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1)
2023(10764)
2022(9276)
2021(8500)
2020(7234)
2019(16401)
2018(16155)
2017(31092)
2016(17393)
2015(19585)
2014(19520)
2013(19135)
2012(18150)
2011(16441)
2010(16714)
2009(15335)
2008(15460)
2007(14098)
2006(12577)
2005(11323)
作者
(53982)
(44668)
(44240)
(42212)
(28470)
(21484)
(20238)
(17203)
(16790)
(16232)
(15148)
(14990)
(14605)
(14132)
(13851)
(13740)
(13639)
(13088)
(12987)
(12962)
(11302)
(11239)
(10806)
(10232)
(10113)
(9966)
(9944)
(9901)
(8995)
(8971)
学科
(67324)
经济(67237)
管理(46685)
(45025)
(34695)
企业(34695)
方法(30395)
数学(26580)
数学方法(26308)
中国(20849)
(19966)
(19842)
贸易(19837)
(19699)
(19444)
(15794)
(14983)
业经(14739)
(13429)
农业(13039)
(13030)
银行(12971)
(12416)
(11728)
金融(11726)
地方(11450)
技术(10693)
(10633)
财务(10616)
财务管理(10575)
机构
大学(256947)
学院(255608)
(104169)
经济(102074)
管理(91098)
研究(89229)
理学(78224)
理学院(77243)
管理学(75823)
管理学院(75361)
中国(67555)
科学(56366)
(54713)
(50415)
(50316)
(47719)
研究所(43220)
业大(41463)
农业(40190)
财经(40051)
中心(39830)
(39490)
(36314)
北京(34574)
(33772)
师范(33267)
经济学(33068)
(31811)
(31279)
经济学院(30322)
基金
项目(165229)
科学(127497)
基金(118620)
研究(116662)
(106292)
国家(105385)
科学基金(87159)
社会(73657)
社会科(69781)
社会科学(69764)
(64441)
基金项目(62792)
自然(56790)
自然科(55456)
自然科学(55433)
(55176)
教育(54622)
自然科学基金(54457)
资助(48859)
编号(46545)
成果(38560)
重点(38006)
(36963)
(35689)
(34497)
课题(32865)
创新(32318)
科研(32211)
计划(31323)
教育部(31007)
期刊
(114197)
经济(114197)
研究(76347)
中国(48946)
学报(47560)
(44560)
科学(40171)
(37870)
大学(34845)
学学(32781)
管理(32673)
农业(29991)
教育(28631)
(24881)
金融(24881)
技术(19881)
财经(19623)
经济研究(19406)
业经(19061)
(16894)
(16466)
问题(16397)
(15860)
国际(14429)
(13303)
商业(12746)
图书(12572)
理论(12187)
技术经济(12180)
业大(12123)
共检索到384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庆博  刘俊昌  
本文在分析我国板栗贸易格局的基础上,从价格、质量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五个指标对我国出口板栗的比较优势进行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板栗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出口板栗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在质量水平上不具备竞争力;出口对象国的GDP、我国人口数、汇率和出口价格是板栗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就提高板栗的质量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承超  李先德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贸易结构呈现多样化。本文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重点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但部分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丽霜  
本文在分析泰国大米贸易格局的基础上,从价格、质量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五个指标对泰国出口大米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泰国出口大米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均GDP、出口价格和汇率是大米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阚大学  
首先运用边际成本模型和剩余需求弹性模型估算了中国板栗及其在主要出口国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加入WTO前,中国板栗国际市场势力较大,加入WTO后中国板栗国际市场势力下降;中国板栗在泰国的市场势力最大,在荷兰的市场势力次之,在日本的市场势力最小,说明中国板栗出口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势力,但由于中国板栗出口价格总体趋于下降,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所获得板栗贸易比较利益逐渐减少,板栗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并不很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巴勒江·马迪尼也提  布娲鹣·阿布拉  
研究中国水果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出口竞争力相关问题,对提高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水果贸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等方法综合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水果出口国家水果竞争力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出口水果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果对外贸易增长强劲,但出口的市场结构较为单一;中国水果主要出口市场为东盟和俄罗斯,且逐渐呈现出向东盟集中的趋势;中国水果总体缺乏比较优势,但苹果、柑橘和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且梨和苹果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加强。另外,水果生产成本、质量和绿色贸易壁垒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建立和完善水果出口立法体系;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水果基地"合作模式;加强水果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管曦  
本文采用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的分类数据,根据中国出口茶叶的类别和包装,分析中国不同茶叶的出口单价、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出口茶叶产品中,大包装绿茶相对于其他产品最具比较优势,大包装发酵茶的比较优势最弱;小包装绿茶和小包装发酵茶的比较优势则上升最快。进一步提高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措施包括强化出口茶叶特色优势、转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和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秦雷  郭晓晶  李祥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我国毛绒玩具占全球毛绒玩具市场约75%的份额,有着"世界毛绒玩具在中国"的美名。但2008年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玩具作为最典型的非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幅萎缩。我国6成以上玩具出口至欧美,其需求收缩直接导致我国毛绒玩具出口增长乏力。特别是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凭借更为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争夺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使我国毛绒玩具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趋于弱化或正在丧失。在比较优势弱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发展出口贸易是我国外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化和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扩大出口贸易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当前出口增长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是保持我国外贸出口增势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晓宁  孙爱军  
中国是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并且在马铃薯出口构成中,鲜、冷藏马铃薯(0701)占有十分重要的出口地位,再加上2015年中国提出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的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鲜、冷藏马铃薯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为此,利用国外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RCA指数和TC指数对中国鲜、冷藏马铃薯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指标下,中国鲜、冷藏马铃薯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利用回归分析对中国鲜、冷藏马铃薯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出口价格、地理距离、出口对象国的GDP会反向影响出口数量,中国的人口数量会正向影响出口数量,货币兑换比率、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出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曲恒昌  
《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地将高等教育归类于服务贸易 ,进而将留学生教育纳入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2”即“境外消费”。然而 ,我国在极度关注教育进口即我国出国留学的同时 ,却对来华留学 ,即教育出口不够重视。本文利用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从教育经济的新视角 ,分析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 ,即我国高教服务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要素构成 ,探讨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推进高教出口的政策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人口老龄化会使得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储蓄习惯发生改变,影响一国劳动和投资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进而影响一国的出口比较优势。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2005-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研发投入、资本存量三个中介变量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模型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总效应是正向的。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比较优势有负向间接效应,人口老龄化通过研发投入路径对出口比较优势有正向间接效应,人口老龄化通过资本存量对于出口比较优势有正向间接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晓萍  张建功  潘立勇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强调竞争优势对于一国出口的重要作用,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挑战,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玉婧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和H-O理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的主流,解释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布。但是,由于忽视了生产中的外部性问题,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资源约束的今天,该理论受到了挑战。将环境成本和环境要素纳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可能发生比较优势的逆转。要素禀赋的优势如果建立在宽松环境标准上,则这种优势是非持续的,将导致环境的恶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