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3)
2023(12995)
2022(11224)
2021(10325)
2020(9126)
2019(21048)
2018(20949)
2017(41192)
2016(22064)
2015(25164)
2014(25244)
2013(25160)
2012(23468)
2011(21413)
2010(21546)
2009(20454)
2008(20024)
2007(17836)
2006(15688)
2005(14045)
作者
(64896)
(54430)
(54403)
(51958)
(34467)
(26123)
(25027)
(21438)
(20506)
(19337)
(18426)
(18159)
(17245)
(17051)
(16888)
(16665)
(16428)
(16124)
(15722)
(15598)
(13542)
(13340)
(13276)
(12454)
(12410)
(12204)
(11919)
(11788)
(11089)
(10683)
学科
(113251)
经济(113147)
管理(63968)
(60491)
方法(49770)
(49234)
企业(49234)
数学(44511)
数学方法(43984)
中国(26351)
(25084)
(24894)
地方(22860)
(21345)
业经(20471)
(19354)
(18288)
贸易(18279)
(17663)
农业(16343)
(15488)
财务(15439)
(15428)
银行(15398)
财务管理(15395)
(15160)
环境(14938)
(14707)
金融(14704)
(14687)
机构
大学(332287)
学院(330937)
(146656)
经济(143702)
管理(128486)
理学(110946)
研究(109888)
理学院(109686)
管理学(107742)
管理学院(107132)
中国(83617)
(68980)
(66728)
科学(65553)
(55238)
财经(53853)
中心(50516)
(50383)
研究所(49976)
(48622)
(48338)
业大(46796)
经济学(46193)
北京(43470)
(41674)
经济学院(41506)
师范(41296)
财经大学(39811)
农业(39666)
(39301)
基金
项目(214829)
科学(169861)
基金(158111)
研究(154599)
(137088)
国家(136016)
科学基金(117272)
社会(100092)
社会科(95039)
社会科学(95014)
基金项目(83836)
(82767)
自然(76086)
自然科(74346)
自然科学(74324)
自然科学基金(72982)
教育(71384)
(69857)
资助(65851)
编号(61983)
成果(49822)
(48527)
重点(48273)
(46221)
(43864)
课题(42084)
教育部(41866)
科研(41672)
国家社会(41644)
创新(41143)
期刊
(161978)
经济(161978)
研究(97656)
中国(55908)
(51840)
学报(48273)
管理(47099)
科学(45427)
(44178)
大学(36743)
学学(35003)
技术(30000)
农业(29716)
(29325)
金融(29325)
财经(27369)
经济研究(27062)
教育(26387)
业经(24563)
(23523)
问题(21863)
统计(20011)
技术经济(18811)
(17575)
(17408)
理论(16403)
决策(16085)
商业(16026)
(15198)
现代(14741)
共检索到48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智新  梁翠  
依据31个省域数据,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在地理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效、降低刑事犯罪率的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刑事错案率对刑事犯罪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雪  苏群  周春芳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导致居民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可能致使行为人寻求非正当渠道获取财富,甚至产生报复等极端行为,由此致使刑事案件增多。文章利用1999–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住房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的角度对刑事犯罪率不断攀升做出解释,并构建收入差距这一中介变量分析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比、教育、福利支出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对犯罪率攀升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并且以房价收入比衡量的住房支付能力越差,犯罪率越高。另外,房价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盈江  
聋人刑事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棘手的问题。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它的根源,结合从事聋教育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之参加公、检、法机关办案过程中承担手语翻译的实践经历,以聋人犯罪动机为主线,结合典型案例对聋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进行剖析,为家庭、社会、学校、司法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学斌  
重大刑事案件直线上升,案件的构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1978年以前,湖北省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在千起左右浮动。但从1979年开始逐年增多,到1983年出现第一次波峰。经过“严打”第一战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刑事大案大幅度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1984年的刑事大案比上年下降了2.53%。但由于种种原因,从1985年开始,刑事大案又开始回升,1986年和1987年分别比上年递增9.5%和18.1%。1988年继续增加,1990年猛增到2万多起,出现第二次波峰。就1990年而言,全年刑事大案比“严打”开始时的1983年上升4.03倍。1991年1至9月,全省大案又比去年同期上各11.1%,可见,大案上升的势头仍在持续。重大刑事案件的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刑事大案在全部案件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79年,我省重大刑事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重仅为4.88%,以后逐年递增,1984年开始突破1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张家平  
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往多是基于线性模型开展的。而在实际中由于受诸多其他因素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动态的非线性效应。本文使用我国1981—2012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STR模型对此问题开展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率的影响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存在的正向非线性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阶段变化特征。具体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1986年之前的平衡I期、1986—1993年间的急剧波动I期、1993—1998年间的平衡II期、1998—1999年间的上升期、1999—2002年间的平衡III期、2002—2008年间的急剧波动II期和2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春良  易君健  
本文在扩展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推导了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利用1988~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计量分析。在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及其他相关社会经济变量之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将导致刑事犯罪率显著上升0.37%,绝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刑事犯罪率将显著上升0.38%,该结论在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中保持稳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伯凡  曹建华  
现有关于犯罪率的研究普遍忽略了空间因素的影响,研究框架局限于单一地区内部,忽略了区域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计算犯罪率的莫兰指数,我们发现我国的刑事犯罪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那么这种空间相关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呢?基于对现有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说:第一,某一区域相邻区域的犯罪率对该区域的犯罪率具有正向影响;第二,收入水平、人力资本、福利支出、城市化和公共安全支出不仅仅会影响本地区的犯罪率,还会影响相邻地区的犯罪率。我们选取了1998-201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利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这两种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假说1成立,本地区的犯罪率对相邻地区的犯罪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  阎耀军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庆祖杰  
根据在特殊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参加公、检、法机关办理聋哑人案件的实践经验 ,归纳出聋哑人犯罪的特点 ,剖析聋哑人犯罪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  阎耀军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同益  
针对中国不断攀升的犯罪率,文章借助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和PMG模型研究了外来人口比重与刑事犯罪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考察了户籍制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在过去的户籍制度下,外来人口比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刑事犯罪率,但这主要是由外来人口中的暂住人口的增加导致的,户籍迁入人口的增加没有对犯罪率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放松户籍管制、提高外来人口获得当地户口的概率(入户概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刑事犯罪率,而且当入户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外来人口的增加将不再对犯罪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和犯罪的机会成本出发为理解外来人口与犯罪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吕曰东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在增加犯罪预防成本和救助被害人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投入比例,可以使社会效用趋向最大化。同时,这种分析可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说明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应来源于国家财政,是财政支出的有效率选择;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应按其物质损失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兰香  
以11个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判决为蓝本,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刑事责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司法机关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的判决基本体现了罪刑相一致的原则,部分体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针对判决中刑罚整体而言较重、在罚金和赔偿损失发生冲突时价值选择不明朗、植树造林判例太少、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没有必要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司法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运锋  
从证券犯罪的发展态势看,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非常必要。"严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扩大证券犯罪范围,严密刑事法网;修改证券犯罪的刑罚配置,强化刑罚的严厉性;刑法干预应及时与确定,严格执法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