业板大股东减持的现状出发,叙述乐视网大股东减持事件,分析乐视网减持事件的经济后果,并针对创业板大股东减持事件提出完善对策:强化保荐机构责任,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机制,鼓励信息使用者监督以及加强创业板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
关键词:
创业板 乐视网 大股东减持 信息披露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翠凤 吴世农 刘威
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险投资介入中国创业企业的偏好及其方式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在投资偏好上,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很近,或创业企业有财务性竞争优势时,即拥有负债不付息与负债赚息的盈利模式时,风险投资介入创业企业的可能性更大;(2)在联盟介入方式上,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较近,或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企业较近又同时拥有创业板IPO的经验时,或当风险投资与承销商是母子公司或财务顾问等利益关系时,风险投资单独投资的可能性更大;(3)在同一风险投资重复介入方式上,当风险投资介入后创业企业上市所需时间越长,或当风险投资距离创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投资偏好 介入方式 创业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焯华 樊家秀
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对证监会公布的创业板涉嫌违规减持、内幕交易的案件进行研究,通过实际和预期收益率对比,列举了向日葵内幕交易案和掌趣科技涉嫌内幕交易停牌核查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研究方法对创业板公司内幕交易案件能够准确判断,运用累积异常收益率等指标,对判断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行为是否利用内部人信息优势违规操作有一定指示作用,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制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拥军 宋梦佳 钟海燕
本文以2013年12月31日以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4年为研究期间,分析和比较了高管减持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送转比例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高管减持公司的送转比例均高于未减持公司,并且其减持规模越大,公司送转比例就越高。特别是创业板公司,不仅其送转比例显著高于中小板公司,而且高管减持对其送转比例的影响程度也明显高于与之类似的中小板公司。本文以期为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公司财务行为和高管人员交易行为的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管人员 送转股 减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