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81)
2023(20610)
2022(17855)
2021(16740)
2020(14239)
2019(32639)
2018(32576)
2017(62941)
2016(34638)
2015(39271)
2014(39473)
2013(38856)
2012(36259)
2011(33038)
2010(33758)
2009(31469)
2008(31122)
2007(28075)
2006(24772)
2005(22463)
作者
(102141)
(84870)
(84742)
(80439)
(53992)
(40793)
(38603)
(33320)
(32177)
(30751)
(28756)
(28578)
(27104)
(27038)
(26442)
(26259)
(25532)
(25211)
(24458)
(24259)
(21290)
(21226)
(20867)
(19281)
(19076)
(19017)
(18947)
(18939)
(17270)
(16865)
学科
(145373)
经济(145221)
管理(99387)
(94052)
(76774)
企业(76774)
方法(63377)
数学(54949)
数学方法(54138)
中国(41080)
(40345)
(36793)
地方(33811)
业经(32372)
(30761)
(28878)
(26629)
贸易(26611)
农业(26567)
(25780)
(23812)
银行(23746)
理论(23696)
(22777)
(22554)
金融(22551)
(22326)
环境(21980)
技术(21786)
(21374)
机构
学院(499454)
大学(499023)
(199328)
经济(194802)
管理(191421)
研究(170971)
理学(164283)
理学院(162385)
管理学(159288)
管理学院(158376)
中国(128912)
(107598)
科学(106734)
(94658)
(88109)
(84033)
研究所(79617)
中心(77305)
(75979)
业大(74272)
财经(74173)
北京(68646)
(67442)
(67022)
师范(66785)
农业(65817)
(61873)
(61548)
经济学(59827)
财经大学(54733)
基金
项目(328050)
科学(256213)
研究(239756)
基金(234586)
(204555)
国家(202800)
科学基金(172600)
社会(148664)
社会科(140782)
社会科学(140745)
(129937)
基金项目(123290)
自然(112021)
教育(111660)
自然科(109345)
自然科学(109319)
(109276)
自然科学基金(107311)
编号(99379)
资助(98223)
成果(82422)
重点(74234)
(72341)
(71964)
课题(69756)
(67648)
创新(63153)
科研(62455)
教育部(61311)
项目编号(60567)
期刊
(225463)
经济(225463)
研究(148896)
中国(100767)
学报(79395)
(76982)
科学(72476)
(72398)
管理(71044)
教育(59928)
大学(59260)
学学(55614)
农业(52648)
(45867)
金融(45867)
技术(44782)
业经(37972)
财经(36000)
经济研究(35987)
(30836)
问题(29765)
(27702)
图书(26114)
技术经济(24956)
统计(24490)
理论(23451)
(23333)
(23248)
科技(23151)
商业(23111)
共检索到750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渠道和方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显得愈发重要。文章首先以中国公共组织的分权式治理结构为背景,通过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以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为特征的分权治理结构存在激励不相容性,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分割"策略;其次,通过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从双重任务互替、独立和互补三种情形考察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水平;最后,文章从政府规制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在政府之间建立一个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徐磊  
地方政府债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时空分布是否均衡、时空经济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不仅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切合我国当下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的政策背景与发展方向。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实际出发,建立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增量和存量地方政府债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经济效应,并根据举债冲击的时空传导效应,讨论地方政府债务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时空分布和举债冲击在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基础设施存量和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之间的时空传导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区域经济未能实现彼此协同促进、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革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分配制度、支持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关注区域债务风险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慧珺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拟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视角出发,讨论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整体表现出规模大、隐形债务占比高、风险有所上升的特点,各地区负债率及“显性—隐形债务结构”均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短期来看,欠发达地区的显性债务扩张,发达地区的隐性债务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类似。长期来看,欠发达地区债务风险积累更快,地区间差距也可能会因此加大。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当优化债务结构;关注欠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重点化解欠发达地区债务偿付风险;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适当转移杠杆;规范融资渠道,避免发达地区隐性债务盲目持续扩张;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支出乘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厉敏萍  熊璋琳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地方政府是本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区域经济的协调者及市场运行的监管者。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在观念、制度、机制及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鲁勇睿  
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具有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影子信用的功能,理应被作为影子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对理财产品销售实施管理的活动中,由于监管部门、银行与其员工之间存在多重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势必导致金融监管整体目标的失效。因此,从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有必要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则配置银行的内控责任,并严格银行员工的违规责任,加强理财产品购买者的风险教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文超  
运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在考虑市场化程度差异的情况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弱会由于区域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表现出随着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深化,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市场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弱;而在市场化发展较不成熟的区域,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因此,在区域市场化程度未达到门槛值之前,须充分发挥政府竞争的积极作用,通过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等方式促进区域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地区间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市场化程度达到门槛值之后,应适当降低政府竞争的力度,使政府更多地让位于市场,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效率损失,加强行政制度建设,不断消除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政性障碍,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好服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杜传忠  张丽  
本文将地方政府对不同产出目标的偏好引入传统DEA模型,提出了一个能够体现不同产出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偏好型DEA模型,以期能更准确地评价多重目标约束下的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普遍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首要目标,但部分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和区域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地区层面上,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在四种偏好类型下均完全有效之外,东北和北部沿海地区更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保障,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地区更偏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黄河中游地区更偏好公共服务和经济增长,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则仍将发展经济作为政府职能的首要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健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对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的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的区域不协调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提上议事内容。本文揭示了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四项目标,处理三对关系,实施五项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艳丽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玉珑  刘黄欢  
文章将二氧化硫减排过程对经济产生的正的外部性考虑进电能与环境发展系统,同时对政府进行理性人的假设,设计电能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的政府规制效用函数。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Panel Data和微观经济学中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对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1995~2006年电能-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的政府规制偏好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环境法规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各省市政府对于电能生产的偏好有所下降,对污染物减排的偏好逐渐上升。同时发现,在火电生产大省中,二氧化硫减排的偏好与各地区GDP有着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胜泽  
一、引言世行贷款是我国政府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自1981年我国政府利用第一个世行贷款项目以来,截至2006年6月30日,世界银行累计批准对华贷款约405.34亿美元,支持了274个项目,使我国利用世行贷款总额居世行贷款国首位。我国政府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景华  刘炼  
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区域增长的差异。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成为研究地区经济差距变动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区域经济效应,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性,又及时弥补地方政府竞争中的制度缺陷,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运用古诺博弈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分析了非正式制度歧视路径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歧视引致的交易成本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部性的作用下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着非正式制度的变化轨迹,正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削弱非正式制度歧视,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负外部性的地方政府行为,会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外,非正式制度复杂度在短期内加剧非正式制度歧视,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扶扬   刘睿智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明显缩小了东部和中西部的总产出与人均收入差距,但却推动了区域间的地方政府债务分化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内生最优行为,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分布特性和地区发展差异。进一步,本文聚焦土地和地方政府激励,探讨了缓解区域分化问题的要素配置方案。研究发现:现实中偏向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配置可以缩小产出与人均收入的差距,但在地方政府内生激励与行为下会带来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产出受限等问题;若仅推动土地要素向发达地区配置,尽管能够提高经济总体产出,却会加剧人均收入分化;只有同时推动土地和劳动力向优势地区集聚,才能在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的同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多重政策目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静  徐晓玲  曾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