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8)
2023(15456)
2022(13407)
2021(12352)
2020(10506)
2019(24225)
2018(23887)
2017(46637)
2016(25293)
2015(28156)
2014(27744)
2013(27671)
2012(25331)
2011(22944)
2010(22745)
2009(20802)
2008(20243)
2007(17761)
2006(15679)
2005(13705)
作者
(75279)
(62449)
(62260)
(59247)
(39515)
(30090)
(28164)
(24605)
(23593)
(22139)
(21047)
(21031)
(19890)
(19666)
(19144)
(19126)
(18966)
(18621)
(17983)
(17807)
(15618)
(15263)
(15010)
(14141)
(14071)
(13774)
(13722)
(13675)
(12538)
(12314)
学科
(100863)
经济(100754)
管理(70106)
(67855)
(53692)
企业(53692)
方法(48649)
数学(43038)
数学方法(42647)
中国(28139)
(27817)
(26313)
(23343)
贸易(23334)
(22781)
(22157)
业经(21795)
地方(19194)
农业(18780)
(18451)
(16131)
技术(16109)
银行(16057)
环境(15835)
(15336)
(15294)
财务(15231)
财务管理(15202)
(14860)
(14666)
机构
大学(364734)
学院(361335)
(146975)
经济(144061)
管理(142054)
理学(124194)
理学院(122823)
研究(121640)
管理学(120697)
管理学院(120068)
中国(89648)
科学(77456)
(77335)
(67229)
(64990)
(61922)
业大(58746)
研究所(56881)
财经(54772)
中心(54543)
农业(51661)
(50811)
(49969)
北京(48354)
(45712)
经济学(45249)
师范(45160)
(43837)
经济学院(41415)
(41078)
基金
项目(252402)
科学(197079)
基金(183940)
研究(178528)
(163046)
国家(161752)
科学基金(137325)
社会(113296)
社会科(107577)
社会科学(107549)
基金项目(98310)
(97479)
自然(90936)
自然科(88827)
自然科学(88801)
自然科学基金(87194)
(82978)
教育(81116)
资助(75562)
编号(71573)
成果(56808)
重点(56742)
(55537)
(53578)
(52379)
科研(49099)
创新(48965)
课题(48382)
国家社会(47192)
教育部(47114)
期刊
(152153)
经济(152153)
研究(104899)
学报(64469)
中国(61899)
(57534)
科学(55902)
管理(49887)
(48454)
大学(47507)
学学(44951)
农业(39815)
教育(34145)
(29673)
金融(29673)
技术(28258)
财经(26175)
经济研究(25966)
业经(25462)
(22363)
问题(21061)
(20288)
图书(18879)
科技(18341)
(18167)
理论(17838)
技术经济(17512)
(16903)
商业(16779)
业大(16662)
共检索到514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邢光远  冯宗宪  
本文在相关研究以及欧盟第7框架计划项目支持编制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的基础上,完成不同国家1996到2011年出口国内增加值变化率Va和出口总额变化率Vs的测算。基于EMD数据分解我国Vs和Va的年增长率发现,Va的趋势RES就是Vs的IMF3分量,揭示出口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由开始加快在2004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回落,呈现偏倒U型特征;Va的IMF1和IMF2分量与Vs的IMF1和IMF2分量变化态势完全一致。借助引力模型测算发现,Vs IMF1和GDP直接关联d I的相关系数为0.652,Vs IMF2和贸易成本变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447,给出Va的IMF1、IMF2分量的驱动因素分别是GDP和贸易成本。研究结论对于准确识别我国出口国内增加值驱动因素及其效应提供了支撑技术和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剑锋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出口产品中本国投入获得的增加值,过去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出口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技术创新、要素报酬、外商资本、产业规模、能源利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通过加大R&D投入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对外贸易从规模过度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完善国内配套产业为目标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国内要素优势等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持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剑锋  
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出口产品中本国投入获得的增加值,过去2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出口中的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技术创新、要素报酬、外商资本、产业规模、能源利用是影响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通过加大R&D投入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对外贸易从规模过度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完善国内配套产业为目标加强对外资的引导、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切入点强化国内要素优势等措施,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持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金小剑  赵玉龙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构建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和进口产品种类范围来反映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实证研究了进口产品转换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产品范围扩大对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对不同贸易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而言,实证结果比较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通过生产率、要素密集度、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等路径显著影响了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代鹏  崔日明  
本文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1995~2009年22个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及其就业效应,并利用结构分解法(SDA)分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2000~2009年增加值出口对各行业总就业的边际拉动量均趋于下降,但对大部分行业总就业的拉动量趋于增加。从分技能来看,增加值出口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中等技能劳动力次之,高技能劳动力最小。尽管增加值出口对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但其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进一步考察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规模扩张是增加值出口的就业拉动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郭晶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DVAR),从贸易模式和企业动态等方面拓展DVAR的分解方法,揭示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退出企业DVAR均值高于进入和持续企业,不同代际进入企业在持续期间DVAR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持续存在企业的集约边际变动是中国DVAR提升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退出的扩展边际对中国DVAR提升的贡献很小;产业内DVAR提升是不同技术含量产业DVAR变动的主要来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戴翔  李亚  占丽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发挥本土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战略要义其实不仅在于激发体量优势,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消费需求升级可能产生的重要作用。以理论分析为先导,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以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体现,实证检验了消费需求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需求升级的确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从而在重塑竞争新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从具体作用机制看,消费需求升级主要通过激发创新效应以及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研究不仅从消费需求升级角度,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更好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周钰丁  朱丹  黄恒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从正面作出回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一定程度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盼盼  陈建国  
本文估算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及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系统检验了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低生产率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抑制作用较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和成本加成率是融资约束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机制。因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水平,同时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加成率,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推动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殷凤  党修宇  李平  
本文基于协定文本覆盖、法律约束程度和条款深化形式三个维度量化区域贸易协定中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并使用2000—2018年OECD-TiVA数据库提供的服务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研究了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对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流动规则深度显著促进了缔约国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增长。机制检验显示,贸易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是数据流动规则深度促进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的重要渠道;细分贸易成本后发现,数据流动规则深度通过降低出口目的国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促进了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文章还从不同国别、行业、贸易协定、缔约时点和贸易关联程度五个视角,检验了数据流动规则深度对服务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异质性促进效应。该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是,我国应按照不同缔约伙伴、行业、数据流动规则条款构建差异化的贸易谈判策略,在与其他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过程中尽快引入高标准数据流动规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翠  李瑞琴  
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制造业出口企业为研究样本,并结合投入产出表,研究中国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2)分行业来看,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受服务业整体发展程度的影响呈现很大差异,且服务各细分行业发展对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也不一样;(3)分地区来看,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虹  徐阳  
文章基于1998~2006年WTO、WITS关税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倍差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间品关税下降会使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而最终品关税下降会导致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整体上,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行业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上升。(2)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研发密集度与进口中间品规模的行业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红   李金哲   张奇  
以64个国家1995—2017年141个区域贸易协定为样本,在测度竞争政策规则深度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其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政策规则的强化有助于提升缔约方出口国内增加值。该结果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缔约方制度质量加强了竞争政策规则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的促进作用,但区域贸易协定灵活度会阻碍该促进作用。区分条款发现,横向原则与国有企业条款可以促进出口国内增加值;区分国别发现,竞争政策规则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存在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竞争政策规则的强化对第三方国家存在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应有意识地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合理设计竞争政策条款并逐步提升执行度,打造更为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