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0)
2023(7188)
2022(6174)
2021(5713)
2020(5028)
2019(11608)
2018(11450)
2017(23916)
2016(12425)
2015(14145)
2014(14056)
2013(14242)
2012(13673)
2011(12411)
2010(12543)
2009(11684)
2008(11669)
2007(10350)
2006(9174)
2005(8380)
作者
(35566)
(29608)
(29475)
(28227)
(19149)
(14373)
(13561)
(11356)
(11043)
(10662)
(10037)
(9876)
(9494)
(9433)
(9294)
(9235)
(8658)
(8641)
(8604)
(8600)
(7480)
(7209)
(7180)
(6680)
(6628)
(6621)
(6596)
(6340)
(6019)
(5779)
学科
(59642)
经济(59584)
(35228)
管理(34551)
方法(33503)
数学(30738)
数学方法(30588)
(27055)
企业(27055)
(25282)
贸易(25273)
(24667)
(17112)
中国(16950)
(14199)
(14022)
(12075)
(10858)
银行(10850)
(10453)
金融(10453)
(10430)
(10331)
出口(10320)
出口贸易(10320)
业经(9748)
(9642)
财务(9635)
财务管理(9605)
地方(9348)
机构
大学(191320)
学院(188286)
(91952)
经济(90517)
管理(72005)
理学(62544)
理学院(61952)
研究(61370)
管理学(61244)
管理学院(60893)
中国(47893)
(44683)
(38258)
财经(36297)
(33190)
科学(32055)
经济学(31291)
(29871)
经济学院(28922)
中心(27391)
财经大学(27308)
研究所(26643)
(26642)
(26103)
北京(24020)
业大(23941)
(22196)
商学(22079)
商学院(21915)
(21712)
基金
项目(119986)
科学(95497)
基金(91291)
研究(88200)
(78322)
国家(77765)
科学基金(66571)
社会(59875)
社会科(57265)
社会科学(57253)
基金项目(47408)
(43460)
自然(41056)
教育(40922)
自然科(40145)
自然科学(40133)
自然科学基金(39469)
资助(39290)
(37016)
编号(33632)
(29686)
成果(27666)
重点(26580)
教育部(26288)
国家社会(26108)
(25361)
人文(25301)
(24695)
(24475)
大学(23647)
期刊
(91720)
经济(91720)
研究(59607)
(32227)
中国(28774)
学报(26414)
管理(25571)
科学(23325)
(22724)
(22716)
金融(22716)
大学(20882)
学学(19852)
(19667)
财经(18863)
经济研究(17863)
国际(16508)
(16128)
农业(15380)
问题(14638)
业经(14174)
技术(13844)
教育(13275)
商业(10697)
统计(10130)
理论(9790)
世界(9671)
技术经济(9598)
(9253)
贸易(9253)
共检索到277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冬梅  袁君宇  
文章扩展了Yang(2007)的厂商定价模型,对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特点和成立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对称传递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非对称汇率传递。在一定条件下,商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可能呈现出口国货币贬值传递率高而升值传递率低的特点。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出口日本的966种商品价格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向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1)人民币升值时,日元价格上涨较少;而贬值时,价格下降较多。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日本市场上面对的是一个强竞争结构。(2)若月度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测算约为2. 43%),传递率又会有所上升,说明尽管日元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升值导致成本上涨较多、明显挤压利润时,厂商不得不适当提高日元售价。采用2000年至2018年9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单位价值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类似结论。现阶段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更为有利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凤  孔庆峰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鉴Kancs(2007)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考察2004-2007年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谷物磨制品制造业双边相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相对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了相对扩展边际,抑制了相对集约边际,且对相对扩展边际促进要大于对相对集约边际抑制。上述结论对于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指标稳健。另外,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相对扩展边际,抑制相对集约边际;而中国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相对集约边际有显著促进作用,却显著抑制相对扩展边际。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应根据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和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蔚  
笔者选取1989~2007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单位根协整理论研究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化对美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十分微弱,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发生波动后,只有28%的效应被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其他72%的效应被我国出口企业所吸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翟孝强  
文章在考虑全球价值链(GVC)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评估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GVC因素会导致出口贸易整体的汇率传递率低估7. 9%,汇率弹性高估15. 1%,电子信息和机械设备两个行业的汇率弹性高估30%以上。尽管GVC后向联系主导出口贸易的汇率传导机制,但前向联系在个别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并且随着制造业的价值链提升而趋于增强。GVC联系的行业差异和国别差异导致出口贸易弹性表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行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多元化调整。主要货币汇率的非对称变动虽然有利于中国出口总量的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一  
文章通过局部均衡模型及MS-VAR模型分别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对汇率及相关变量与贸易差额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处在不同状态区制下,汇率相关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及中美贸易差额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人民币被低估”。面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新形势,随着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处于高波动区间的概率及持续期均增加,因此充分考虑相应区制下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汇率波动及预期冲击对各冲击效应的抵消或增强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汇率升值-高波动状态区制,更应充分考虑预期对汇率冲击影响造成的增强或削弱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青  范德成  周丽  
文章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是非对称的,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滞后的。在不同的转换变量下,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同,汇率的波动性对传递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出缺口,最后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的转换速度最快,其次是汇率的波动性,最后是产出缺口。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博婕  西村友作  门明  
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理论解释,并对2002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且传递程度较低;PPI作为国内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时,相较于CPI,传递效应更大。无论是单独考察升值或贬值条件下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问题,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条件,均得到了人民币贬值相较于升值时,汇率传递程度更大的结论;同时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汇率传递程度更显著,反之则不存在传递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赵颖岚  倪克勤  
本文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汇率传递效应非对称性理论,分析了1995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动态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结论表明,第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存在较强的传递效应,部分时间存在超传递现象和逆传递现象。第二,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并未出现下降趋势,而呈现时大时小的特征,汇率变动对原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这与以往研究从宏观层面得到的结论截然不同。第三,无论本文单独考察升值和贬值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对原油进口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还是加入汇率变动幅度这一约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本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果。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明显大于本国企业,转嫁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非对称性,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的冲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下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提高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调节的效用,但其对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效应影响程度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滞后于结算发展所致。因此,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应是:一方面,深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注意保持其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以中国的20种主要出口商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1997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商品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特征。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了显著的非对称传递效应,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远强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也远强于汇率小幅变动的情形。汇率传递效应在汇改前后表现出动态的非对称性,汇率因素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在2005年汇改之后才开始显现。由于进口投入品比例上的商品异质性,汇率传递效应及其非对称性传递特征仅限于资源性产品和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淑琴  邹志文  邵宇佳  王江杭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速器",但其能否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增质器"值得探讨。本文在异质性框架下探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5年基础设施与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经济联系,探究了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约束下,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现实图景。基准回归揭示了基础设施禀赋建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引致效益与跃升路径,回归结果呈现出种类非对称性和空间非对称性的双元异质性特征。门槛回归进一步阐释了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门槛效应关联,特定基础设施水平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锁定"显著。厘清两者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破局当前中国价值链贸易低端锁定,缓解贸易价值跃升的契约羁束,挖掘区域经济地理禀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杜运苏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结果显示,一般贸易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大于进料加工出口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出口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进料加工出口。而来料加工装配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比较有限,更主要受世界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渐进式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冲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志  
本文首先以贸易份额为权重,测算出我国纺织业进出口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纺织业进口和出口贸易中存在汇率不完全传递效应,并体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原因在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差异化程度不高,需求价格弹性大,出口企业通过主动吸收大部分汇率波动,以维持低价竞争优势。纺织业进口主要以原料为主,由于国家对主要纺织原料进口实行配额或进口许可管理,纺织企业无法充分运用国外低成本资源,很难通过灵活调整进出口数量来降低汇率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